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950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中井眼轨道控制的井下专用工具,具体的说是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
目前,国内各油田在钻井过程中进行井眼轨道控制时,通常靠钻铤和不同位置安放螺旋稳定器组成的各种井下钻具组合来实施。用这种方法进行井眼轨道控制时,首先把井底钻具起到地面,通过钻铤短接来调整螺旋稳定器的安放位置,然后将调整后钻具重新下入井底实施井眼轨道控制。由于地层和钻头切削的复杂性,工程中往往需要反复起下钻来调整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这样会使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增大。例如数千米深的井,起下钻一次就得花费数万元人民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使用该调节器可以避免反复起下钻,在地面即可改变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从而实现井眼轨道连续控制,使钻井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得到明显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由上外筒、单向阀体、下外筒、芯轴、上活塞和下活塞六大部件组成,单向阀体一端与上外筒底部连接,另一端与下外筒顶部连接,下外筒底部通过六方键与芯轴相连接,芯轴位于上下外筒内并与上下外筒同心安装,上、下活塞分别位于上下外筒内并固定在芯轴上,单向阀体与上活塞之间装满液压油形成上部液压腔,与下活塞之间装满液压油形成下部液压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利用该调节器进行井眼轨道控制,是通过地面司钻的操作来完成螺旋稳定器位置的调节,不需要反复起下钻,使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得到明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到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该调节器由液压油传递钻压,具有减振器功能,能够降低钻柱的疲劳破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钻井周期的目的。


图1是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的结构。
在用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进行井眼轨道控制时,首先将该调节器组配到钻头与螺旋稳定器之间,然后将钻具下放到井底进行钻进,当测斜数据表明实钻井斜小于设计井斜时,在井口增大泥浆排量,随着泥浆排量的增大,该调节器上活塞5上压力增大,上部液压腔内压强随之增大,当压力达到开启压力时,单向阀2打开,上部液压腔内的液体流入到下部液压腔中,推动下活塞6带动芯轴4在上外筒1和下外筒3内下移,使芯轴4下部连接的钻头与上外筒1上端连接的螺旋稳定器之间的距离拉大,从而达到调节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的目的。
当测斜数据表明实钻井斜大于设计井斜时,则通过井口操作降低大钩负荷,使井底钻压增大,即作用于芯轴4的轴力增大,推动芯轴4带动下活塞6向上移动,使下部液压腔内压强增大,当增大到开启压强时,单向阀2′打开,下部液压腔内的液体流入上部液压腔,推动上活塞5带动芯轴4在上外筒1和下外筒3内向上移动,使芯轴4下部连接的钻头与上外筒1上部连接的螺旋稳定器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完成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的调节。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它由上外筒(1)、单向阀体(2,2′)、下外筒(3)、芯轴(4)、上活塞(5)和下活塞(6)六大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单向阀体(2,2′)上端与上外筒(1)底部连接,下端与下外筒(3)顶部连接,下外筒(3)底部通过六方键与芯轴(4)相连接,芯轴(4)位于上下外筒(1,3)内并与上下外筒(1,3)同心安装,上、下活塞(5,6)分别位于上下外筒(1,3)内并固定在芯轴(4)上,单向阀体与上活塞(5)之间装满液压油形成上部液压腔,与下活塞(6)之间装满液压油形成下部液压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钻井过程中使用的专用工具——螺旋稳定器安放位置调节器,它由上外筒(1)、单向阀体(2,2′)、下外筒(3)、芯轴(4)、上活塞(5)和下活塞(6)六大部件组成,它是通过液压传动原理实现螺旋稳定器与钻头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的,使用该调节器可以在地面实现井眼轨道连续控制,避免反复起下钻,使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得到明显降低,并能够降低钻柱的疲劳破坏,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21B23/00GK2343333SQ98212258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2日
发明者刘巨保 申请人:大庆石油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