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1542发布日期:2023-07-05 20:5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逃生设备,具体为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


背景技术:

1、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2、在矿井作业时通常具有一定危险性,会发生塌方等事故,在塌方发生后通常需要用到逃生设备进行自救,在逃生自救时由于矿井底部氧气浓度较低,导致在逃生过程中会由于缺氧导致晕倒,因此在逃生过程中需要提供供氧设备,但现有的矿井用供氧设备设计较为复杂,可能会导致人员由于无法及时打开造成缺氧窒息的问题,会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因此并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3、因此,需要对井下逃生设备进行设计改造,从而有效的防止其出现逃生用供氧装置设计复杂难以打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具备便于打开逃生用供氧设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矿井用供氧设备设计较为复杂,可能会导致人员由于无法及时打开造成缺氧窒息的问题,会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仓,所述放置仓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瓶,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勾,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勾与卡扣配合使用,所述氧气瓶的底部位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外壳内部的顶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放置仓的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连通管连通的通气阀,所述通气阀的底部位于氧气瓶出气端的内部,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通管的顶部与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连接槽内部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槽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固定套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底部与固定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块的内部开设有y形流动槽,所述螺纹套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帽,所述下压块的顶部贯穿螺纹帽并延伸至螺纹帽的顶部。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撑套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下压块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密封圈配合使用。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放置仓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和缓冲垫均与氧气瓶接触。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螺纹帽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外壳前端的顶部和底座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背带。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螺纹帽内部的顶部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底部与下压块接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下转动螺纹帽带动下压块和固定套向下移动,固定套带动压板向下挤压弹簧,当固定套带动第二出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时,即可将氧气瓶内部氧气通过y形流动槽排出,之后根据需要的供氧量向下转动螺纹帽,相比现有的较为复杂的结构难以打开,本装置结构简单能更加便捷的打开供氧设备,从而争取逃生时间。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密封圈和密封环,避免密封性较差造成漏气的现象,具备增加密封性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仓(2),所述放置仓(2)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瓶(3),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勾(5),所述外壳(1)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扣(6),所述卡勾(5)与卡扣(6)配合使用,所述氧气瓶(3)的底部位于底座(4)的内部,所述外壳(1)内部的顶部设置有连通管(7),所述放置仓(2)的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连通管(7)连通的通气阀(8),所述通气阀(8)的底部位于氧气瓶(3)出气端的内部,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9),所述连通管(7)的顶部与连接槽(9)连通,所述连接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套(10),所述连接槽(9)内部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连接槽(9)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14),所述弹簧(11)的顶部与压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10)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口(15),所述固定套(13)左右两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口(16),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7),所述螺纹套(17)的内部设置有下压块(18),所述下压块(18)的底部与固定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块(18)的内部开设有y形流动槽(19),所述螺纹套(17)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帽(20),所述下压块(18)的顶部贯穿螺纹帽(20)并延伸至螺纹帽(20)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10)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1),所述下压块(18)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密封环(22),所述密封环(22)与密封圈(21)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3),所述放置仓(2)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垫(24),所述保护垫(24)和缓冲垫(23)均与氧气瓶(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帽(20)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25),所述固定槽(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端的顶部和底座(4)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27),所述卡块(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背带(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帽(20)内部的顶部开设有滚动槽(29),所述滚动槽(29)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珠(30),所述滚珠(30)的底部与下压块(18)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井下逃生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仓,所述放置仓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瓶,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勾,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勾与卡扣配合使用。本技术通过向下转动螺纹帽带动下压块和固定套向下移动,固定套带动压板向下挤压弹簧,当固定套带动第二出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时,即可将氧气瓶内部氧气通过Y形流动槽排出,之后根据需要的供氧量向下转动螺纹帽,相比现有的较为复杂的结构难以打开,本装置结构简单能更加便捷的打开供氧设备,从而争取逃生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福沃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