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回流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947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口回流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口回流桶,属于油田设备领域。该井口回流桶包括桶体,桶体的下部设置有回流孔,与回流孔连接的连接头,该桶体的下部设置有内凹的缺口,用于容纳套管闸门,且当所述套管闸门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桶体的底部可放置在地面上。回流孔上设置有第一滤网;井口回流桶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可上下提拉地放置在桶体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可独立地放置在地面上,或者在其作业环境中存在套管闸门时,套管闸门可进入该缺口中同时该桶体的底部还可放置在地面上,实现了其可在井口四周随机安放,提高其使用时的适应性。同时该井口回流桶还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
【专利说明】
_种井口回流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口回流桶。
【背景技术】
[0002]在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进行起油管时,由于油管内腔带有油液且外壁带有油污,所以常通过如下方式来防止油污溢出井外:在油管的上管口处设置丝堵或者防污控流罩进行封堵,同时利用胶板对油管外壁上的油污进行刮削处理,在此过程中使用集液引流盘收集油管卸扣时从丝扣处喷射及散射出的油液,并且在油管卸扣后上提时,使用井口回流桶收集油管内腔中的油液,同时将集液引流盘所收集的油液也一并注入井口回流桶内。而井口回流桶内收集的油液将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软管回流至油井内,如此不仅使起油管作业更加环保还解决了向油井内及时灌液的问题。在上述操作中,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回流同时防溢流的井口回流桶。
[0003]现有技术提供的井口回流桶为常见的圆筒结构,其高度至少为700_,以能够实现压差回流,并且,其上端面上通常设置有圆形或矩形开口,以实现防喷溅及溢流。
[0004]然而,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基于现有技术井口回流桶的圆筒结构,其使用时必须放置在开阔的井口前方和后方,而井口左右方自下而上设置有套管闸门和集液引流盘,所以很难在两者之间的空间内安放上述井口回流桶,造成其使用的局限性。同时,现有井口回流桶其内全部的油液回流至油井内,一旦油液内含有易桐易凝的油污时,很谷易对油井内的套官兩门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无安放局限性且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的井口回流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井口回流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下部设置有回流孔,以及与所述回流孔连接的连接头,所述桶体的下部设置有内凹的缺口,用于容纳套管闸门,且当所述套管闸门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桶体的底部可放置在地面上;
[0008]所述回流孔上设置有第一滤网;
[0009]所述井口回流桶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上下提拉地放置在所述桶体内部。
[0010]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桶体和下桶体,所述上桶体由对称的左子桶体和右子桶体构成;
[0011 ]所述下桶体设置在所述左子桶体或者所述右子桶体下方;
[0012]所述回流孔设置在所述下桶体的下部侧壁上;
[0013]所述过滤组件放置在所述上桶体内部。
[0014]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桶体和所述下桶体均呈长方体形;
[0015]所述上桶体的高度为680-700mm,长度为高度的0.85-0.9倍,宽度为高度0.75-0.8倍;
[0016]所述下桶体的高度和宽度均与所述上桶体的高度和宽度相同,所述下桶体的长度为所述上桶体长度的一半。
[0017]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长方体形框架体、第二滤网、提拉件,所述提拉件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顶部的挂钩;
[0018]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部,所述杆体底部固定在所述框架体的顶部;
[0019]当所述过滤组件放置在所述上桶体内部时,所述挂钩挂在所述上桶体顶部的侧壁上。
[0020]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滤网包括由上自下设置的细滤网和粗滤网;
[0021]所述细滤网的目数为12-14目,所述粗滤网的目数为8-10目。
[0022]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粗滤网固定在所述框架体内部下方;
[0023]所述细滤网活动地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部上方。
[0024]具体地,作为优选,当所述过滤组件的所述挂钩挂在所述上桶体顶部的侧壁上时,所述框架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上桶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4_6mm,所述框架体的底部与所述下桶体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5-10_。
[0025]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回流孔的底部所在平面与所述下桶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90mmo
[0026]具体地,作为优选,在所述上桶体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提环。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通过在桶体的下部设置可用来容纳套管闸门的缺口,使得该桶体在应用时可以独立地放置在地面上,或者在其作业环境中存在套管闸门时,套管闸门可进入该缺口中同时该桶体的底部还可放置在地面上,如此实现了该井口回流桶可在井口四周随机安放,提高其使用时的适应性。通过设置过滤组件以对桶体内部的油液进行过滤,过滤并捞出其中易稠易凝的油块或油球,防止下游套管闸门的堵塞;通过在回流孔上设置第一滤网,进一步对油液中易稠易凝的油块或油球进行过滤,进一步保证了下游套管闸门及管路的堵塞。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无安放局限性且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的主视图;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的左视图;
[0032]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的主视图;
[0033]图2-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的俯视图。
[0034]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0035]I 桶体,
[0036]101上桶体,
[0037]102下桶体,
[0038]2回流孔,
[0039]3连接头,
[0040]4第一滤网,
[0041]5过滤组件,
[0042]501框架体,
[0043]502第二滤网,
[0044]5021细滤网,
[0045]5022粗滤网,
[0046]503提拉件,
[0047]5031杆体。
[0048]5032挂钩,
[0049]6提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口回流桶,如附图1-1及附图1-2所示,该井口回流桶包括桶体1,桶体I的下部设置有回流孔2,以及与回流孔2连接的连接头3。进一步地,该桶体I的下部设置有内凹的缺口,用于容纳套管闸门,且当套管闸门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桶体I的底部可放置在地面上;回流孔2上设置有第一滤网4;井口回流桶还包括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可上下提拉地放置在桶体I的内部。
[00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通过在桶体I的下部设置可用来容纳套管闸门的缺口,使得该桶体I在应用时可以独立地放置在地面上,或者在其作业环境中存在套管闸门时,套管闸门可进入该缺口中同时该桶体I的底部还可放置在地面上,如此实现了该井口回流桶可在井口四周随机安放,提高其使用时的适应性。通过设置过滤组件5以对桶体I内部的油液进行过滤,过滤并捞出其中易稠易凝的油块或油球,防止下游套管闸门的堵塞;通过在回流孔2上设置第一滤网4,进一步对油液中易稠易凝的油块或油球进行过滤,进一步保证了下游套管闸门及管路的堵塞。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口回流桶无安放局限性且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0053]具体地,如附图1-1所示,该桶体I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桶体101和下桶体102,上桶体101由对称的左子桶体和右子桶体构成。下桶体102任选地设置在左子桶体或者右子桶体下方;回流孔2设置在下桶体102的下部侧壁上;过滤组件5放置在上桶体101内部。
[0054]根据实际作业环境,下桶体102可以设置在上桶体101的左子桶体下方,或者设置在上桶体101的右子桶体下方。如附图1-1所示,当下桶体102设置在右子桶体下方的情况下,下桶体102与上桶体101的左子桶体共同构成了上述的缺口结构,此时,缺口可用于容纳套管闸门,并且左子桶体的底部可以放置在套管闸门上,而下桶体102放置在地面上。当然,在不存在套管闸门的作业环境下,仅仅将下桶体102独立地放置在地面上即可满足其作业要求。可见,通过上述特征可实现该桶体在井口四周随机放置的目的,提高其使用时的适应性。
[005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该上桶体101和下桶体102均呈长方体形,且上桶体101的高度为680-700mm,长度为高度的0.85-0.9倍,宽度为高度0.75-0.8倍。而下桶体102的高度和宽度均与上桶体101的高度和宽度相同,下桶体102的长度为上桶体101长度的一半。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可满足上桶体101与下桶体102之间构成的缺口可恰好容纳套管闸门,同时在上桶体101的部分放置在套管闸门上时,下桶体102的底部能够接触并放置在地面上。另一方面,通过如上设置,还可在下桶体102独立放置在地面上时保证其放置的稳固性。
[0056]进一步地,在上桶体101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提环6,以提拉桶体,便于移动其位置。此外,为了保证该井口回流桶的轻量化和耐久性,优选采用约3mm,牌号为1F的碳素钢板来制备上述桶体I,其塑性和韧性较高,焊接性能号并且价格低廉。
[005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滤组件5以对桶体I内的油液进行过滤,并在过滤组件5内的过滤物达到预定量时,将其提拉出桶体I来卸掉过滤物。具体地,如附图2-1及附图2-2所示,该过滤组件5包括长方体形框架体501、第二滤网502、提拉件503,提拉件503包括杆体5031和设置在杆体5031顶部的挂钩5032。第二滤网502设置在框架体501内部,杆体5031底部固定在框架体501的顶部;当过滤组件5放置在上桶体101内部时,挂钩5032挂在上桶体101顶部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长方体形框架体501可以是上端开口且具有中空内腔的长方体形结构,并且该框架体501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具有多个结构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空隙,以便于使油液顺利进出该过滤组件5。通过将第二滤网502设置在该框架体501内以实现过滤功能;通过将提拉杆进行如上设置,可以实现在进行过滤时通过挂钩5032将该过滤组件5放置在上桶体101内部,而在对其内的过滤物进行卸掉时,可将该过滤组件5从上桶体101内部取出。
[0058]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原油的实际参数来选择第二滤网502的结构参数,其目的是能够实现将油液中易稠易凝的油块或油球有效截留即可。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如附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滤网502包括由上自下设置的细滤网5021和粗滤网5022,其中,细滤网5021的目数为12-14目,粗滤网5022的目数为8_10目,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粗滤网5022其作用是防止油块或油球进入回流孔2,防止下游管路的堵塞。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细滤网5021其作用是将大部分密度小于水,且易稠易凝的油块或油球截留住并且通过上提捞出。
[0059]进一步地,粗滤网5022固定在框架体501内部下方,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托举装载有过滤物的细滤网5021;细滤网5021活动地放置在框架体501内部上方,以便于上提捞出其所截留的油块或油球。细滤网5021的活动式放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举例来说,可以在细滤网5021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框架体501左右侧壁的卡扣,当关闭卡扣时即可使细滤网5021固定在框架体501内部上方,当打开卡扣时,可以上提细滤网5021将其从框架体501内部取出。
[0060]进一步地,当过滤组件5的挂钩5032挂在上桶体101顶部的侧壁上时,框架体501的外侧壁与上桶体1I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4-6mm,例如4mm、5mm、6mm等,如此不仅可方便过滤组件5的提拉操作,还可减少过滤组件5与上桶体101侧壁之间的缝隙以避免对油块或油球的漏失。同时,框架体501的底部与下桶体102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5-10mm,例如6mm、7mm、8mm、9mm等,这是因为桶体之间的板面焊接时会在热影响区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通过如上设置可有效避开该塑性变形区域。
[006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下桶体102的下部设置回流孔2,以便于外接连接头3,例如连线短节,进而通过连接头3与软管连接,以将过滤后的油液回流至油井内。作为优选,回流孔2的底部所在平面与下桶体10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90mm,如此设置以在下桶体102位于回流孔2底部以下的空间内形成一沉降区域,以使得大密度的地层砂之类的固体颗粒可以在此发生沉降,避免再次回流至油井内造成有害地层的沉积。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出油孔上设置第一滤网4,其目数优选为7-8目,以有效避免油块油球堵塞连接头3,例如连线短节。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井口回流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下部设置有回流孔,以及与所述回流孔连接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下部设置有内凹的缺口,用于容纳套管闸门,且当所述套管闸门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桶体的底部可放置在地面上; 所述回流孔上设置有第一滤网; 所述井口回流桶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上下提拉地放置在所述桶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桶体和下桶体,所述上桶体由对称的左子桶体和右子桶体构成; 所述下桶体设置在所述左子桶体或者所述右子桶体下方; 所述回流孔设置在所述下桶体的下部侧壁上; 所述过滤组件放置在所述上桶体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体和所述下桶体均呈长方体形; 所述上桶体的高度为680-700mm,长度为高度的0.85-0.9倍,宽度为高度0.75-0.8倍;所述下桶体的高度和宽度均与所述上桶体的高度和宽度相同,所述下桶体的长度为所述上桶体长度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长方体形框架体、第二滤网、提拉件,所述提拉件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顶部的挂钩; 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部,所述杆体底部固定在所述框架体的顶部; 当所述过滤组件放置在所述上桶体内部时,所述挂钩挂在所述上桶体顶部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包括由上自下设置的细滤网和粗滤网; 所述细滤网的目数为12-14目,所述粗滤网的目数为8-10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网固定在所述框架体内部下方; 所述细滤网活动地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部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滤组件的所述挂钩挂在所述上桶体顶部的侧壁上时,所述框架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上桶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4-6mm,所述框架体的底部与所述下桶体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为5-1 Omm。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的底部所在平面与所述下桶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90mm。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回流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桶体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提环。
【文档编号】E21B33/08GK205638333SQ20162039121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日
【发明人】孙连会, 苏印成, 杨振涛, 王书武, 马靖国, 李希凡, 陈辉, 李波, 李志平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