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法人工挖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9478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法人工挖孔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孔桩,尤其是一种能阻隔水及流沙而连续作业的新法人工挖孔桩。
在工程基础施工中常采用人工挖孔桩,在挖孔时,为避免孔壁塌方,先由上而下挖出一定高度的孔,再沿孔壁立模灌注混凝土作为护壁。但这种方法只能用在地质情况较好、地下水少及孔深小的地方。在地质复杂、孔深大的地方,尤其是较厚的淤泥、饱水流砂层中,则因产生涌泥、涌砂或者塌方而无法下挖。而且还容易在挖孔附近及孔位四周因地面下陷而危及附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所以尽管现有的人工挖孔桩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存在上述这些不足之处,所以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在软土、较厚淤泥、饱水流砂等复杂地层中连续作业,不断下挖的新型人工挖孔桩。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它由设于地面上的提升装置和设于地下的挖掘装置及预制护壁构成,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由刃脚,置于刃脚上的保护筒、安全罩及千斤顶构成。其中刃脚由至少两块柱面体构成,每一柱面体下端为由内壁向外壁倾斜的面,形成一倒置的锥体,柱面体内壁设有凸台,凸台下部至斜面端设有凹槽,用于与其它构件相连接;保护筒由至少两块圆弧形板块构成,每一板块的周边设有多个固定孔,用于将板块连接成圆柱筒,以防止孔周围的泥、砂等进入孔内而无法施工;安全罩由圆台构成,圆台的顶端设有提土孔和钢丝网罩,以防止上面落下的重物伤人;千斤顶为撑杆式油压千斤顶,其一端置于刃脚上,另一端顶住护壁或护壁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是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由刃脚,置于刃脚上的保护筒、安全罩、千斤顶以及设于刃脚下的活瓣构成。其中活瓣由至少两个其上部为圆柱面下部为圆锥面的弧形瓣构成,每一弧形瓣的上端设有榫头,用于与刃脚下部的凹槽相连接。当遇到软土、淤泥或饱水流砂等复杂地层时,将活瓣合拢封闭,顶进到较好地层时再打开挖掘成孔,有效解决了在水、泥等中无法施工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挖孔桩在较厚或很厚的淤泥、饱水流砂等地层中无法下挖的难题,并可连续作业,极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且施工质量好、无噪音、无污染,适合于浅滩、湖泊、河流、沼泽等地层复杂和条件差的环境中施工,实为一种新型的人工挖孔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刃脚结构示意图;图4为活瓣结构示意图;图5为保护筒结构示意图;图6为安全罩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不仅限于此。
图中,1为提升装置,设于地面上,2为护壁,设于地下孔边,3为安全罩,设于刃脚上部,其形状为一圆台8,圆台8的上端设有提土孔22和钢丝网9,4为保护筒,设于刃脚上,由四至六块圆弧形板块10连接而成,每一板块周边设有连接固定螺孔11,5为撑杆式油压千斤顶,设于刃脚上安全罩3与保护筒4之间,6为刃脚,由四块圆柱体12构成,每一柱面体下端由内壁向外壁呈倾斜面13,相连后形成一例置的锥体,柱面体内壁设有凸台15,凸台下部至斜面端设有凹槽16,凹槽壁上设有螺孔17,用于与活瓣7的榫头19相连接,在下斤顶作用下使刃脚向下砌入挤进,同时带动安全罩3和保护筒4一起下移,7为活瓣,由四块弧形瓣18构成,每瓣的下部呈尖形20,每瓣的上部设有榫头19,榫头上设有螺孔21,用于与刃脚相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新法人工挖孔桩,由设于地面上的提升装置和设于地下的挖掘装置及预制护壁构成,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由刃脚,置于刃脚上的保护筒、安全罩及千斤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孔桩,其特征在于刃脚由至少两块柱面体构成,每一柱面体下端设有由内壁向外壁倾斜的面,柱面体内壁设有凸台,凸台下部至斜面端设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孔桩,其特征在于千斤顶为撑杆式油压千斤顶,其一端置于刃脚上,另一端顶住护壁或护壁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孔桩,其特征在于保护筒由至少两块圆弧形板块构成,每一板块的周边设有多个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孔桩,其特征在于安全罩由圆台构成,圆台的顶端设有提土孔和钢丝网罩。
6,一种新法人工挖孔桩,由设于地面上的提升装置和设于地下的挖掘装置及预制护壁构成,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由刃脚,置于刃脚上的保护筒、安全罩、千斤顶和设于刃脚下的活瓣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挖孔桩,其特征在于活瓣由至少两个其上部为圆柱面下部为圆锥面的弧形瓣构成,每一弧形瓣的上端设有榫头。
专利摘要一种新法人工挖孔桩,由设于地面上的提升装置和设于地下的挖掘装置及护壁构成,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由刃脚,置于刃脚上的千斤顶,设于千斤顶外的保护筒和设于千斤顶内的安全罩以及设于刃脚下部的活瓣构成。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挖孔桩在较厚或很厚的淤泥、饱水流砂等地层中无法下挖的难题,并可连续作业,极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且施工质量好、无噪音、无污染,适合于浅滩、湖泊、河流、沼泽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中施工,实为一种新型的人工挖孔装置。
文档编号E02D5/22GK2323018SQ9821010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6日
发明者张盛昌 申请人:张盛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