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蠕动泵管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347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蠕动泵管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管护套,尤其涉及一种蠕动泵管护套。
背景技术
蠕动泵由于承载液体的部件就是输送液体的泵管本身,更换泵管就可以更新泵体,可以随输送液体的变化更新泵管,消除二次污染,因此在医疗器械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输液泵以及其他各种必须消除二次污染的液体输送设备。目前已成为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产品。蠕动泵根据其工作方式,分为线性蠕动泵和旋转蠕动泵。旋转蠕动泵的泵管处于旋转泵心的周围,更换泵管有一定的难度。线性蠕动泵的工作空间为一直线,更换泵管方便简单,因此成为目前各种医疗设备中使用蠕动泵的首选,典型应用如输液泵。端面蠕动泵是蠕动泵的新型结构,是泵心旋转的工作方式,因其工作空间为环形, 同样具有更换泵管方便的特点。各种蠕动泵,泵管是输注液体的承载装置,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蠕动泵的工作是基于辊轮或压指对于泵管的挤压,管内液体随着挤压点的运动而向前推进,泵管承受辊轮挤压和运动,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因此对泵管外部材料的耐摩擦性有很高的要求。蠕动泵在工作中由于辊轮对泵管的作用,会产生对于泵管的牵引力。泵管因此拉伸变形,内腔变小,改变输注液体速度,因此泵管材料要求有抗拉伸性能。蠕动泵的工作依赖于泵管的弹性,泵管挤压后依靠自身弹性复原力,以恢复泵管原有容积,形成负压吸引后续液体的继续进入泵管。因此泵管材料的弹性性能,直接决定蠕动泵工作能否正常运行,是对于泵管最基本的要求。目前国内医院大量使用输液泵,泵管为消耗品,要求使用重力输液器作为泵管,多为PVC材料,弹性恢复功能比较差,而且长时间磨损容易破裂。成为目前输液泵存在的基本问题,影响输液泵的普及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蠕动管泵管易磨损、常更换、运行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降低运行成本的蠕动泵泵管护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包括护套主体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上,所述护套主体内有空腔。所述连接部件为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侧向凸柱或底面导柱,所述侧向凸柱对称分列在所述护套主体两侦L所述底面导柱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下表面。所述凸起为均勻分布。
所述护套主体与连接部件的共同横截面为P形、凹字形、Ω形或Π形。所述护套主体为条状或环状。
所述护套主体上有缝隙,所述缝隙与空腔相通,所述缝隙位于所述护套主体顶部、 底部或一侧。所述护套主体和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件,所用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护套主体与蠕动泵管套装连接,蠕动泵上设有与护套主体相配合的导槽,所述导槽内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蠕动泵管护套可以随泵管更换,也可以作为蠕动泵的一个部件,不随泵管更换,使蠕动泵设计更趋合理和降低运行成本。蠕动泵管护套上有均勻分布的凸起,护套与蠕动泵体采用分布式多点结合固定方式,分散牵引力对于泵管护套的作用,减小护套变形。并且隔离内部泵管与辊轮,避免泵管的轴向变形,确保泵管不受牵引的影响,提高蠕动泵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各种蠕动泵,使用护套承担泵管的外层功能,是合理而可以降低蠕动泵运行成本的有效方法。适用于需要经常更换泵管的场合,尤其可解决目前医疗器械中输液泵使用重力输液器作为输液泵管存在的问题。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例3的仰视图;图7是实施例1的装配俯视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的装配截面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4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5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6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包括护套主体1和连接部件2,连接部件2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1上,护套主体1内有空腔。连接部件2为凸起,凸起为侧向凸柱,侧向凸柱对称分列在护套主体1两侧,凸起为均勻分布,护套主体1为环状。如图3所示,护套主体1上与连接部件2的共同横截面为凹字形,护套主体1截面为一个矩形,外型尺寸与导槽相适应。上部有一个尺寸与泵管外径相同的圆柱形空腔,柱形腔上方有一缝隙,以便泵管嵌入与取出。如图7、8所示,护套主体1与蠕动泵管套装连接,蠕动泵上设有与护套主体1相配合的导槽3,所述导槽1内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护套与导槽2尺寸相同,当辊轮挤压护套以及泵管时,护套两侧由于导槽3形状限制,变形较大,挤压后弹性回复力大,可以充分保证内部蠕动泵管恢复原有形状。缝隙位置在上方,辊轮挤压时,有导槽3两侧限制,不会受到影响,相当于辊轮挤压时护套4面受力产生变形,内部泵管被压扁,复原时导槽3侧面通过护套可以产生回复力有效帮助泵管回复圆形,因此工作可靠,性能优良。如图3、5、7、8所示,连接部件2为对称设置的侧向凸柱,侧向凸柱横向插入蠕动泵导槽所对应的凹槽内。导柱插入导槽侧面对应的凹槽,以达到稳固护套的作用。同时多个导柱将护套受力分布到各个相应导槽的孔中,可以方便的卸下或安装。顶部缝隙方式,更换泵管更加方便,可以作为蠕动泵的部件,长期使用。在端面输液泵中,使用PVC输液管时,材料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因此对于护套功能要求弹性恢复性能好,顶部缝隙结构护套具有较多优势。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护套柱体1为条状,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6所示,连接件2为一排圆形柱状底面导柱。在导槽中,设置1排与导柱尺寸相同的孔穴,导柱插入护套下方对应的凹槽,以达到稳固护套的作用。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护套主体1与连接部件的共同的横截面为P形,如英文字母P,市场有类似形状的硅胶制品,通常称为P字条,即一条圆形导管下方为一平面。护套下部平面尺寸与导槽适应,由于导槽宽度大于泵管直径,这种形式的护套一侧,有一定的空间,圆形导管侧面与平面交接处开一缝隙,可以方便输液管嵌入与取出。除缝隙在侧面,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侧面开缝在护套受到辊轮挤压时缝隙变形,但泵管仍然可以受到保护,挤压后依靠自身弹性同样可以帮助内部输液管复原。侧面缝隙可以在更换泵管时,不必取出护套,输液管可以在导槽内通过缝隙方便取出和嵌入,护套即成为蠕动泵部件,可以重复使用。为半固定护套形式,可以不随泵管更换而更换。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截面为
权利要求
1.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主体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上,所述护套主体内有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侧向凸柱或底面导柱,所述侧向凸柱对称分列在所述护套主体两侧,所述底面导柱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均勻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与连接部件的共同横截面为P形、凹字形、Ω形或Π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为条状或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上有缝隙,所述缝隙与空腔相通,所述缝隙位于所述护套主体顶部、底部或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和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件,所用材料为弹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与蠕动泵管套装连接,蠕动泵上设有与护套主体相配合的导槽,所述导槽内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全文摘要
一种蠕动泵管护套包括护套主体和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固定在护套主体上,护套主体内有空腔,连接部件为凸起,凸起包括侧向凸柱或底面导柱,侧向凸柱对称分列在所述护套主体两侧,底面导柱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下表面,凸起均匀分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运行成本低的蠕动泵管护套。
文档编号F04B53/00GK102155399SQ20111006586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冯筠荪, 邵国兴 申请人:无锡市华茂电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