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及其风扇扇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794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及其风扇扇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尤指一种散热风扇的风扇扇叶。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产业的迅速发展,CPU追求高速度化,高功能化及小型化所衍
生的散热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在笔记本电脑等内部空间狭小的电子装置中更
为突出。如果无法将笔记本电脑内的CPU等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
地散发出去,将极大地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同时还会缩减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目前在电脑内,常采用由导热体、热管、散热片及散热风扇组成的散热模组对电子元件散热。导热体贴设于电子元件上,导热体与散热片通过热管连接,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吹拂散热片并与散热片发生热交换以最终将热量M出去。因此,散热风扇在散热模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
传统的散热风扇包括扇框IO、扇叶11和上盖12。散热风扇的转速越高、流速越快、风量越大,则与散热片交换的热量也就更多,从而有效地将电子元件的热量散发。然而这会导致散热风扇的噪声增加。散热风扇的噪声由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构成。旋转噪声是风扇扇叶周期性切割空气,产生空气动力脉动而产生,其以叶片通过频率(bladepathfrequency)为基频,并伴随有高次谐波。涡流噪声是一种宽频空气动力噪声,风扇扇叶转动导致周围空气发生涡流,构成卡曼涡道(Karman vortex street),叶片表面的层流层在叶片的背风面靠近自由端时分离,使空气发生扰动,形成气体的压缩与稀释过程,从而形成涡流噪声。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散热风扇叶片通常为 一连续的叶片,因此相邻叶片和流道之间构成一类似于共振腔的结构。叶片110的顶点C到相邻叶片lll的距离最短点是该顶点C到叶片lll的投影点Q,该顶点C与该投影点Ci之间的连线是该顶点C到叶片lll的投影线112,相邻叶片110、 111、投影线112构成涡流区域113。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风扇噪音的散热风扇及其风扇扇叶。一种风扇扇叶,包括轮毂和呈放射状分布于轮毂圓周上的若干个叶片,该若干个叶片上开设有可以将气流从该叶片的迎风面导引到背风面的卸压槽。
一种散热风扇,包括一风扇扇叶,该风扇扇叶包括轮毂和呈放射状分布于轮毂圓周上的若干个叶片,该若干个叶片上开设有可以将气流从该叶片的迎风面导引到背风面的卸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叶片上开有卸压槽,破坏了类似于共振腔的结构,造成极小部分压力泄漏,无法形成噪声共振。此外,叶片前端的迎风面的部分流体通过卸压槽流入到背风面,使叶片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流体速度趋近相同,减少了卡曼涡道的产生,从而降低了涡流噪声。


图l是现有技术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风扇扇叶的仰视3是本发明的风扇扇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4是本发明的风扇扇叶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5是图4中风扇扇叶的仰—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以离心散热风扇为例进一步说明该风扇扇叶结构。如图3所示,该离心风扇(图中未示出)包括扇框(图中未示出)和风扇扇叶2,风扇扇叶2包括轮毂20、呈放射状分布于轮毂20圆周上的若干个叶片,沿图示方向转动。沿旋转方向,叶片210位于叶片211的前方。前叶片210的顶点A到后叶片211的投影点A!是指顶点A到后叶片21 l距离最小的点,顶点A与投影点Aj的连线称为投影线b^在后叶片211上投影点A,处开设有一卸压槽2113,该卸压槽2113开设的方向线b2与投影线b!的夹角6 2是锐角,例如75度或者65度。卸压槽2113的深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后叶片211高度,当卸压槽2113的深度达到后叶片211高度的50%以上时,可以使得较多气流流经卸压槽2113,因此效果较佳。当卸压槽2113的深度值等于后叶片211高度时,卸压槽2113将后叶片211—分为二,分为主叶片2111和从叶片2112,主叶片2111和从叶片2112在同一延长线上。 一圓环22将主叶片2111和从叶片2112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扇叶的强度。本实施例中,该卸压槽2113设置在每一叶片的末端,卸压槽2113位于投影点At处效果最佳,当然也可以位于投影点Ai附近,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例如,卸压槽2113到投影点A!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可以是叶片211长度的1/10。卸压槽2113的宽度可以是小于5mm的任意数值,当该卸压槽2113的宽度介于0.5mm和lmm之间时,既可以实现较少压力泄漏,又只使得风压稍孩吏减少,因此效果较佳。其他叶片上也设置与卸压槽2113相同的结构。该卸压槽2113破坏了相邻叶片和流道所形成的类似于共振腔的结构,无法形成噪声共振,减少了旋转噪声。
如图4、 5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主叶片31和从叶片32相互错开,两者不在同一延长线上,从叶片32沿旋转方向向前错开主叶片31—定的位移,主叶片31和从叶片32之间具有重叠部分35 ,主叶片31和从叶片32之间通过设置在各叶片外端的圓环34连接。卸压槽33的位置和方向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赘述。如图5所示,主叶片31前端的迎风面311—侧的少部分气流通过卸压槽33流入到背风面312的一侧,使叶片的迎风面311和背风面312的流体速度趋近相同,减少了卡曼涡道的产生,从而降低了涡流噪声。此外,流经卸压槽33的气流经由叶片外径方向进入风扇流道,如此,卸压槽33还可以起到使风扇气流更顺畅的作用。第一实施例也可以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在叶片上开设卸压槽2113可能使得叶片扫截面积相对现有技术的扇叶略有减少。而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由于主叶片31和从叶片32相互错开,且主叶片31和从叶片32之间有重叠部分35,该重叠部分35会弥补卸压槽33所造成的扫截面积减少,这样可以使得叶片扫截面积保持现有技术的叶片扫截面积。
以上实施例是将后倾式风扇扇叶为例加以说明,本发明不局限于后倾式风扇扇叶,还包括直叶式风扇扇叶、前倾式风扇扇叶。如图3所示,叶片顶点B的旋转切线方向^和叶片顶点B的叶片切线方向a2之间的夹角^。当6j小于90度时,该风扇扇叶是后倾式风扇扇叶;当6,大于90度时,该风扇扇叶是前倾式风扇扇叶;当6,等于90度时,该风扇扇叶是直叶式风扇扇叶。
权利要求
1. 一种风扇扇叶,包括轮毂和呈放射状分布于轮毂圆周上的若干个叶片,其特征在于,该若干个叶片上开设有可以将气流从该叶片的迎风面导引到背风面的卸压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卸压槽的宽度小于 5mm。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卸压槽设置在叶片 的末端。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沿旋转方向的前一叶 片的顶点到后一叶片上的最短距离点是该顶点在后一叶片上的投影点,该顶 点与该投影点之间的连线为投影线,该后一叶片的卸压槽与该投影点之间距 离小于叶片长度的1/10,该卸压槽开设的方向线与该投影线的夹角是O度到 90度之间的任意数值。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卸压槽位于该投影 点处。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卸压槽的深度大于 叶片高度的1/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卸压槽的深度等于 该叶片高度,将该叶片一分为二,分为主叶片和从叶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叶片上设有一 圓环, 该圆环将该主、从叶片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主叶片和从叶片在 同一延长线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主叶片和从叶片之 间相互错开,主叶片和从叶片具有重叠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扇叶是前倾式、 后倾式或者直叶式扇叶中的一种。
12. —种散热风扇,包括一风扇扇叶,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扇叶为权利要 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扇叶。
全文摘要
一种风扇扇叶,包括轮毂和呈放射状分布于轮毂圆周上的若干个叶片,该若干个叶片上开设有可以将气流从该叶片的迎风面导引到背风面的卸压槽。本发明的叶片上开有卸压槽,破坏了类似于共振腔的结构,无法形成噪声共振。此外,叶片前端的迎风面的部分流体通过卸压槽流入到背风面,使叶片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流体速度趋近相同,减少了卡曼涡道的产生,从而降低了涡流噪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散热风扇。
文档编号F04D29/30GK101463831SQ20071012527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9日
发明者赵志辉, 黄清白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