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9412发布日期:2023-09-02 09:0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隧道的建设越来越频繁,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日益显著,但同时,由于隧道结构自身的一些特点,诸如对外出口少、比较封闭、自然通风排烟困难等。

2、目前,传统的采用送排式通风的公路隧道一般都是在通风井底部设置两座联络风道,分别与左洞和右洞相连,对其进行通风排烟,该方式需要的土建投资较大,并且风道与隧道和通风井连接形成的交叉口较多,不利于结构受力,施工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隧道一般都是在通风井底部设置两座联络风道,分别与左洞和右洞相连,导致土建投资较大,并且风道与隧道和通风井连接形成的交叉口较多,不利于结构受力,施工风险较大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隧道通风结构,用于对隧道的内部进行通风,所述隧道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联络风道、通风装置和隔板,所述通风井设置于所述隧道的一侧,所述联络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相连通,所述联络风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隧道相连通;

4、所述隔板沿着所述联络风道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隔板将所述联络风道分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分别用于与所述隧道的左洞和右洞相连通,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内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通风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6、在通风井的底部设置一座联络风道连接隧道的左洞和右洞,并在联络风道的内部设置隔板,以此将联络风道分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仅与左洞连通,第二风道跨过左洞并与左洞连通;通风装置设置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内部,通过控制通风装置的开和关实现对左洞和右洞的通风排烟;其中,通过在通风井底部设置一座双层风道代替传统的设置两座联络风道实现对左、右洞的通风排烟,不仅简化了通风系统,节省了土建投资,还减少了结构交叉口数量,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施工难度,带来的施工效益较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7、优选地,所述联络风道包括第一段道和第二段道,所述通风井设置于所述隧道的左侧,所述联络风道中由所述通风井至所述左洞处为第一段道,所述联络风道中由所述左洞至所述右洞处为第二段道;

8、所述左洞于所述第一段道处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所述右洞于所述第二段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

9、优选地,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段道内,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段道的内底部围合组成所述第一风道。

10、优选地,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段道的内顶部围合组成上风道,所述隔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段道的下端处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段道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段道和所述上风道连通组成所述第二风道。

11、优选地,所述左洞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段道的下端与所述左洞的所述第一缺口的下端处相连接;所述隔板用于封住所述第一缺口的上端处,使得所述左洞通过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

12、优选地,所述右洞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段道的上端与所述右洞的所述第二缺口的上端处相连接;所述第二段道的下端与所述右洞的所述第二缺口的下端处相连接,使得所述右洞通过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

13、优选地,所述通风井的高度高于所述隧道的高度,所述第一段道从所述通风井处沿水平方向向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段道从所述左洞的上方处与所述第一段道相连通。

14、优选地,所述隧道通风结构还包括风机房和及设置于所述风机房中的轴流风机。

15、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包括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电动风阀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16、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动风阀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壁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均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封堵密实。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通风结构,用于对隧道的内部进行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1)、联络风道(2)、通风装置(3)和隔板(4),所述通风井(1)设置于所述隧道的一侧,所述联络风道(2)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1)相连通,所述联络风道(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隧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风道(2)包括第一段道(23)和第二段道(24),所述通风井(1)设置于所述隧道的左侧,所述联络风道(2)中由所述通风井(1)至所述左洞(5)处为第一段道(23),所述联络风道(2)中由所述左洞(5)至所述右洞(6)处为第二段道(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设置于所述第一段道(23)内,所述隔板(4)与所述第一段道(23)的内底部围合组成所述第一风道(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与所述第一段道(23)的内顶部围合组成上风道(25),所述隔板(4)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段道(24)的下端处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段道(24)与所述上风道(25)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段道(24)和所述上风道(25)连通组成所述第二风道(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洞(5)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一缺口(50),所述第一段道(23)的下端与所述左洞(5)的所述第一缺口(50)的下端处相连接;所述隔板(4)用于封住所述第一缺口(50)的上端处,使得所述左洞(5)通过所述第一缺口(50)与所述第一风道(2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洞(6)的左上方设置有第二缺口(60),所述第二段道(24)的上端与所述右洞(6)的所述第二缺口(60)的上端处相连接;所述第二段道(24)的下端与所述右洞(6)的所述第二缺口(60)的下端处相连接,使得所述右洞(6)通过所述第二缺口(60)与所述第二风道(2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1)的高度高于所述隧道的高度,所述第一段道(23)从所述通风井(1)处沿水平方向向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段道(24)从所述左洞(5)的上方处与所述第一段道(2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房和及设置于所述风机房中的轴流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3)包括第一电动风阀(31)和第二电动风阀(32),所述第一电动风阀(31)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道(21)内,所述第二电动风阀(32)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风道(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风阀(31)与所述第一风道(21)的内壁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32)与所述第二风道(22)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均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封堵密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隧道通风结构,用于对隧道的内部进行通风,所述隧道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联络风道、通风装置和隔板,所述通风井设置于所述隧道的一侧,所述联络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相连通,所述联络风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隧道相连通;所述隔板沿着所述联络风道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隔板将所述联络风道分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通过在通风井底部设置一座双层风道代替传统的设置两座联络风道实现对左、右洞的通风排烟,不仅简化了通风系统,节省了土建投资,还减少了结构交叉口数量,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施工难度,带来的施工效益较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彭劲松,万建国,熊文亮,冉利刚,骆耀文,叶志凌,阳德志,张政,叶秀玺,石继训,骆驰,彭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