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428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支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的超前特种巷道支架。
目前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回采工作面的超前支护及端头支护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矿井仍采用矿工字钢刚性支架支护巷道,但由于顶板的压力变化大,这种刚性支架很难适应工作面超前压力,造成了支架严重损坏。有些矿在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但机械化程度不高,且工序复杂。
以上支护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支架承载能力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工艺过程复杂,支架复用次数少,支护费用高,难以保证生产及安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了一种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高。安设及拆移方便的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包括有顶梁,其两端铰接有支撑油缸,顶梁的两端头铰接有护帮板,所述的护帮板的下侧铰接有护帮油缸的一端,护帮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顶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它具有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支架的稳定性好,劳动强度低,安设及拆移方便,反复支撑顶板次数少,支护费用低。这种支架能保持回采工作面端头及支承压力影响区的巷道的稳定,使生产及安全有保障,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布置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具有顶梁1,所述的顶梁1用型钢制成,其可制作成直的或拱形,用来满足巷道截面的需要。在顶梁1的左右两侧铰接支撑油缸2,所述的支撑油缸2选用轻型双作用油缸,根据巷道的截面左右支撑油缸2的长度可相同,也可以不同,可组成正矩形的支承或斜矩形的支承。在顶梁1的左、右两端部铰接着护帮板3,护帮油缸4的一端铰接在顶梁1上,另一端铰接在护帮板3的下侧,使用时,依靠护帮油缸4支承着护帮板3,避免巷道侧壁偏帮。在顶梁1中部固定有浮动连接环5,浮动连接环5的下端有“冂”型槽,导轨6卡在槽内,所述的导轨6用工字钢,运输小车7卡装在导轨6上。所述的运输小车7上有“凵”型支承架,其侧板内侧固定有轮,支承架下侧有小梁,其上有链条,用来固定被移支架。
参照附图2图2展示了支架的纵向布置图。支架每间隔一段距离布置一架支架,导轨6通过浮动连接环5固定在支架的顶梁1上,运输小车7卡装在导轨6上,导轨6的两端固定有滑轮8,用钢丝绳9穿过滑轮8,且钢丝绳9的中部固定在运输小车7上,使钢丝绳9能牵动运输小车7沿导轨6滑动。
后把倒数第二架移到最前面,依次循环进行,移架采用整架运输。其过程为护帮油缸和支撑油缸收缩,使顶梁下落和护帮板向内收缩,等顶梁落到一定高度,用运输小车上的链条挂住顶梁,然后,支撑油缸继续收缩,使支撑油缸离地,接着让支架整体旋转一个角度,然后通过铰车牵引运输小车,从后将支架拉至前端,再升起支架,每次移架重复上述过程。根据巷道的截面,可选择顶梁的形状和支撑油缸的长度来满足巷道断面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顶梁1,其两端铰接有支撑油缸2,顶梁1的两端头铰接有护帮板3,护帮油缸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护帮3和顶梁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梁1制成直的或拱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梁1中部固定有浮动连接环5,其下侧有“冂”槽,导轨6卡装在浮动连接环5的“冂”槽上,运输小车7卡装在导轨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小车7上有“凵”型支承架,其侧板内侧固定有轮,支承架下侧有小梁,其上有固定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6用工字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6用工字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6的两端固定有滑轮8,用钢丝绳9穿过滑轮8,且钢丝绳9的中部固定在运输小车7上。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巷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6的两端固定有滑轮8,用钢丝绳9穿过滑轮8,且钢丝绳9的中部固定在运输小车7上。
专利摘要一种回采工作面超前特种巷道支架,包括有顶梁1,其两端铰接有支承油缸2,端头铰接有护帮板3,护帮油油缸4分别铰接在顶梁和护帮板3上,顶梁1上固定有浮动连接环5,其上卡装有导轨6,运输小车7卡在导轨6上。运输小车7通过钢丝绳9用绞车来牵引。本实用新型具有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好,机械化程度高,安拆方便,支护方便,支护费用低,且能保持回采工作面端头及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巷道的稳定,使生产和安全有保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E21D23/00GK2132833SQ9221826
公开日1993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3日
发明者侯友夫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