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435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炉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锅炉给水泵
本发明涉及锅炉给水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与火力发电机组配 套的高压锅炉给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很快,135MW、 200MW、 300MW火力发电机 组已经成为主流机组,配套的锅炉给水泵也成为了主流的泵型。解决他 们的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该技术领域的己有技术KSB生产的CHTA型、WEIR生产的FK型、 SULZER生产的HPT型等双壳体高速锅炉给水泵,为防止汽蚀,均配置有 低速前置泵(转速通常为1490rpm),使得系统复杂程度增加,可靠性降 低,并且增加了工程造价。郑州电力机械厂生产的DG270-140C、 TDG680 一180型为单壳体分段式低速多级泵,不设前置泵,采用诱导轮解决汽 蚀问题。但是其运行速度在3O0Orpm以下,为达到参数要求,泵的级数 偏多(接近十级)、泵的体积偏大,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且其结构在检修 时需要拆卸进出水管路的连接及泵体与泵座的连接,增加了检修时间, 降低了锅炉的利用率,影响了电厂的经济效益。现有的一种锅炉给水泵, 采用双壳体的结构形式,当泵检修时,转子及泵芯与泵盖可以一起从泵 筒体中抽出,内壳体可从中开面分开,对转子的各叶轮及密封环、泵体 衬套以及内壳体进行检修,不用把各级叶轮逐级拆下,不破坏原来转子 的动平衡精度。虽然该方案解决了检修不便的技术问题,但还需要配置 低速前置泵,系统复杂,工程造价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装 卸、检修方便的,且不设前置泵、汽蚀性能好、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高效节能的高压锅炉给水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给水泵,其 主要结构包括泵外壳部件、泵芯包部件、泵座部件和辅助管路,泵外壳 部件包括吸入管、吐出管和筒体,均位于泵座部件之上,泵芯包部件位 于简体内,所述泵芯包部件包括转子部件和内壳部件,转子部件包括泵 轴和位于泵轴上的多级叶轮,密封穿装在内壳部件上,内壳部件端部通 过大端盖与外壳筒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叶轮的首级叶轮前的 泵轴上设有诱导轮,所述诱导轮与首级叶轮组成诱导轮机构。
所述诱导轮为精密制造的在水力性能上与首级叶轮汽蚀要求相匹 配的变螺距诱导轮,首级叶轮为与诱导轮在结构及水力性能上匹配的精 密制造的大口径叶轮。
所述的泵外壳部件是可承载高压的锻件主筒体与吸入管、吐出管焊 接构成的泵外壳部件;所述的泵芯包部件包括首级中段、诱导轮机构、 泵轴、若干级叶轮、导叶、中段、大端盖、平衡机构、吸入密封部件、 吐出密封部件、吸入轴承部件、吐出轴承部件;所述的泵座部件为焊接 结构的整体泵座部件。
本发明有益效果由于采用诱导轮机构解决了汽蚀问题,结合双 壳体结构技术,设计出的高速大流量新型高压锅炉给水泵不设前置泵, 且检修方便。通过不设前置泵,减少了泵组占地,简化了系统,提高 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使用双壳体结构,
使得检修时无需解列进出水管路、泵座与泵外壳部件的连接,使得安 装、调试、维护、检修方使快捷,减少了检修时间,提高了锅炉的利 用率,增加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


]图1所示为本发明总装配剖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诱导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泵座部件18为焊接结构的整体泵座部件, 泵外壳部件包括吸入管4、吐出管11和筒体12,可承载高压的锻件主 筒体12与吸入管4、吐出管11焊接构成的泵外壳部件与辅助管路17 一起均位于泵座部件18之上。泵芯包部件包括首级中段5、诱导轮6、 首级叶轮7、若干级导叶8、泵轴l、若干级叶轮IO、若干级中段9、大 端盖13、平衡机构19、吸入密封部件3、吐出密封部件15、吸入轴承 部件2、吐出轴承部件16。首级中段5、若干级导叶8、若干级中段9、 大端盖13、吸入密封部件(静子部分)3、吐出密封部件(静子部分)15、 吸入轴承部件2、吐出轴承部件16组成芯包内壳部件,泵轴1和位于泵 轴上的诱导轮6、首级叶轮7、多级叶轮10、吸入密封部件(动子部分)3、 吐出密封部件(动子部分)15、平衡机构19组成芯包转子部件,芯包转 子部件密封穿装在芯包内壳部件上,内壳部件端部的大端盖13通过主 螺栓14与外壳筒体12连接。诱导轮6位于多级叶轮10的首级叶轮7 前的泵轴1上,诱导轮6位于首级中段5内,诱导轮6与首级叶轮7组 成诱导轮机构。如图2所示,诱导轮6为精密制造的在水力性能上与首 级叶轮的汽蚀要求相匹配的变螺距诱导轮,首级叶轮7为与诱导轮6在 结构及水力性能上匹配的精密制造的大口径叶轮。
诱导轮是叶片负荷较小的类似轴流式的叶轮,最早用于火箭发动 机。它置于首级叶轮前,相当于一个增压泵,给流体增加足够的压头, 使其后的首级叶轮工作时不发生汽蚀。整个泵的汽蚀性能由诱导轮的汽 蚀性能来决定。其汽蚀比转数可达C二2500 6300,是一般离心叶轮汽蚀 比转数的2 5倍,大大提高了泵的汽蚀性能。由图2可知,本发明的 代替前置泵解决汽蚀问题的诱导轮机构由诱导轮6和首级叶轮7联合组成,其中诱导轮6与首级叶轮7的水力及结构特性联合设计计算,来保 证最佳的吸入条件,使泵的汽蚀性能最优。
当泵检修时,先将辅助管路部件17与泵解列,然后将主螺栓14利 用专用拉伸工具松开、拆除,再利用专用的抽芯包工具一次将整个芯包 部件从泵外壳部件中抽出。接着,将备用芯包穿入泵外壳部件,利用专 用拉伸工具将主螺栓14装上拉紧,重新连接好辅助管路17之后,泵即 可备用投运。抽出的芯包可以返厂检修。更换芯包可以在6小时内完成, 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提高了锅炉的可用率,增加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锅炉给水泵,其主要结构包括泵外壳部件、泵芯包部件、泵座部件和辅助管路,泵外壳部件包括吸入管、吐出管和筒体,均位于泵座部件之上,泵芯包部件位于简体内,所述泵芯包部件包括转子部件和内壳部件,转子部件包括泵轴和位于泵轴上的多级叶轮,密封穿装在内壳部件上,内壳部件端部通过大端盖与外壳筒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叶轮的首级叶轮前的泵轴上设有诱导轮,所述诱导轮与首级叶轮组成诱导轮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轮为 精密制造的在水力性能上与首级叶轮汽蚀要求相匹配的变螺距诱导 轮,首级叶轮为与诱导轮在结构及水力性能上匹配的精密制造的大口 径叶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 外壳部件是可承载高压的锻件主筒体与吸入管、吐出管焊接构成的泵 外壳部件;所述的泵芯包部件包括首级中段、诱导轮机构、泵轴、若 干级叶轮、导叶、中段、大端盖、平衡机构、吸入密封部件、吐出密 封部件、吸入轴承部件、吐出轴承部件;所述的泵座部件为焊接结构的整体泵座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锅炉给水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与火力发电机组配套的高压锅炉给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叶轮的首级叶轮前的泵轴上设有诱导轮,所述诱导轮与首级叶轮组成诱导轮机构;本发明有益效果由于采用诱导轮机构解决了汽蚀问题,结合双壳体结构技术,设计出的高速大流量新型高压锅炉给水泵不设前置泵,且检修方便。通过不设前置泵,减少了泵组占地,简化了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使用双壳体结构,使得检修时无需解列进出水管路、泵座与泵外壳部件的连接,使得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方便快捷,减少了检修时间,提高了锅炉的利用率,增加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04D1/00GK101545491SQ200910050488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4日
发明者李胜勇, 涛 胡 申请人:上海奥利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