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395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射流泵,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研究不同喷嘴对射流泵性能影响试验的 射流泵。
背景技术
目前射流泵一般是一个整体,其喷嘴部分不易更换,在我们做喷嘴对射流泵性能 的影响实验时,需要做出不同形状结构喷嘴的射流泵,浪费人力和物力。因此,我们可以使 用一种可以灵活更换喷嘴的射流泵,不用做不同喷嘴的射流泵,节省材料,节省投资。在实 际应用中,喷嘴的通流面积对射流泵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射流泵可 以根据具体工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喷嘴,从而使射流泵拥有较高的效率。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喷嘴(1)通过射流泵主体C3)上的凸台( 和射流泵主体C3)进行螺纹连接,通 过螺纹连接来灵活更换喷嘴(1),进而达到设计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没有复杂的结构,因此很容 易实现;由于结构简单,制作和拆卸也比较简单、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射流泵的射流泵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射流泵的圆锥形喷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射流泵的流线形喷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 型所述一种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其有两个结构组成一个为射流泵主体(3),在其一端有 带有内螺纹孔的凸台(2)结构;另一个为射流泵喷嘴(1)。射流泵主体(3)和喷嘴(1)通 过在凸台( 处的螺纹连接在一起。图2是本实用新型射流泵的射流泵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射流泵主体(2) 在其一端具有凸台(2)结构,凸台O)内部有一螺纹通孔。图3是本实用新型射流泵的圆锥形喷嘴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喷嘴(1)的3中间部分有一外螺纹结构,其螺纹段长度应足够长以满足连接强度要求。实际中的圆锥形 喷嘴是具有不同的喷嘴入口直径(dl)和喷嘴出口直径(d2)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射流泵的流线形喷嘴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喷嘴(1)的 中间部分有一外螺纹结构,其螺纹段长度应足够长以满足连接强度要求。实际中的流线形 喷嘴是具有不同的喷嘴入口直径(dl)和喷嘴出口直径(d2)的。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更换喷嘴,不仅需要试验不同形状的喷嘴结构对射流泵性 能的影响,即圆锥形和流线形喷嘴对射流泵性能的影响,还需要试验不同的喷嘴入口直径 (dl)和喷嘴出口直径(d2)对射流泵具体性能的影响,其中喷嘴出口直径(d2)影响着喷嘴 通流面积。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射流泵利用工作介质入口 A的 射流能量将泵外的介质从介质入口 B吸入,在泵内升到一定的压力后,从介质出口 C排出。 在做喷嘴对射流泵性能的影响实验时,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更换不同的喷嘴进行试验,以 检验不同喷嘴形状对射流泵性能的影响。在具体实际应用中,根据工况的不同,换用不同的 喷嘴,通过改变喷嘴流通面积来改善射流泵的性能,实现射流泵效率的提高。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 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包括喷嘴(1)和射流泵主体(3),其特征在于喷嘴(1) 和射流泵主体( 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泵主体(3)用于螺纹连接的 凸台(2)有一内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有一段满足连接强度的 外螺纹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为流线形喷嘴或圆锥形 喷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嘴可换式的射流泵。一般的射流泵是一个整体,其喷嘴部分不易更换,在我们做喷嘴对射流泵性能的影响实验时,需要做出不同结构喷嘴的射流泵,浪费人力和物力。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可以灵活更换喷嘴的射流泵,不用做不同喷嘴的射流泵,节省材料,节省投资。在实际应用中,喷嘴的通流面积对射流泵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射流泵可以根据具体工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喷嘴,从而使射流泵拥有较高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射流泵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喷嘴(1)通过射流泵主体(3)上的凸台(2)和射流泵主体(3)进行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来灵活更换喷嘴(1),进而达到设计目的。
文档编号F04F5/00GK201827160SQ20102052636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李同卓, 毕鹏飞, 邓珊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