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2115发布日期:2023-10-28 20:3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专利涉及锚杆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


背景技术:

1、锚杆是边坡支护中的一种加强支护,施工需要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每道工序完成后须经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锚杆施工工序含造孔、编索、安装锚杆、灌浆、张拉、锚头钢筋混凝土浇筑,封锚施工。

2、在造孔工序中,在锚孔测量定位后,传统的造孔方式为在脚手架平台上固定位置安装钻机,然后根据坡面孔位调整钻机位置及下倾角度,随后开始造孔工序;这种施工方式需要提前在锚孔下方一定位置安装脚手架,且每完成一个锚孔的造孔工序后,需要将钻机从脚手架卸下、运输至下一个锚孔处并重复调整钻机位置及下倾角度这一步骤才能开展造孔工序,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包括支撑架、钻机单元和行走驱动组件,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包括后车轮组和前车轮组,所述后车轮组由两个后车轮和连接后车轮的后车轮轴组成,所述前车轮组由两个前车轮和连接前车轮的前车轮轴组成;

4、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钻机基座,所述钻机基座上固定安装有钻机导向架,所述钻机导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钻机单元沿钻机导向架朝向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5、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杆和底杆,所述底杆、后车轮轴和前车轮轴拼接形成小车底盘;所述立杆的一端与后车轮轴铰接,所述钻机基座一端与前车轮轴铰接,另一端与立杆搭接。

6、所述钻机基座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横向水平杆,所述立杆上连接有可松紧环扣,所述横向水平杆通过拧紧状态的环扣与立杆搭接;松开状态的所述环扣可沿立杆移动。

7、所述钻机单元包括钻机底座、钻机本体和钻杆,所述钻机本体固定安装在钻机底座上;所述钻机导向架边沿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钻机底座滑动安装在导向槽的槽壁上;所述钻机导向架远离钻机本体一侧设置有钻杆支座,所述钻杆支座中央设置有用于穿设钻杆远离钻机一端端部的通孔。

8、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动千斤顶,所述气动千斤顶的泵座与导向槽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千斤顶的顶板与钻机底座连接。

9、所述前车轮为万向轮;所述后车轮半径大于前车轮半径。

10、所述前车轮轴上设置有用于绕设钢索的索套。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①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并固定钻机基座及底杆之间夹角,可以使钻机始终处于所需的下倾角度,避免了调整下倾角度这一重复步骤;同时,利用小车结构使得钻机在完成一次造孔工序后的移动更加便捷,且不再需要专门设置脚手架,简化了造孔工序的工作步骤,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13、② 、因本实用新型的后车轮半径大于前车轮半径,故而底杆与地面天然形成一定角度的倾角,在调整钻机基座与底杆的夹角时所需调整的部分角度被该倾角抵消,从而使钻机基座与底杆的夹角的调整幅度变小,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包括支撑架、钻机单元和行走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包括后车轮组和前车轮组,所述后车轮组由两个后车轮和连接后车轮的后车轮轴组成,所述前车轮组由两个前车轮和连接前车轮的前车轮轴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基座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横向水平杆,所述立杆上连接有可松紧环扣,所述横向水平杆通过拧紧状态的环扣与立杆搭接;松开状态的所述环扣可沿立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单元包括钻机底座、钻机本体和钻杆,所述钻机本体固定安装在钻机底座上;所述钻机导向架边沿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钻机底座滑动安装在导向槽的槽壁上;所述钻机导向架远离钻机本体一侧设置有钻杆支座,所述钻杆支座中央设置有用于穿设钻杆远离钻机一端端部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动千斤顶,所述气动千斤顶的泵座与导向槽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千斤顶的顶板与钻机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为万向轮;所述后车轮半径大于前车轮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轴上设置有用于绕设钢索的索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锚杆施工作业台车,涉及锚杆施工领域。本技术包括支撑架、钻机单元和行走驱动组件,行走驱动组件包括由车轮和车轮轴组成的后车轮组和前车轮组;支撑架上连接有钻机基座,钻机基座上固定安装有钻机导向架,钻机导向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支撑架包括立杆和底杆;立杆的一端与后车轮轴铰接,钻机基座一端底部与前车轮轴铰接且铰接的夹角可调整,另一端与立杆搭接。本技术通过调整并固定钻机基座及底杆的夹角,使钻机始终处于所需的下倾角度,避免了调整下倾角度这一重复步骤;同时,利用小车结构使钻机在完成一次造孔工序后的移动更加便捷,且不再需要专门设置脚手架,简化了造孔工序的工作步骤,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湧,唐素兵,李昊锦,杨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建投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