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部嗣后回采矿房—分层回采矿柱的联合采矿法_2

文档序号:9322561阅读:来源:国知局
.5 m。爆破米用2#岩石乳化炸药人工装药,导爆管起爆并通过电雷管引爆。
[0017]B3通风与支护:采场爆破后,新鲜风流经采场联络道进入采场,污风由采场风道排入上分段采场联道,视矿体厚度大小局部可采用局扇进行强制通风。通风完成后,采场进行顶板和两帮的排毛作业。然后顶板采用长锚索支护,锚索网度为2.5 mX2.5 m。
[0018]B4出矿与平场:切采层(第一分层)回采完成后经采场联络道和出矿进路出矿,崩落矿石出完后进行废石充填作为上分层回采的垫层,充填高度距顶板0.5?1.0 m作为上分层落矿的自由空间。而后进行人工平场回采上一个分层矿体,直至整个分段矿体开采完毕。后每分层重复以上回采顺序进行分层落矿,每次出矿量为爆破矿量的1/3左右。整个分段矿房爆破完成后经底部出矿进路进行集中出矿,铲出的矿石运送至脉外矿石溜井。出矿过程中将大块集中于一处由碎石机集中破碎。
[0019]B5采空区充填:矿房崩落矿石倒出完成后,在出矿进路和矿房采场联络道构筑人工充填挡墙。采用浓度为65%?75%,灰砂比为1:6?1:10的尾砂胶结充填料浆充填采空区以形成人工胶结充填体矿柱。
[0020]C矿柱回采工艺
图4、5和6为本采矿方法二步矿柱开采的三视图,待一步胶结充填体矿柱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二步矿柱回收。矿柱回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非胶结尾砂或废石充填采矿法,顶板长锚索支护呈扇形布置,部分长锚索穿过胶结充填体以提高矿柱与胶结充填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使得二者整体性更好;同样采用自下而上顺序沿矿体倾向逐步回采,直至分段矿柱回收完毕。若矿柱内稳固性较差时,考虑留设部分点柱。而当矿石品位较高时,矿柱回收亦可考虑采用分层进路式采矿法进行回收而后利用非胶结尾砂充填料或废石进行充填。回采工艺区别于矿房回米的是:回米作业循环工序为:凿岩一爆破一通风一支护一出矿一充填采空区一平场一凿岩,即每分层爆破完成后不留矿石,矿石出完后即进行非胶结尾砂充填或废石充填采空区,而后继续沿矿体倾向自下而上回采。直至矿柱回采完成。
【主权项】
1.深部嗣后回采矿房-分层回采矿柱的联合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方法将一个矿块的矿体划分为矿房I和矿柱2,分步骤进行回采: 首先采用多分层留矿底部集中出矿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对矿房I进行回采,集中出矿后进行胶结充填;待一步胶结充填体矿柱达到强度要求后,采用上向水平分层非胶结尾砂或废石充填采矿法进行矿柱2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矿体划分和开拓工程布置 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和标高将矿体划分为中段,将中段划分为分段,并于矿体下盘施工中段运输巷3和分段脉外沿脉巷4 ;中段与分段之间通过斜坡道5沟通,分段间通过分段联络道6进行沟通;矿房I和矿柱2垂直矿体走向布置; B矿房I回采工艺: 回采自下而上沿矿体倾向分层进行,切采层(第一分层)回采时,从采场联络道8垂直矿体走向一直掘进至上盘矿体边界,而后扩帮至矿房I边界;而后经采场出矿进路12进行出矿;切采层回采完成后进行废石充填作为出矿垫层,预留爆破自由空间后平场进行上分层回采;分层回采作业循环工序为:凿岩一爆破一通风一支护一出矿一平场一凿岩,如此循环直至本分段矿房I回采结束;而后经采场联络道8和出矿进路12进行集中出矿;出矿完成后,出矿进路12与矿房I采场联络道8于房柱2边界修筑充填挡墙后胶结充填采空区; C矿柱2回采 待一步胶结充填体14矿柱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二步矿柱2回收;矿柱2回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非胶结尾砂或废石充填采矿法;若矿柱2稳固性较差,考虑留设部分点柱;而当矿石品位较高时,矿柱2回收亦可考虑采用分层进路式采矿法进行回收而后利用非胶结尾砂充填料或废石进行充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中段高度为40?100m,分段高度为10?20 m,并于矿体下盘施工中段运输巷3和分段脉外沿脉巷4,断面尺寸均为3.6 mX3.2 m ;矿房I和矿柱2宽度为8?15 m,长度为矿体水平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 81采准工程:矿块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整体按照先矿房I后矿柱2的形式进行回采,矿房I与矿柱2通过采场联络道8与分段脉外沿脉巷4连通;切采层(第一分层)采场联络道8施工到矿体上盘边界,而后扩帮至房柱边界处;并于靠近矿体下盘边界施工采场风道9 ;而后于矿柱2中央位置施工采场联络道8和出矿进路12 ; B2凿岩与爆破:采用全液压凿岩台车钻凿水平炮孔,爆破使用2#岩石乳化炸药,采用人工装药并通过电雷管引爆导爆管起爆; B3通风与支护:采场爆破后进行通风,通风结束后进行顶板和两帮的排毛作业,然后顶板采用长锚索13支护; B4出矿与平场:切采层(第一分层)回采完成后经采场联络道8和出矿进路12出矿,崩落矿石出完后进行废石充填15作为上分层回采的垫层,充填高度距顶板0.5?1.0 m作为上分层落矿的自由空间,而后进行人工平场回采上一个分层矿体,出矿过程中将大块集中于一处由碎石机破碎; B5采空区充填:矿房I崩落矿石倒出完成后,在出矿进路12和矿房I采场联络道8构筑人工充填挡墙,采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充填采空区以形成人工胶结充填体14矿柱。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采场联络道8断面尺寸为3.2 mX3.0 m ;采场风道9断面尺寸为2.0 mX2.0 m ;出矿巷间距为10?15 m,断面尺寸为3.2 mX 3.0 m ;炮孔深度为3.0?4.5 m,孔径为38?64 mm,炮孔间距1.0?1.2m,排距0.8?1.5 m ;锚索13网度为2.5 mX 2.5 m ;胶结充填料浆浓度为65%?75%,灰砂比为1:6?1: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中新鲜风流经采场联络道8进入采场,污风由采场风道9排入上分段采场联道8,视矿体厚度大小局部可采用局扇进行强制通风。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4中每个分层落矿后,每次出矿量为爆破矿量的1/3左右;整个分段矿房I爆破完成后经底部出矿进路12进行集中出矿,铲出的矿石运送至脉外矿石溜井7。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矿柱2回采时,顶板长锚索13支护呈扇形布置,部分长锚索13穿过胶结充填体14以提高矿柱2与胶结充填体14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使二者整体性更好;每分层爆破完成后不留矿石,矿石出完后即进行非胶结尾砂或废石15充填采空区,而后继续沿矿体倾向自下而上回采,直至矿柱2回采完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嗣后回采矿房—分层回采矿柱的联合采矿法,是将矿体划分为中段,中段内划分分段,并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房1和矿柱2。先采矿房后采矿柱,自下而上进行回采,切采层回采完成后,对顶板和两帮进行排险、支护,并用废石充填作为上采垫层。每分层落矿完成后进行部分出矿,平场后重复以上工艺直到一个分段落矿完成,而后经底部结构集中出矿,出矿完成后进行胶结充填。矿柱2采用上向水平分层非胶结充填采矿法,自下而上顺序回采。采用该方法能充分回收资源,底部集中出矿使得机械化效率更高;能简化采矿工艺流程,减少采切工程量、降低工程费用,对于深部复杂地压条件下金矿石的开采效果显著。
【IPC分类】E21C41/16, E21F15/00
【公开号】CN105041314
【申请号】CN201510322322
【发明人】孙杰, 江国建, 宋卫东, 辛金秀, 李江, 王启健, 曹帅, 徐建利, 吴锋, 刘路, 姜磊, 陈达, 肖刚, 李树鹏, 温骁东, 原好磊, 孙胜, 张君鹏, 温龙江, 郭俊利, 刘晓天, 王晓龙, 郭永超
【申请人】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尹格庄金矿, 北京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