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3407发布日期:2024-04-01 13:5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公路交通工程设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1、公路隧道本体是专供汽车运输行驶的通道,一般处于山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需要穿过山体1或其他地势较高的地质结构,基本上只在隧道本体洞口有光线,这造成了隧道本体中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使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周边路况,其中黑洞效应是指指驾驶人员在进入隧洞前,在隧道本体外观察到的隧道本体为黑色的洞口,从明亮的环境中进入黑暗的隧道本体后,驾驶员的眼睛会不适应;白洞效应是指驾驶员从驶出隧道本体后进入明亮的环境时,驾驶员的视线会被强烈的光线影响。因此,现有的公路隧道本体结构内都布置有全天候照明设施,有效消除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减轻光线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公路隧道本体结构中的照明设施属于全天候的,因此对能源消耗较高,使得照明费用巨大,这给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带来了较大的运营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隧道本体内照明设施全天候使用而引起的能耗高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

2、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设置于山体内,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隧道本体与山体之间设有蓄电装置,隧道本体的顶端设有若干照明灯,照明灯均匀设置于隧道本体内侧,照明灯与蓄电装置相连接,山体的顶端设有若干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均匀设置,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均与蓄电装置相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给隧道本体内照明设施进行供电时,太阳能发电板将外界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蓄电装置内,风力发电机将外界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蓄电装置内,蓄电装置为照明灯供电,充分利用了绿色能源,减少了能源消耗,减轻了公路运营管理部门的运营压力。

5、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有拱形梁,拱形梁沿隧道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太阳能发电板设置于拱形梁的上端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发电时,拱形梁在隧道本体的两端向隧道本体外延伸,且拱形梁的竖截面与隧道本体的竖截面相同,形成了一种遮光屏障,实现了隧道本体内与隧道本体外的光线明暗程度温和过渡,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员对隧道本体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的感知,保证了隧道本体行车安全。

7、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下方设有两排用于将汽车重力转化为电能的压电装置,压电装置沿隧道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压电装置与蓄电装置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为蓄电池提供电能时,通过设置压电装置当汽车在行使到压电装置上方时,可以将汽车的重力转为电能并保存到蓄电装置内,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9、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口,通风口均匀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隧道本体内的车辆和施工机械会产生废气和尾气,废气和尾气会混着通风孔流出隧道本体,保持隧道本体内的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聚集,保证隧道本体内的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

11、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两侧设有步行道,步行道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端,步行道均沿隧道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检修隧道本体内部设备时,通过设置步行道便于工作人员维护和检修设备,有利于提高隧道本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13、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排水槽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端,排水槽均靠近行走道设置,排水槽沿隧道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排水槽的上方设有若干用于遮盖排水槽的排水网,排水网水平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处于雨季时,路面上积累的雨水会流入排水槽中,保持隧道本体内部的干燥,防止积水对隧道本体结构和使用安全造成影响,有利于提高隧道本体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排水槽的两侧均连通有若干固定槽,排水网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位于固定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安装排水网时,工作人员将排水网两侧的固定块设置于排水槽的固定槽处,有效加强了排水网与排水槽的连接稳定性,并且便于拆卸,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维护与检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7、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提供隧道本体内必要信息的指示牌,指示牌沿着隧道本体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驾驶员行驶在隧道本体时,通过设置指示牌可以为驾驶员提高隧道本体内必要信息,提高隧道本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为驾驶员和行人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19、可选的,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减速带,减速带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端,减速带沿隧道本体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行驶到减速带时,可以减少车辆在进出隧道本体时的惯性冲击,避免车辆发生失控或侧翻等事故,有利于提高隧道本体结构的安全性。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设置隧道本体、太阳能发电板、蓄电装置、照明灯和风力发电机,需给隧道本体内照明设施进行供电时,太阳能发电板将外界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蓄电装置内,风力发电机将外界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蓄电装置内,蓄电装置为照明灯供电,充分利用了绿色能源,减少了能源消耗,减轻了公路运营管理部门的运营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设置于山体(1)内,隧道本体(2)的两端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31),隧道本体(2)与山体(1)之间设有蓄电装置(32),隧道本体(2)的顶端设有若干照明灯(33),照明灯(33)均匀设置于隧道本体(2)内侧,照明灯(33)与蓄电装置(32)相连接,山体(1)的顶端设有若干风力发电机(34),风力发电机(34)均匀设置,风力发电机(34)和太阳能发电板(31)均与蓄电装置(3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两端均设有拱形梁(21),拱形梁(21)沿隧道本体(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太阳能发电板(31)设置于拱形梁(21)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下方设有两排用于将汽车重力转化为电能的压电装置(35),压电装置(35)沿隧道本体(2)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压电装置(35)与蓄电装置(3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口(22),通风口(22)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两侧设有步行道(23),步行道(23)设置于隧道本体(2)的底端,步行道(23)均沿隧道本体(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41),排水槽(41)设置于隧道本体(2)的底端,排水槽(41)均靠近行走道设置,排水槽(41)沿隧道本体(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排水槽(41)的上方设有若干用于遮盖排水槽(41)的排水网(42),排水网(42)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41)的两侧均连通有若干固定槽,排水网(42)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块(43),固定块(43)位于固定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提供隧道本体(2)内必要信息的指示牌(51),指示牌(51)沿着隧道本体(2)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2)的一端均设有减速带(52),减速带(52)设置于隧道本体(2)的底端,减速带(52)沿隧道本体(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涉及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其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设置于山体内,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隧道本体与山体之间设有蓄电装置,隧道本体的顶端设有若干照明灯,照明灯均匀设置于隧道本体内侧,照明灯与蓄电装置相连接,山体的顶端设有若干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均匀设置,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均与蓄电装置相连接。本申请具有降低能耗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龙,孙西磊,王小龙,管增禄,曹原,马建红,韩亮亮,于广浩,张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路桥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8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