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

文档序号:37117497发布日期:2024-02-22 21:1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烟尘排放,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1、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在对隧道内部的烟尘进行排放时,从而就需要用到隧道烟尘排放设备,这样可以高效进行排烟,使得有效确保隧道内部人员的安全。

2、现有的中国专利cn115929380a,在2023年4月7日公开了一种施工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包括通风排烟机构,一端设置在隧道的开口处且连通有第一风机,另一端伸入隧道内且与衬砌台车上的送风管连通,通风排烟机构包括若干首尾依次相连的柔性进风管,相邻柔性进风管之间设置有刚性进风管,刚性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风阀;位于末端的柔性进风管连通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固定安装在衬砌台车上,送风管与第二风机连通,第二风机与送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阀。

3、但是,上方装置在进行烟尘排放时,是根据隧道进行横向进行排放烟尘,这样在排放时,相较于垂直的排放方式,整体烟尘排放不是很高效,从而排放烟尘较慢,对于隧道内部人员来说不是很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烟尘通过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垂直排放,从而在排放时更加高效方便,而且清理时,人员只需垂直向上进行吹起,这样能够有效清理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附着烟尘物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包括隧道内腔、隧道本体和隧道烟尘排放竖管,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部开设有隧道内腔,所述隧道内腔的内侧位于隧道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隧道烟尘排放竖管,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烟尘感应器,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罩体调节立杆,所述罩体调节立杆的上端设置有顶部除尘罩,所述顶部除尘罩的外端设置有供水管道,所述烟尘感应器和隧道烟尘排放竖管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供水管道与外部供水泵相连接。

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隧道内腔内部的烟尘感应器感应到烟尘时,烟尘感应器则将信息传输到外部控制器中,外部控制器则使得隧道烟尘排放竖管打开,隧道烟尘排放竖管则抽取隧道本体内部的烟尘,而后排放到隧道本体的外部,排放中,烟尘因罩体调节立杆上端顶部除尘罩的阻挡,从而烟尘向外侧排放,顶部除尘罩接收供水管道的水源,这样顶部除尘罩的外侧形成喷雾水帘,从而烟尘在排放中有效进行除尘,使得排放的烟尘不会影响到外部环境,烟尘通过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垂直排放,从而在排放时更加高效方便,而且清理时,人员只需垂直向上进行吹起,这样能够有效清理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附着烟尘物质。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部除尘罩包括中空喷淋环、喷淋通孔、连接端块和锥形面板,所述锥形面板的下端周侧设置有中空喷淋环,所述中空喷淋环的内部两侧设置有连接端块,所述中空喷淋环的下端内侧圆周开设有喷淋通孔,所述连接端块连接在罩体调节立杆上,所述中空喷淋环连接在供水管道上。

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顶部除尘罩结构,从而可以遮挡雨水和降尘使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包括除尘风机、安装圆盘、金属竖管和排放腔室,所述金属竖管的周侧设置有安装圆盘,所述金属竖管的内部设置有排放腔室,所述排放腔室的内侧位于金属竖管上设置有除尘风机,所述金属竖管通过安装圆盘连接在隧道本体上。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结构,从而可以竖向排放烟尘进行使用。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调节立杆包括锁紧螺钉、焊接端块和调节圆杆,所述焊接端块的内部中间设置有调节圆杆,所述焊接端块和调节圆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焊接端块连接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上,所述调节圆杆连接在顶部除尘罩上。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罩体调节立杆结构,从而可以调节位置进行支撑。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调节立杆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罩体调节立杆对称设置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上端两侧上。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罩体调节立杆共设置有两个,且罩体调节立杆对称设置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上端两侧上,从而可以稳定放置使用。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烟尘感应器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烟尘感应器对称设置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下端两侧上。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烟尘感应器共设置有两个,且烟尘感应器对称设置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下端两侧上,从而在感应烟尘时更加高效。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垂直位于隧道本体的上端中间位置上。

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隧道烟尘排放竖管垂直位于隧道本体的上端中间位置上,这样便于垂直排放烟尘,使得烟尘排放更加高效。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部除尘罩的遮挡面积大于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上端外侧面积。

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因顶部除尘罩的遮挡面积大于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上端外侧面积,这样起到很好的遮挡雨水的作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通过设置有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结构,从而可以垂直排放烟尘进行使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金属竖管通过安装圆盘连接在隧道本体上,从而金属竖管可以稳定放置,金属竖管因排放腔室的区域,这样可以垂直排放烟尘,而排放烟尘时,因排放腔室内侧的除尘风机,使得可以抽取隧道本体内部的烟尘进行垂直排放,从而在排放烟尘时更加高效方便。

21、2、通过设置有顶部除尘罩结构,从而可以遮挡除尘使用,顶部除尘罩的连接端块焊接连接在罩体调节立杆上,从而罩体调节立杆可以稳定支撑连接端块进行放置,连接端块则可以使得中空喷淋环进行稳定放置,中空喷淋环因内侧的锥形面板,这样外部下雨时,从而有效分隔雨水,避免雨水的堆积,而且锥形面板有效遮挡雨水进入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中,隧道烟尘排放竖管排放的烟尘因锥形面板的遮挡,从而两侧扩散,而中空喷淋环连接在供水管道上,这样供水管道可以将水源输送到中空喷淋环中,而后中空喷淋环因下端内侧的喷淋通孔可以喷淋形成过滤水帘,从而有效降尘,避免排放的烟尘污染外部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包括隧道内腔(1)、隧道本体(7)和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7)的内部开设有隧道内腔(1),所述隧道内腔(1)的内侧位于隧道本体(7)的顶端设置有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烟尘感应器(2),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罩体调节立杆(3),所述罩体调节立杆(3)的上端设置有顶部除尘罩(4),所述顶部除尘罩(4)的外端设置有供水管道(5),所述烟尘感应器(2)和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供水管道(5)与外部供水泵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除尘罩(4)包括中空喷淋环(41)、喷淋通孔(42)、连接端块(43)和锥形面板(44),所述锥形面板(44)的下端周侧设置有中空喷淋环(41),所述中空喷淋环(41)的内部两侧设置有连接端块(43),所述中空喷淋环(41)的下端内侧圆周开设有喷淋通孔(42),所述连接端块(43)连接在罩体调节立杆(3)上,所述中空喷淋环(41)连接在供水管道(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包括除尘风机(61)、安装圆盘(62)、金属竖管(63)和排放腔室(64),所述金属竖管(63)的周侧设置有安装圆盘(62),所述金属竖管(63)的内部设置有排放腔室(64),所述排放腔室(64)的内侧位于金属竖管(63)上设置有除尘风机(61),所述金属竖管(63)通过安装圆盘(62)连接在隧道本体(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调节立杆(3)包括锁紧螺钉(31)、焊接端块(32)和调节圆杆(33),所述焊接端块(32)的内部中间设置有调节圆杆(33),所述焊接端块(32)和调节圆杆(33)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钉(31),所述焊接端块(32)连接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上,所述调节圆杆(33)连接在顶部除尘罩(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调节立杆(3)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罩体调节立杆(3)对称设置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的上端两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尘感应器(2)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烟尘感应器(2)对称设置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的下端两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垂直位于隧道本体(7)的上端中间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除尘罩(4)的遮挡面积大于隧道烟尘排放竖管(6)的上端外侧面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烟尘排放装置,涉及隧道烟尘排放技术领域,包括隧道内腔、隧道本体和隧道烟尘排放竖管,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部开设有隧道内腔,所述隧道内腔的内侧位于隧道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隧道烟尘排放竖管,所述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烟尘感应器。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结构,从而可以垂直排放烟尘进行使用,隧道烟尘排放竖管的金属竖管通过安装圆盘连接在隧道本体上,从而金属竖管可以稳定放置,金属竖管因排放腔室的区域,这样可以垂直排放烟尘,而排放烟尘时,因排放腔室内侧的除尘风机,使得可以抽取隧道本体内部的烟尘进行垂直排放,从而在排放烟尘时更加高效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巧军,岳楷迪,吴梓阳,毛健升,李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