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式钻井机座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383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丛式钻井机座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机座移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撬滚轮式移位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以前的现有技术中,对于需在一个井位上进行多个井孔的丛式井钻进工作来说,丛式钻井机及其底座的移位无疑是项很麻烦的工作,目前国内经常采用的是滑动式移位装置、全方位自动移位装置等。这样的移装置不仅需要很好的地基基础,而且结构复杂,装卸麻烦,既不经济,又费工费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起用方便,适用于各丛式钻井机的移位装置。
现将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叙述如下本丛式钻井机的移位是通过井架底座下安装的钢撬来实现的(见图1、2),钢撬下是水泥基础,钢撬的排数以井架底座的船撬数来确定;1500~2000米钻机通常有两条船撬,而大庆Ⅱ型钻机则有四条船撬。当使用大庆Ⅱ型钻机钻丛式井时,可将后传动机组的底座与井架底接在一起,并将传动机组底座改为四条拖撬,与井架底座的四条船撬同行。钢撬是本移位装置的核心,一般长度为5~6米,也可根据井架底座的实际长度来确定(见图3),钢撬由轴1,滚轮2,钢结构撬3组成,滚轮间距L依据钻机的总承载经计算后确定。井架底座下面的钢撬通常有B,C两条,在钻井时,将钢撬与井架底座的船撬用钢卡连成一体,如需要井架底座移位时,先松开钢卡,然后使用拖拉机或利用钻机自身大钩的动力来牵引,就可将井架底座移动到A撬上,因为井架底座是座在钢撬的滚轮2上,撬座是座在钢撬的槽子内,因此移动非常容易且移位准确,不会发生歪斜,只要将后面的钢撬C或D搬移到前方,与A撬接起来,井架底座就可以继续向前移动。现将
如下图1钢撬结构示意图。
图2安装上钢撬 的井架底座侧向示意图。
图3安装上钢撬的井架底座正向示意图。
其中1.轴2.滚轮3.钢结构撬身4.井架底座5.钢撬6.水泥基础本实用新型移位装置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只在井架底座下加上钢撬即可实现前、后方向的移位,不需要对底座进行大的改造,其制造费用仅仅是滑动式移位装置的1/3,不仅经济而且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丛式钻井机座移位装置,需水泥基础,其特征在于丛式钻井机座的移位通过井架底座下安装的钢撬来实现,钢撬由轴、滚轮、钢结构撬组成;钢撬的排数根据井架底座的船撬数确定;滚轮间距根据钻机总承载确定;井架底座在钢撬的滚轮上,且卡在钢撬的槽子内。
专利摘要在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丛式钻井机座移位装置,其核心结构是钢撬,由轴、滚轮、钢结构撬组成,通过将井架底座安装在钢撬上实现钻井机座的移位。该装置结构简单,起用方便,同现有技术中的滑动移位装置、全方位自动式移位装置相比,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费用低,安全可靠性高,值的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21B15/00GK2112680SQ91232209
公开日1992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国治 申请人:王国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