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43485发布日期:2024-05-11 00:2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连拱隧道施工,特别地,涉及一种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隧道工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建设,目前建设数量和里程均已稳居世界第一。目前进行城市建设时,为了减少道路占地,增加建设用地,通常会将隧道两洞距离设计得尽可能小,因此连拱隧道项目也逐渐涌现。连拱隧道施工时往往采用导洞先行的施工方法,导洞施工后须浇筑中隔墙,中隔墙关系着连拱隧道在施工期间结构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以及隧道建成后衬砌结构的长期安全性。

2、中隔墙连接隧道上下围岩将上方围岩压力传递至隧道底部,施作中隔墙既要保证中隔墙与上下围岩有良好的连接,也需要保证中隔墙下方围岩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以避免中隔墙沉降过大。对于上硬下软地层,地基的承载能力往往不足,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中隔墙施工前,对中隔墙下方施作基础。虽然有效提高了中隔墙下方围岩的承载能力,但与之相对的,大大增加了中隔墙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将补浆施工工序与二衬施工相结合,通过二衬浇筑前的定点钻孔,通过二衬浇筑一次性的完成二衬施工工序以及中隔墙墙顶补浆工序,进而减少施工工序、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使二衬与中隔墙连接成整体,结构的整体性更好,以解决现有中隔墙施工,为了提高中隔墙下方围岩的承载能力,导致施工工序增加、施工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中隔墙区域的上方围岩及下方围岩加固;s200、安装中隔墙的钢筋及模板;s300、浇筑中隔墙混凝土;s400、左主洞施工时,向中隔墙的靠近右主洞的一侧进行导洞回填,以避免中隔墙受力过大;或者右主洞施工时,向中隔墙的靠近左主洞的一侧进行导洞回填,以避免中隔墙受力过大;s500、浇筑二衬前,在中隔墙墙顶进行钻孔,进而在浇筑二衬时料浆同时经钻孔流入墙顶孔隙,为中隔墙补浆。

3、进一步地,步骤s400中的导洞回填,具体包括:在回填洞表面沿周向铺设隔离垫层,并在隔离垫层上采用c25混凝土进行回填。

4、进一步地,隔离垫层的铺设,具体包括:铺设至少一层麻绳安全防护网和铺设至少一层eva防水卷材;隔离垫层的铺设超出回填高度10~30cm,以方便后续拉扯隔离垫层挖除回填。

5、进一步地,当左主洞开挖完成后,开挖右主洞与中导洞相接的右洞导坑区域,右洞导坑土体开挖后,拆除右导洞支护,以1~3m为一个挖除进尺,挖除回填;或者当右主洞开挖完成后,开挖左主洞与中导洞相接的左洞导坑区域,左洞导坑土体开挖后,拆除左导洞支护,以1~3m为一个挖除进尺,挖除回填。

6、进一步地,挖除回填时,分两次挖除;先用挖除远离中隔墙的部分回填,待回填混凝土厚度为0.3~0.8m时停止机械开挖,以免损伤中隔墙,此时采用通过连接并拉扯隔离垫层上下两端,以将剩余的回填混凝土挖除。

7、进一步地,步骤s500具体包括:在初支施工后二衬浇筑前,采用超声波监测仪检测中隔墙墙顶空洞区域,根据墙顶空洞情况对中隔墙墙顶位置进行钻孔,以方便二衬浇筑时水泥浆流入中隔墙墙顶的空隙,以减少额外的注浆工序,提高墙体密实度以及墙体与围岩粘结强度的同时不会过多影响施工效率。

8、进一步地,为保证料浆可以流入墙顶空洞,钻孔孔洞径向尺寸为3cm~8cm,且钻孔孔洞应由上至下布设,以免在二衬浇筑时料浆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9、进一步地,钻孔数量根据墙顶空洞沿纵向长度呈孔距15cm~25cm间隔排布,若墙顶空洞纵向长度不足15cm~25cm则在空洞中部钻孔1个即可。

10、进一步地,步骤s100中的围岩加固采用注浆加固,注浆加固时,注浆管打入围岩中且保留0.3m~0.8m长度未打入围岩,以便于与中隔墙浇筑连接,增强中隔墙墙体的抗剪能力。

11、进一步地,上方围岩及下方围岩加固,具体包括:导洞开挖后,在导洞顶部中隔墙区域进行注浆加固,采用φ42×3.5mm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横纵间距60mm×100mm,采用梅花形布置,采用水泥-黏合剂双浆液注浆,水泥浆与黏合剂体积比1:0.05,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初压1.0mpa,终压2.0-2.5mpa,中隔墙上方注浆管3m打入围岩,剩余0.5m保留与中隔墙浇筑连接,以增强墙体抗剪能力;和/或进行中隔墙下方围岩加固,采用φ42×4.0mm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横纵间距60×60,采用梅花形布置,采用水泥-黏合剂双浆液注浆,水泥浆与黏合剂体积比1:0.05,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初压1.0mpa,终压2.0-2.5mpa,中隔墙下方注浆管3.5m打入围岩,剩余0.5m保留与中隔墙浇筑连接,以增强墙体抗剪能力。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在中隔墙施工前,先对中隔墙区域的上方围岩及下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中隔墙区域的上方围岩及下方围岩的承载能力及力学性能;然后加固处理后的上方围岩与下方围岩之间安装中隔墙的钢筋网架及模板,然后进行中隔墙混凝土的浇筑,并使中隔墙混凝土与上方围岩及下方围岩稳定连接整体,构成整体承力受力体系;当左主洞或右主洞进行施工时,在中隔墙相对的一侧进行导洞回填,以对中隔墙形成支撑,避免中隔墙受力过大而发生损伤,特别是避免在左主洞和右主洞之间循环进行施工时中隔墙发生损伤,进而确保中隔墙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承力受力体系的稳定性;由于中隔墙在进行顶层浇筑及振捣密实后,中隔墙的墙顶必然会出现空洞,而现有传统的做法是增加一个中隔墙墙顶补浆的步骤以克服该问题,但是这样导致施工步骤多、施工周期长,而本发明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创造性地将补浆施工工序与二衬施工相结合,通过二衬浇筑前的定点钻孔,通过二衬浇筑一次性的完成二衬施工工序以及中隔墙墙顶补浆工序,进而减少施工工序、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使二衬与中隔墙连接成整体,结构的整体性更好。

14、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硬下软地层连拱隧道导洞中隔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中隔墙区域的上方围岩及下方围岩加固;S200、安装中隔墙的钢筋及模板;S300、浇筑中隔墙混凝土;S400、左主洞施工时,向中隔墙的靠近右主洞的一侧进行导洞回填,以避免中隔墙受力过大;或者右主洞施工时,向中隔墙的靠近左主洞的一侧进行导洞回填,以避免中隔墙受力过大;S500、浇筑二衬前,在中隔墙墙顶进行钻孔,进而在浇筑二衬时料浆同时经钻孔流入墙顶孔隙,为中隔墙补浆。将补浆施工工序与二衬施工相结合,减少了施工工序,并使二衬与中隔墙连接成整体,结构的整体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易铭,余外宾,李军,黎固,傅鹤林,易海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岳阳市城市运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