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931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增压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闭合循环泵系统在工业生活广泛地应用,诸如集中供热的二次网循环系统, 中央空调的冷热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生活热水二次换热的循环系统等。传统循环 泵系统的配置参数是按系统所供冷或热面积计算配置的,循环泵参数中水泵的流量与供冷 或热的面积成正比,扬程主要克服管网阻力,在保持水泵流量不变,扬程越高,所配备的电 机功率也就越高,而电机消耗的电能也就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越来越紧张,大 功率的电机的高能耗不但增加了运营成本,也不符合节能降耗的时代主题。中国专利(专利号=200520109210. 0)公开了一种变声速流体增压装置,该流体增 压装置由增压单元组成,增压单元由外管和外管内的前端节流管、后端节流管,前端节流管 与外管之间构成吸水回流反冲压仓,后端节流管与外观之间构成旋转加速喷射仓。这种流 体增压器的应用,能够补充水泵功率不足而造成的扬程过低的问题,通过增压流体压力,增 加了水泵的扬程,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配置水泵的功率,实现节电的目的,但使用多个法 兰,长久使用会造成连接及密封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增压及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提高电机功率的前提下提高循环泵的 扬程,从而降低配置电机的功率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流体增压效果明显,同时结构简 单,成本较低。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压结构,由外管体和内管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体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组成,所述的前段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内径 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后段连接管网,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内管体设置在外管体的中段,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并与外管体位于同 一轴心线上。所述的外管体中段的内壁与内管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泵出口的瞬间高压,在通过外管体的前段、 中段和后段时,实现扩压——增压——再扩压的过程,最终实现流体增压的目的。本实用新 型能有效提高循环泵系统的扬程,在不改变循环泵系统的流量以及扬程的前提下,降低了 配置电机的功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流体增压效果明显,同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外管体;11、前段;12、中段;13、后段;2、内管体;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图1示意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 压结构,包括外管体1和内管体2,在外管体1中,设置有前段11、中段12和后段13,所述 的前段11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后段13连接管网,内径前 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内管体2设置在外管体1的中段12,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并 与外管体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外管体1的中段12的内壁与内管体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 隙3,形成环形腔体。本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泵出口的瞬间高压,在通过外管体的前段11、中 段12和后段13时,实现扩压——增压——再扩压的过程,最终实现流体增压的目的。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显然,本实 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 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压结构,由外管体(1)和内管体(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体(1)包括前段(11)、中段(12)和后段(13)组成,所述的前段(11)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后段(13)连接管网,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内管体(2)设置在外管体(1)的中段(12),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并与外管体(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外管体(1)中段(12)的内壁与内管体(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合循环泵系统的流体增压结构,由外管体和内管体组成,所述的外管体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组成,所述的前段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后段连接管网,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所述的内管体设置在外管体的中段,内径前细后粗,呈喇叭状,并与外管体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的外管体中段的内壁与内管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循环泵系统的扬程,在不改变循环泵系统的流量以及扬程的前提下,降低了配置电机的功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流体增压效果明显,同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F04D29/40GK201650870SQ2010201664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吴望杰 申请人:吴望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