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4391发布日期:2024-04-25 10:0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连拱隧道具有工期短、经济效益好、接线难度小和地形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连拱隧道的结构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山岭地带的高速公路建设领域。

2、连拱隧道较为普遍的施工方法为中导洞先行开挖,以便探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地质情况,而后进行中隔墙的浇筑,随后依次进行连拱隧道两侧主洞的开挖、初期支护、防水层施工和二衬浇筑等工序;中隔墙作为连拱隧道的中枢构件,起着重要的受力和传力作用,同时现有设计在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为围岩裂隙水的汇聚处,且连拱隧道两主洞二衬混凝土与中隔墙混凝土间设有变形缝,易导致连拱隧道主洞二衬渗漏水,严重时会进一步引发二衬开裂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排水管路及时对其进行排水,然而在排水过程中,使用一定时间后泥沙等会造成排水管路的堵塞,影响排水的进程。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使用一定周期后容易造成排水管路堵塞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其包括:

3、中隔墙、回填结构、排水管,所述中隔墙设置于两个隧道中间,所述回填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隔墙上方的最低处,所述中隔墙内均匀地竖向预埋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均伸入所述回填结构内,所述中隔墙顶部与所述隧道之间均设置有初期支护,所述中隔墙靠近所述隧道均设置有二次衬砌,所述二次衬砌与所述中隔墙和所述初期支护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中隔墙最低处沿所述隧道走向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中隔墙内沿所述隧道走向设置有汇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均伸入所述汇水管内,所述汇水管还连接有若干引流管以将水排出所述中隔墙;

4、所述回填结构与所述排水槽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层。

5、优选地,所述隧道内靠近所述中隔墙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暗渠,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均连接所述汇水管两侧,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分别贯穿所述中隔墙、所述防水层、以及所述二次衬砌伸入所述排水暗渠内。

6、优选地,所述引流管靠近所述排水暗渠的一端设置有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为自所述汇水管向所述排水暗渠。

7、优选地,所述单向流通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与所述引流管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特斯拉单向阀结构,所述特斯拉单向阀结构与所述管体内壁连接。

8、优选地,所述中隔墙靠近所述防水层均匀地设置有若干环形盲管,所述环形盲管与所述排水管、所述引流管的数量均相同,所述环形盲管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引流管连通,所述环形盲管另一端均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均与所述环形盲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初期支护。

9、优选地,所述连通管远离所述环形盲管的一端的管口位置不高于所述回填结构的最高点的高度。

10、优选地,所述回填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u形、v形以及u+v形中的任意一种。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回填结构与排水槽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层,避免回填结构中的透水材料堵塞排水管的管口,同时通过将水汇流后再进行分流,防止其流通的通路堵塞后造成整个的堵塞,同时此结构综合考虑了隧道内和中隔墙处的防排水,能够有效地将连拱隧道上方的围岩裂隙水快速排出,提高了连拱隧道的整体防排水效果,同时能避免二次衬砌出现渗漏水和开裂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单向流通结构的流向为自汇水管向排水暗渠,防止在汛期水位过涨导致排水暗渠内的水进入到引流管,反向堵塞引流管,单向流通结构避免了水的反向流动;

14、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连通管远离环形盲管的一端的管口位置不高于回填结构的最高点的高度,使得以在回填结构进行水排过程中,渗透压力饱和后,以将水通过环形盲管排出。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中隔墙、回填结构、排水管,所述中隔墙设置于两个隧道中间,所述回填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隔墙上方的最低处,所述中隔墙内均匀地竖向预埋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均伸入所述回填结构内,所述中隔墙顶部与所述隧道之间均设置有初期支护,所述中隔墙靠近所述隧道均设置有二次衬砌,所述二次衬砌与所述中隔墙和所述初期支护之间设置有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墙最低处沿所述隧道走向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中隔墙内沿所述隧道走向设置有汇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均伸入所述汇水管内,所述汇水管还连接有若干引流管以将水排出所述中隔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拱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中隔墙、回填结构、排水管,中隔墙最低处沿所述隧道走向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中隔墙内沿所述隧道走向设置有汇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均伸入所述汇水管内,所述汇水管还连接有若干引流管以将水排出所述中隔墙。根据本技术通过回填结构与排水槽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层,避免回填结构中的透水材料堵塞排水管的管口,同时将水汇流后再进行分流,防止其流通的通路堵塞后造成整个的堵塞,此结构综合考虑了隧道内和中隔墙处的防排水,能够有效地将连拱隧道上方的围岩裂隙水快速排出,提高了连拱隧道的整体防排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实旺,张宇涛,肖云,赵言飞,陶振生,甘鹏,郭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建筑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