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546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组件。特别但并不排他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落地或台式风扇组件,诸如桌用扇、塔式扇以及底座风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风扇通常包括一组安装成用于关于轴旋转的叶片或桨叶、以及用于旋转所述叶片组以产生空气流动的驱动装置。空气流的运动和循环产生了 “风冷”效果或微风,且作为结果,用户体验到冷却的效果,这是由于热量被通过传导以及蒸发驱散了。叶片总体地位于罩中,所述罩在防止用户与风扇使用中和旋转中的叶片接触的同时允许空气流流经壳体。文件WO 2009/030879描述了一种不使用被罩收纳的叶片以从风扇组件中将空气吹出的风扇组件。替代地,该风扇组件包括圆柱形基部以及环状喷嘴,所述圆柱形基部收纳有电机驱动的桨叶,以将主空气流吸入基部中,所述环状喷嘴被连接至基部,且还包括环状嘴部,通过该嘴部主空气流从风扇喷射出。喷嘴限定了开口,通过所述开口由所述嘴部喷出的主空气流吸入风扇组件所处的环境中的空气,将主空气流放大。该喷嘴包括位于所述嘴部上的科恩达表面,科恩达表面被布置为引导主空气流。科恩达表面关于开口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延伸,以使得由风扇组件产生的空气流表现为具有圆柱形或截头圆锥形分布的环状气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其包括喷嘴以及用于通过喷嘴产生主空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喷射主空气流的出口,且限定了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来自风扇组件外部的辅助空气流被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喷出的主空气流吸入,且和主空气流混合,产生混合空气流。喷嘴包括用于调整该混合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装置。该混合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参数可包括混合空气流的分布、取向、方向、流量(例如以升/秒为单位)以及速度中至少之一。因此,通过调节装置的使用,用户可选择性地调节诸如混合空气被以哪个方向从风扇组件向前吹出,这示例性地是为了将混合后的空气流朝向或远离风扇组件附近的人倾斜。可替换地或附加地,用户可扩展或限制混合空气流的分布,以增加或减少位于混合空气流路径内的用户的数量。作为另一种可替换方案,用户可示例性地通过相对较窄的混合空气流的转动来改变混合空气流的取向,以提供较宽的用于冷却多个用户的混合空气流。调节装置因此可被称作用于选择性地调节混合空气的至少一个参数的用户操控装置。调节装置可采用多个离散的配置(configuration)中的一种。调节装置可被锁定为选定的配置,以使得随后用户不能调节调节装置的配置。但是,优选的是调节装置为可释放式的,或以其他方式可从选定的配置运动,以允许用户在风扇组件的使用中按需要调节混合空气流的参数。
可通过改变调节装置的位置、形状或状态来调节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可被旋转、平动、枢转、延伸、缩短、延长、收缩、滑动或以其他的方式运动,以调节混合空气流的参数。用户可以手动调节该调节装置,或者可以通过风扇组件的自动机构自动调节该调节装置,示例性地可以是响应风扇组件的用户界面的用户操作。该用户界面可位于风扇组件的体部上,或其可由无线连接至风扇组件的遥控器所提供。调节装置优选地可相对于喷嘴的其他部分运动。示例性地,开口的尺寸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可被固定,以使得调节装置可被相对于开口运动,以调节混合空气流的参数。可替换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出口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可被固定,以使得调节装置可被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运动,以调节混合空气流的参数。调节装置可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的上游或下游,但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调节装置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的下游。调节装置优选地包括流动导向构件。该流动导向构件可被选择性地至少暴露于主空气流中,以改变混合空气流的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可替换地或附加地,该流动导向构件相对于开口或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的位置和取向中的至少一个可被调节,以变动空气混合流的所述至少一个参数。该调节装置可在收起位置和至少一个展开位置之间运动,以改变由风扇组件产生的混合空气流的参数。当处于展开位置时,调节装置优选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的下游, 其中当处于收起位置时,优选调节装置与主空气流屏蔽开。在每一个展开位置中,调节装置可将由风扇组件产生的混合空气流的参数调节相应的量。示例性地,在每一个展开位置中, 调节装置都可被以相应的不同的量暴露在主空气流中。调节装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由风扇产生的混合空气流具有第一参数,这示例性地为第一取向、第一形状或第一方向,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由风扇组件产生的混合空气流具有第二参数,这示例性地为不同于第一参数的第二取向、第二形状或第二取向。在每个位置中,调节装置都可被暴露在主空气流中。调节装置可被相对于上面布置有用于引导主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出口的表面运动。 优选地,该上面布置有用于引导主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出口的表面包括科恩达表面。科恩达表面为已知类型的表面,从接近于该表面的出口孔排出至其上的流体流动表现出科恩达效应。流体趋向于紧靠该表面流动,几乎“紧贴”或“紧靠”于该表面。科恩达效应为一种已经正式且广泛记载的流体带走手段,通过该效应主空气流被引导于科恩达表面之上。关于科恩达表面的特征的描述以及科恩达表面上流体流动的效应可参考诸如,Reba, Scientific American, Volume 214,June 1966第84至92页的文章。通过科恩达表面的使用,增加数量的来自风扇组件外部的空气被由喷嘴喷出的空气吸引穿过开口。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风扇组件的喷嘴产生空气流。在下面的描述中,该空气流将称作主空气流。主空气流从喷嘴喷出,且优选地经过科恩达表面。主空气流带走喷嘴附近的空气,此作用为将主空气流和带走的空气两者都提供给用户的空气放大器。带走的空气在此处被称作辅助空气流。辅助空气流被从室内空间、区域或环绕喷嘴的外部环境中吸入,且取代地,从风扇组件附近的其他区域中吸入,并主导地流经由喷嘴限定的开口。被引导于科恩达表面上、结合有带走的辅助空气流的主空气流相当于从由喷嘴限定的开口向前喷出或吹出的混合或总空气流。主空气流被引导于其上的表面优选地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下游的扩散器部分。扩散器部分因此可构成科恩达表面的一部分。该扩散器部分优选地关于轴线延伸, 且优选地朝向或远离轴线成锥形。喷嘴表面也可包括位于扩散器部分下游的导向部分,且被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倾斜,以引导由风扇组件产生的混合空气流。导向部分优选地被相对于扩散器部分向内(即朝向轴线)成锥形。可替换地,扩散器部分可远离轴线成锥形,且导向部分可为大致圆柱形。喷嘴表面可包括切去的部分,其中调节装置可被运动到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切去部分。该表面可包括多个切去部分,其中调节装置可运动到至少部分地覆盖其中至少一个切去部分。示例性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表面运动,以将选定的一个切去部分覆盖需要的量。可替换地,调节装置可运动以同时将每一个切去部分覆盖需要的量。切去部分可关于喷嘴规则或不规则地间隔开。切去部分被优选地布置成环状阵列。切去部分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所述一个,或每一个切去部分都可具有任何需要的形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每一个切去部分都具有大体为弧形的形状,但,所述一个,或每一个切去部分都可为环形、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所述一个,或每一个切去部分都可位于表面的扩散器部分内,或位于表面的导向部分内。所述一个,或每一个切去部分都优选地位于喷嘴的前沿,或朝向该喷嘴的前沿。示例性地,喷嘴可包括位于导向部分的相对侧的切去部分。所述切去部分可位于喷嘴的侧面末端处,和/或喷嘴的上和下末端处。调节装置可总体为环形,且被用户相对于表面旋转,以选择性地覆盖一个或多个切去部分。作为将调节装置设置为覆盖喷嘴的表面的切去部分的替代方案,调节装置可在收起位置和至少一个展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展开位置内,调节装置位于喷嘴的表面的下游。在其收起位置,调节装置可关于表面延伸,以使得其不被暴露在主空气流中。如上所述,调节装置可位于喷嘴的外表面上,但可替换地,调节装置可在其处于收起位置时位于喷嘴内。调节装置随后可被从喷嘴拉出,以将其从其收起位置移入展开位置。示例性地,喷嘴的前端部分可包括槽,调节装置被从所述槽拉出,以将调节装置移入其一个展开位置。调节装置上可设置有凸部或其他可握取的部件,以促进其从收起位置的退出。调节装置可包括用于改变混合空气流的分布的导向表面。导向表面可具有和上述的导向部分类似的配置。导向表面可具有圆柱状或截头圆锥形的形状。导向表面优选地相对于喷嘴表面向内成锥形。在展开位置,导向表面可沿从表面向外延伸远离的方向向内会聚,以将混合空气流朝向位于风扇组件前面的用户集中。如上所述,调节装置优选地总体为环形,且可为可相对于喷嘴的其他部分运动的环圈形式。喷嘴优选地为关于开口延伸的环形。喷嘴可包括单个出口,通过其中主空气流被喷出。可替换地,喷嘴可包括每个都用于喷出主空气流的相应部分的多个出口。在该情形中,这些出口优选地关于开口间隔开。喷嘴优选地包括用于接收主空气流并用于将主空气流传输至出口(一个或多个)的嘴部。该嘴部优选地关于开口延伸,且更优选地关于开口为连续的。所述出口( 一个或多个)处的喷嘴的相对表面间的间隔优选地在0. 5mm至5mm的
6范围内。喷嘴优选地包括关于开口延伸的内部通道,其优选地关于开口为连续的,以使得开口为被内部通道包围的被围住的开口。所述出口(一个或多个)被布置为从内部通道接收主空气流。调节装置优选地可相对于内部通道运动。内部通道的尺寸和形状可被固定,因此调节装置可被相对于内部通道运动,以调节混合空气流的参数。喷嘴被优选地安装于基部上,所述基部收纳用于产生空气流的所述装置。在本优选的风扇组件中,通过喷嘴产生空气流的装置包括受电机驱动的叶轮。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其包括喷嘴以及通过喷嘴产生空气流的装置,所述喷嘴包括内部通道、至少一个用于从内部通道接收至少一部分空气流的出口, 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附近、且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被布置为将所述至少一部分空气流引导于其上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下游的扩散器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下游、且朝向所述扩散器倾斜的导向部分,其中所述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运动。通过调整从喷嘴中喷出的空气流被引导于其上的表面,用户可调整从风扇组件向前喷出的空气流的方向,例如将所述空气流朝向或远离风扇组件附近的人倾斜。可替换地或附加地,用户可扩展或限制空气流的分布,以增加或减少空气流路径中的用户的数目。作为另一种可替换方案,用户可示例性地通过相对较窄的空气流的转动来改变空气流的取向,以提供相对较宽的空气流,从而冷却多个用户。以上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特征可被等同地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反之亦然。


仅作为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特征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一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风扇组件的喷嘴处于第一配置;图2为第一风扇组件的左侧视图;图3为第一风扇组件的俯视图;图4为第一风扇组件的正视图;图5为沿图4中线A-A截取的第一风扇组件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一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喷嘴处于第二配置;图7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一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喷嘴处于第三配置;图8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风扇组件的喷嘴处于第一配置;图9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二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喷嘴处于第二配置;图10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三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风扇组件的喷嘴处于第一
配置;图11为第三风扇组件的正视图;图12为沿图11中线A-A截取的第三风扇组件的侧视剖面图;图13为从上方看去的第三风扇组件的前视透视图,其中喷嘴处于第二配置;图14为从上方看去的第四风扇组件的前视透视图,其中风扇组件的喷嘴处于第
一配置;
图15为第四风扇组件的正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线A-A截取的第四风扇组件的侧视剖面图;和图17为从上方看去的第四风扇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喷嘴处于第二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4为第一风扇组件10的外部视图。该风扇组件10包括体部12以及喷嘴 16,体部12包括空气进气口 14,其中主空气流穿过空气进气口 14进入风扇组件10,而喷嘴 16为安装在体部12上的环状外壳的形式,且其包括嘴部18,该嘴部具有用于从风扇组件10 中喷射出主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出口。体部12包括基本圆柱形的主体部部分20,其安装在基本圆柱形的下体部部分22 上。该主体部部分20以及下体部部分22优选地包括基本相同的外径,以使得上体部部分 20的外表面基本和下体部部分22的外表面平齐。在该实施例中,体部12的高度范围为从 100至300mm,且其直径的范围为从100至200mm。主体部部分20包括进气口 14,主空气流穿过该进气口进入风扇组件10。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口 14包括形成在主体部部分20中的开口阵列。可替换地,进气口 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格栅或网格,其被安装在形成于主体部部分20内的窗口部内。主体部部分20 在其上端敞开(如图所示),以提供出气口 23,主空气流穿过该出气口排出体部12。主体部部分20可相对于下体部部分22倾斜,以调整主空气流被从风扇组件10中喷射出的方向。示例性地,下体部部分22的上表面以及主体部部分20的下表面可设置有互相连接的特征结构部,这些特征结构部允许主体部部分20相对于下体部部分22运动,同时阻止主体部部分20从下体部部分22升起。示例性地,下体部部分22以及主体部部分20 可包括互锁的L形构件。下体部部分22包括风扇组件10的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包括让用户控制风扇组件的各种功能的拨盘28,多个用户可操作按钮对、26,以及连接至按钮M、26以及拨盘观的用户界面控制电路30。下体部部分22被安装在基部32上,基部32用于和该风扇组件 10所处的表面相接合。图5示出了通过风扇组件的体部的截面图。下体部部分22容纳有主控制电路,主控制电路总体地以附图标记;34示出,其被连接至用户界面控制电路30。响应按钮M、26以及拨盘观的操作,用户界面控制电路30被布置为将合适的信号传输至主控制电路34,以控制风扇组件10的各种运行。下体部部分22也容纳有由附图标记36总体地示出的机构,用于使下体部部分22 相对于基部32摆动。摆动机构36的运行被主控制电路34响应于按钮沈的用户操作而控制。下体部部分22相对于基部32的每一次摆动周期的范围优选地在60°至120°,且在该实施例中为约80°。在该实施例中,摆动机构36被布置为实施每分钟约3至5次的摆动循环。用于为风扇组件10提供电力的主电源电缆38延伸穿过形成于基部32内的开孔。 电缆38被连接至插座(未示出),以和主电源相连接。主体部部分20容纳有叶轮40,以抽吸主空气流经过进气口 14并进入体部12内。 优选地,叶轮40为混合气流叶轮的形式。叶轮40被连接至旋转轴42,所述旋转轴从电机 44向外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电机44为DC无刷电机,其速度可被主控制电路34响应于拨盘28的用户操作进行变动。电机44的最大速度优选地在5000至IOOOOrpm的范围内。电机44被收纳在电机桶中,所述电机桶包括连接至下部部分48的上部部分46。电机桶的上部部分46包括扩散器50,该扩散器为具有螺旋叶片的静态盘形式。电机桶位于大体为截头圆锥体的叶轮壳体52内,且被安装在其上。叶轮壳体52 继而被安装在多个(在此示例中为3个)角度间隔开的支撑部M上,所述支撑部位于基部 12的主体部部分20内,且被连接至该主体部部分。叶轮40以及叶轮壳体52被成形为使得叶轮40和叶轮壳体52的内表面紧密靠近,但不发生接触。基本环形的入口构件56被连接至叶轮壳体52的底部,以将主空气流引入叶轮壳体52中。电缆58从主控制电路34穿过形成于主体部部分20以及体部12的下体部部分22内以及位于叶轮壳体52和电机桶内的开孔,到达电机44。优选地,体部12包括吸音泡沫材料,以降低由体部12发出的噪音。在该实施例中,体部12的主体部部分20包括位于空气进气口 14之下的第一泡沫材料构件60,以及位于电机桶内的第二环状泡沫材料构件62。可挠式密封部件64被安装到叶轮壳体52。可挠式密封部件阻止空气从叶轮壳体 52的外表面周围流至入口构件56。密封构件64优选地包括环状唇形密封件,其优先地由橡胶制成。密封构件64还包括导向部分,其为套管形式,以将电缆58引导至电机44。回到图1至4,喷嘴16具有环形形状,其绕中心轴线X延伸,以限定开口 70。嘴部 18被布置为位于喷嘴16的后部附近,且被布置为朝向风扇组件10的前方喷射出主空气流, 所述气流穿过开口 70。所述嘴部18环绕开口 70。在该示例中,喷嘴16限定了大体圆形的开口 70,所述开口位于和中心轴线X大体正交的平面内。喷嘴16的最内侧,外表面包括科恩达表面72,其毗邻嘴部18,且嘴部18被布置为引导自风扇组件10喷出的空气越过所述科恩达表面。该科恩达表面72包括扩散器部分74,该扩散器部分远离中心轴线X成锥形。 在该示例中,扩散器部分74大体为绕轴线X延伸的截头圆锥形表面形式,且其被相对于轴线X以范围在5°至35°内的角度倾斜,所述角度在该示例中为约。喷嘴16包括环状前壳体部分76,该前壳体部分被连接至环状后壳体部分78,且关于所述环状后壳体部分78延伸。喷嘴16的环状部分76、78绕中心轴线X延伸。所述每一个部分都可由多个被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构成,但在该实施例中,前壳体部分76和后壳体部分78每一个都由相应的、单个模制部分构成。后壳体部分78包括基部80,该基部被连接至体部12的主体部部分20的开口上端,且该基部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体部12的主空气流的开口下端。也参照图5,在装配中,后壳体部分78的前端82被插入位于前壳体部分76内的槽 84内。前端82和槽84的每一个都大体为圆柱形。可使用施加于槽84内的粘合剂将壳体部分76、78连接在一起前壳体部分76限定了喷嘴16的科恩达表面72。前壳体部分76和后壳体部分78 一起限定了环状内部通道88,以将主空气流传递至嘴部18。该内部通道88绕轴线X延伸, 其被前壳体部分76的内表面90以及后壳体部分78的内表面92界定边界。前壳体部分76 的基部80被构形为将主空气流传递进入喷嘴16的内通道88内。嘴部18分别被后壳体部分78的内表面92以及前壳体部分76的外表面94的重合或相向的部分限定。嘴部18优选地包括为环状槽形式的空气出口。该槽优选地大体为环形,且优选地包括相对不变的宽度,所述宽度在0. 5至5mm的范围内。在该示例中,空气出口具有约Imm的宽度。间隔物可绕嘴部18被隔开,以将前壳体部分76和后壳体部分78 的重叠部分分离开,以控制嘴部18的空气出口的宽度。这些间隔物可以和前壳体部分76 或后壳体部分78成一体。嘴部18被定形为将主空气流引导经过前壳体部分76的外表面 94。喷嘴16的外表面也包括导向部分96,其位于扩散器部分74的下游,且朝扩散器部分74倾斜。导向部分96类似地绕轴线X延伸。导向部分96可被关于轴线X倾斜一角度,所述角度在-30°至30°的范围内,但在此示例中,导向部分96总体为圆柱形,且以轴线X为中心。沿轴线X测量的导向部分96的深度优选地在扩散器部分74的深度的20%至 80 %的范围内,且在该示例中为约60 %。导向部分96包括第一部分98和第二部分100,所述第一部分98被连接至科恩达表面72的扩散器部分74,且优选地和其为一体,所述第二部分100可相对于第一部分98运动,以调节由风扇组件10产生的主空气流的参数。在该示例中,喷嘴16的导向部分96的第一部分98包括上部部分102以及下部部分104。上部部分102和下部部分104每一个都为中心在轴线X上的部分圆柱形的表面形式,且关于轴线X延伸的角度优选地在30°至 150°的范围内,且在该示例中为约120°。上部部分102和下部部分104被第一部分98的一对切去的部分106、108所隔开。在该示例中,每一个切去的部分106、108都位于第一部分 98的相应的一侧,且从第一部分98的前沿110延伸至扩散器部分74的大致环状前沿112。 切去的部分106、108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且在该示例中,都绕轴线X延伸约60°。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总体为环形形状,且被安装在喷嘴16的外表面上,以关于导向部分96的第一部分98延伸。第二部分100具有大体圆柱形的曲率,且也定中心于轴线X上。第二部分100的前沿114和第一部分98的前沿110大致共面,而大致环状后沿116位于第一部分96之后,以环绕科恩达表面72的扩散器部分74。沿轴线X测量的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的深度绕轴线X变化。第二部分100 包括两个向前延伸的部分118、120,它们通过弧形连接件122、1M连接。第二部分100的向前延伸的部分118、120具有和前部部分98的上部部分102以及下部部分104大体相同的尺寸和形状。连接件122、IM相对较窄,且位于科恩达表面72的扩散器部分74的前沿 112之后,以使得所述连接件122、1M不暴露于由风扇组件10产生的空气气流。如上所述,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可相对于导向部分96的第一部分98运动。在该示例中,第二部分100关于第一部分98被布置为使得其可绕轴线X旋转。第二部分100包括一对凸部126,其径向向外延伸,以允许用户握住该凸部,而将该第二部分100相对于第一部分98旋转。在该示例中,当第二部分100相对于第一部分98运动时,其在第一部分98上滑动。第二部分100的内表面可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脊部,该脊部可部分地或全部地绕轴线X延伸,且被收纳在形成于前部壳体部分76的外表面上的环形沟槽内,并引导第二部分100相对于第一部分98运动。为了操作风扇组件10,用户可使用用户界面中的用户按钮M。用户界面控制电路 30将该动作通讯至主控制电路34,响应于该动作,主控制电路34促动电机44,以旋转叶轮 40。叶轮40的旋转导致主空气流经过进气口 14被吸入体部12内。用户可通过操控用户界面的拨盘28来控制电机44的速度,且由此控制空气通过进气口 14被吸入体部12内的速率。取决于电机44的速度,由叶轮40产生的主空气流可在每秒10至30升之间。主空气流顺序地穿过叶轮壳体52以及位于主体部20的开口上端处的空气出口 23,以进入喷嘴 16的内部道88。体部12的空气出口 23处的主空气流的压力可为至少150Pa,且优选地在从250Pa至1. 5KPa的范围内。在喷嘴16的内部通道88内,主空气流被分成两股空气流,其沿相反的方向环绕喷嘴16的开口 70行进。当空气流动经过内部通道88时,空气通过嘴部18被喷出。由嘴部 18喷出的主空气流被引导越过喷嘴16的科恩达表面72,导致由外部环境(特别是从嘴部 18附近,以及从喷嘴16的后部附近的区域)空气的夹带所产生的辅助空气气流。该辅助空气气流流经喷嘴16的中心开口 70,其在所述开口处和主空气流汇合,以产生混合或总空气气流,或气流,从喷嘴16向前喷出。作为喷嘴16的一部分,在该示例中,喷嘴16的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可相对于喷嘴16的其余部分运动,喷嘴16可采用多种不同的配置中的一种。图1至5示出了处于第一配置中的喷嘴16,其中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相对于喷嘴16的其他部分处于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第二部分100的向前延伸部分118、120径向位于前部部分98 的上部部分102和下部部分104之后,以将第二部分100大致完全从空气气流屏蔽开。这允许混合空气气流的一部分流经第一部分96的切去的部分106、108,而不被喷嘴16的导向部分96朝向轴线X引导或集中。由于科恩达表面72的扩散器部分74的角度相对较大(其在该示例中为约), 从风扇组件10向前喷出的汇合的空气气流的分布也相对较广。但是,考虑到混合空气气流被朝向轴线X的部分引导,由风扇组件10产生的空气流的分布图是非环状的。该分布图大体为椭圆形,其中该分布图的高度较该分布图的宽度要小。这种喷嘴配置中空气流分布图的扁平化或加宽可使得风扇组件10特别适合用于在室内、办公室或其他环境中将冷却的空气流同时输送至多个邻近风扇组件10的用户的台式风扇。通过握住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的凸部126,用户可将第二部分100相对于第一部分98旋转,以改变喷嘴16的配置。图6示出了处于第二配置中的风扇组件10,其中第二部分100在第二部分100关于第一部分98部分地旋转后处在相对于喷嘴16的其他部分的部分展开位置。在该部分展开位置,第二部分100的向前延伸的部分118、120部分地覆盖第一部分96的切去部分106、108,改变了汇合的空气的分布,并增加了混合空气中朝向位于风扇组件10的前方的用户被引导的空气的比例。图7示出了处于第三配置中的风扇组件10,其中第二部分100在第二部分100关于第一部分98的进一步部分旋转后,处在相对于喷嘴16的其他部分的完全展开位置。在该完全展开位置,第二部分100的向前延伸的部分118、120完全覆盖了第一部分98的切去的部分106、108,这再次改变了混合空气的分布,从而使得所有的汇合空气被朝向位于风扇组件10前方的用户引导。前部部分98的上部部分102和下部部分104以及第二部分100 的向前延伸的部分118、120提供了基本连续、大致圆柱形的导向表面,以将汇合后的空气流朝向用户引导,且使得汇合后的空气气流的分布图在这种喷嘴配置中大体为圆形。空气气流分布的集中可使得风扇组件10特别适用于在室内、办公室或其他环境中将冷却的空气流传输至靠近风扇组件10的单个用户的台式风扇。喷嘴16在这些配置之间的运动也改变了由风扇组件10产生的汇合后的空气气流的流量(flow rate)和速度(velocity)。当第二部分100处在收起位置时,混合空气气流具有较大的流量以及较低的速度。当第二部分100处在完全展开的位置时,汇合后的空气气流具有较小的流量以及较高的速度。作为将前部部分98的部分102、104布置在导向部分96的上部末端以及下部末端处的替代方案,这些部分可被布置在导向部分96的侧面末端处。因此,当第二部分100处在收起位置时,空气流分布图的高度可较分布图的宽度要大。这一空气流分布图沿垂直方向的拉伸可使得该风扇组件特别适合被用作落地扇,或塔式风扇。在风扇组件10中,第二部分100被布置为当其处在完全展开位置时同时覆盖切去的部分106、108两者。图8和9示出了第二风扇组件10’,其不同于风扇组件10之处在于向前延伸的部分120在导向部分96的第二部分100中被略去。考虑到这点,第二部分100 可从收起位置运动至第一完全展开位置以及第二完全展开位置,在所述收起位置,和风扇组件10类似,空气可流经第一部分98的切去的部分106、108两者。在图8中示出的第一完全展开位置,仅切去的部分108被第二部分100完全覆盖,而在图9中示出的第二完全展开位置中,仅切去的部分106被第二部分100完全覆盖。第二部分100在这些完全展开位置之间的运动因此不止改变了混合空气气流的分布,也改变了汇合后的空气气流的方向和取向。在该示例中,第一完全展开位置和第二完全展开位置之间的混合空气气流的取向的变化为约180°。因此,喷嘴16在所述两个配置中的运动可产生类似于将下体部部分22 相对于基部32摆动的效果,S卩,在风扇组件10’的使用中汇合后的空气气流以弧线掠过,其中第二部分100在所述两个配置中分别处于第一完全展开位置和第二完全展开位置。第二部分100相对于第一部分98的运动的机械化因此可以提供使得汇合后的空气流以弧线掠过的可替换装置。图10至13示出了第三风扇组件200。该风扇组件200包括体部12,所述体部包括进气口 14,主空气流穿过进气口 14进入风扇组件200。风扇组件200的基部12和第一风扇组件10的基部相同。风扇组件200还包括喷嘴202,其为安装在体部12上的环状壳体的形式,且所述喷嘴包括嘴部204,所述嘴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从风扇组件200中喷出主空气流的出口。和喷嘴16类似,喷嘴202具有环形形状,绕中心轴线X延伸,以限定开口 206。 嘴部204被布置在喷嘴202后部附近,且被布置为朝向风扇组件200的前方喷出主空气流, 所述气流经过开口 206。嘴部204环绕开口 206。在该示例中,喷嘴202限定了大体圆形的开口 206,该开口位于大致和中心轴线X正交的平面内。喷嘴202的最内侧,外表面包括科恩达表面208,其毗邻嘴部204,且嘴部204被布置为将从喷嘴16喷出的空气引导越过所述表面。科恩达表面208包括扩散器部分210,扩散器部分远离中心轴线X成锥形。在该示例中,扩散器部分210为大体截头圆锥形的表面,其绕轴线X延伸,且关于轴线X倾斜一角度, 所述角度在5°至35°的范围内,且在该示例中为约20°。喷嘴202包括环状前壳体部分212,其被连接至环状后壳体部分214,且关于该环状后壳体部分延伸。喷嘴202的环状部分212、214绕中心轴线X延伸。所述每一个部分都可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构成,但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前壳体部分212和后壳体部分 214都由相应的、单个模制部分构成。后壳体部分214包括基部216,该基部被连接至体部 12的主体部部分20的开口上端,且还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体部12的主空气流的开口下端。和风扇组件10中的喷嘴16 —样,在装配中,后壳体部分214的前端被插入位于前壳体部分 212的槽内。壳体部分212、214可被使用施加于槽内的粘合剂连接在一起。前壳体部分212限定了喷嘴202的科恩达表面208。前壳体部分212和后壳体部分214 —起限定了环状内部通道218,以将主空气流传递至嘴部204。该内部通道218绕轴线X延伸,其被前壳体部分212的内表面220以及后壳体部分214的内表面222界定边界。 前壳体部分212的基部216被成形为将主空气流传递进入喷嘴202的内通道218内。嘴部204分别被后壳体部分214的内表面222以及前壳体部分212的外表面224 的重合或相向的部分限定。嘴部204优选地包括环状槽形式的空气出口。该空气出口优选地大体为环形,且优选地具有相对不变的宽度,所述宽度在0. 5至5mm的范围内。在该示例中,空气出口具有约Imm的宽度。间隔物可被绕嘴部204隔开,以将前壳体部分212和后壳体部分214的重叠部分分离开,从而控制嘴部204的空气出口的宽度。这些间隔物可以和前壳体部分212或后壳体部分214 —体形成。嘴部204被定形为将主空气流引导越过前壳体部分212的外表面224。喷嘴202还包括导向表面226。该导向表面2 绕轴线X延伸,且相对于科恩达表面208的扩散器部分210倾斜。该导向表面2 可被关于轴线X倾斜一角度,所述角度在-30°至30°的范围内,但在此示例中,导向表面226总体为圆柱形,且定中心于轴线X 上。沿轴线X测量的导向表面226的深度优选地在扩散器部分210的深度的20%至80%, 且在该示例中为约50%。导向表面2 可相对于科恩达表面208的扩散器部分210运动,以调节由风扇组件10产生的空气气流的参数。在该风扇组件200中,导向表面2 被安装在喷嘴202的外表面上,使得它可绕轴线X转动。导向表面2 包括一对凸部228,其从导向表面226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地延伸,以允许用户握住该凸部228,以将该导向表面2 相对于扩散器部分 210转动。在该示例中,导向表面2 在其被用户运动时,在喷嘴202的外表面上滑动。导向表面226的内表面包括多个螺旋沟槽230,其中每一个都收纳有相应的螺旋脊部232,所述脊部从喷嘴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沟槽230和脊部232之间的接合弓丨导导向表面2 相对于扩散器部分210的运动,以使得导向表面2 在其被相对于喷嘴202旋转时沿轴线X运动。作为设置螺旋沟槽230以及脊部232的替代方案,沟槽230以及脊部232可各自大致平行于轴线X地延伸。在此情形中,导向表面2 可在喷嘴202的外表面上方被拉动, 以将导向表面2 相对于扩散器部分210运动。导向表面2 可相对于扩散器部分210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以调节喷嘴202的配置。图10至12示出了处于第一配置中的风扇组件200,其中导向表面2 处于其收起位置。在该位置,导向表面2 基本完全地位于喷嘴202的外表面附近,以在风扇组件200的使用中它被从喷嘴202的空气出口喷出的主空气流屏蔽开。在喷嘴202的该配置中,混合空气气流中流经喷嘴202的开口 206的部分没有被喷嘴202的导向表面2 朝向轴线X引导或集中,因此汇合后的空气气流具有相对较宽的分布。在该配置中,空气组件 200特别适合用作在室内、办公室、或其他环境中用于向风扇组件200附近的多个用户同时输送冷却空气流的台式扇。当导向表面2 处于收起位置时,由风扇组件200产生的汇合后的空气气流具有相对较大的流量但具有相对较低的速度。
通过握住导向表面2 的凸部228,用户可旋转导向表面2 以将导向表面2 沿轴线X运动,并由此改变喷嘴202的配置。图13示出了处于第二配置中的风扇组件200,其中导向表面2 处在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导向表面2 位于科恩达表面208的扩散器部分210的下游。在风扇组件200的使用中,混合空气气流中流经喷嘴202的开口 206 的部分此时被喷嘴202的导向表面2 朝向轴线X引导或集中,且因此汇合后的空气气流在此时具有相对较窄的分布。这一空气气流分布的集中可使得风扇组件200特别适合用作在室内、办公室或其他环境中用于向风扇组件200附近的单个用户输送冷却空气流的台式扇。当导向表面2 处于完全展开位置时,汇合后的空气流具有相对较小的流量但具有相对较高的速度。图14至17示出了第四风扇组件300。再一次地,风扇组件300包括体部12,所述体部包括进气口 14,主空气气流穿过该进气口进入风扇组件300。风扇组件300的基部12 和第一风扇组件10的基部相同。风扇组件300还包括喷嘴302,其为安装至体部12的环状壳体形式,且其包括嘴部304,所述嘴部包括用于将主空气流从风扇组件300中喷出的至少一个出口。和喷嘴16类似,喷嘴302具有环形形状,其绕中心轴线X延伸,以限定开口 306。 嘴部304位于喷嘴302的后部附近,且被布置为朝向风扇组件300的前方喷出主空气流,所述气流经过开口 306。再一次地,嘴部304环绕开口 306。在该示例中,喷嘴302限定了大体为圆形的开口 306,该开口位于和中心轴线X大体正交的平面内。喷嘴302的最内侧,外表面包括科恩达表面308,其毗邻嘴部304,且嘴部304被布置为将从喷嘴302中喷出的空气引导越过所述科恩达表面。该科恩达表面308包括远离中心轴线X成锥形的扩散器部分310。在该示例中,扩散器部分310为大体截头圆锥形表面的形式,其绕轴线X延伸,且相对于轴线X成角度地倾斜,所述角度在5°至35°的范围内,且在该示例中为约20°。喷嘴302包括环状前壳体部分312,其被连接至环状后壳体部分314。喷嘴302的环状部分312、314绕中心轴线X延伸。所述每一个部分都可由一个构件或多个被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构成。在该实施例中,前壳体部分312和后壳体部分314为一体。后壳体部分314 包括基部316,其被连接至体部12的主体部部分20的开口上端,且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体部 12的主空气流的开口下端。前壳体部分312限定了喷嘴302的科恩达表面308。前壳体部分312和后壳体部分314 —起限定了环状内部通道318,以将主空气流传递至嘴部304。该内部通道318绕轴线X延伸,其被前壳体部分312的内表面320以及后壳体部分314的内表面322界定边界。前壳体部分312的基部316被成形为将主空气流传递进入喷嘴302的内通道318内。嘴部304分别被后壳体部分314的内表面322以及前壳体部分312的外表面324 的重合或相向的部分限定。嘴部304被定形为将主空气流引导越过前壳体部分312的外表面324。嘴部304优选地包括为环状槽形式的空气出口。该空气出口优选地大体为环形,且优选地具有相对不变的宽度,所述宽度在0. 5至5mm的范围内。在该示例中,空气出口具有约Imm的宽度。当前壳体部分312和后壳体部分314由独立的构件构成时,间隔物可被绕嘴部304隔开,以将前壳体部分312和后壳体部分314的重叠部分分离开,以控制嘴部304 的空气出口的宽度。这些间隔物可以和前壳体部分312或后壳体部分314成一体。当前壳体部分312和后壳体部分314为一体时,喷嘴302形成有一系列翅片,所述翅片被绕嘴部304间隔开,且横跨嘴部304延伸,所述嘴部位于后壳体部分314的内表面322和前壳体部分312的外表面3 之间。喷嘴302还包括导向表面326。导向表面幻6绕轴线X延伸,且定中心于轴线X 上。导向表面3 相对于科恩达表面308的扩散器部分310倾斜。在该风扇组件300中, 导向表面326向内朝向轴线X汇聚,且被以约15°的角度朝向轴线X倾斜。沿轴线X测得的导向表面326的深度优选地在扩散器部分310的深度的20%至80%的范围内,且在该示例中为约30%。喷嘴302还包括环状外壳体部分328,其关于前壳体部分312的外表面3M的前部延伸。环状壳体330被限定在前壳体部分312和外壳体部分3 之间。壳体330具有为环状槽332形式的开口,该开口位于喷嘴302的前部。导向表面3 可相对于扩散器部分310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以调节喷嘴302的配置。图14至16示出了处于第一配置中的风扇组件300,其中导向表面3 处于其收起位置。在该位置,导向表面3 大致完全地位于壳体330内,使得在风扇组件300 的使用中导向表面3 被从喷嘴302的空气出口喷出的主空气流屏蔽开。在喷嘴302的该配置中,混合空气气流流经喷嘴302的开口 306的部分不被喷嘴302的导向表面3 朝向轴线X引导或集中,因此汇合后的空气气流具有较宽的分布。在此配置中,风扇组件300特别适合被用作在室内、办公室或其他环境中用于向风扇组件300附近的多个用户同时输送冷却空气流的台式扇。当导向表面3 处于收起位置时,由风扇组件300产生的汇合后的空气气流具有较大的流量但具有较低的速度。导向表面3 包括凸部334,该凸部从导向表面326的前部向前延伸,以在导向表面3 处于其收起位置时从壳体330伸出。为了使导向表面3 运动出其收起位置,使用者握住凸部334,且将导向表面3 相对于扩散器部分31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5所示。槽332具有局部增大区域33加,以在导向表面3 被转动时收纳凸部334。导向表面 326和喷嘴302的前部部分312的外表面3M被优选地配置为使得导向表面3 通过相对于喷嘴302的旋转而相对于前部部分314的外表面3 滑动时,导向表面3 沿轴线X向前运动。和喷嘴202 —样,配合的沟槽以及脊部可被形成在导向表面326以及喷嘴302的前部部分312的外表面3 上,以在导向表面3 被相对于喷嘴302旋转时引导导向表面 326运动。可替换地,导向表面可在喷嘴302的外表面上方被拉动,以将导向表面幻6运动出其收起位置。通过将导向表面3 沿轴线X运动,用户改变了喷嘴302的配置。图17示出了处在第二配置中的风扇组件300,其中导向表面3 处于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导向表面 326位于科恩达表面308的扩散器部分310的下游,导向表面3 从科恩达表面308的扩散器部分310朝轴线X向内汇聚。在风扇组件300的使用中,混合空气气流中流经喷嘴302的开口 306的部分现在被喷嘴302的导向表面3 朝向轴线X引导或集中,因此汇合后的空气气流此时具有较窄的分布。该空气气流分布的集中可使得风扇组件300特别适合用作在室内、办公室或其他环境中向风扇组件300附近的单个用户输送冷却空气流的台式扇。当引导表面3 处于完全展开位置时,汇合后的空气流具有较小的流量但具有较高的速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喷嘴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主空气流的装置,所述喷嘴包括用于喷出主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出口,所述喷嘴限定开口,来自风扇组件外部的辅助空气流被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喷出的主空气流吸入通过所述开口,辅助空气流和主空气流混合产生混合空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用于调整该混合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混合空气流的所述至少一个参数包括混合空气流的分布、取向、方向、流量和速度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开口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滑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所述收起位置,所述调节装置被与所述主空气流屏蔽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的下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开口的尺寸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被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被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流动导向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流动导向构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的位置和取向中的至少一个是可调节的。
14.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喷嘴包括一表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被布置为引导空气流越过该表面,且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表面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表面包括切去部分,且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表面运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切去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表面包括多个切去部分,且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表面运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切去部分的至少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相对于所述表面运动,以同时至少部分地覆盖每一个切去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切去部分被关于所述喷嘴规则地间隔开。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表面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下游的扩散器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下游且朝向其倾斜的导向部分,且其中所述切去部分位于所述表面的导向部分内。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切去部分位于所述喷嘴的前沿处,或位于所述喷嘴的前沿附近。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所述表面的下游。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所述收起位置中,所述调节装置关于所述表面延伸。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所述收起位置中,所述调节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喷嘴内。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被布置为将主空气流引导于其上的表面而言,向内成锥形。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所述展开位置中,所述调节装置沿远离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被布置为将主空气流引导于其上的表面延伸的方向汇聚。
26.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总体地为环形。
27.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为截头圆锥体形。
28.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喷嘴为绕所述开口延伸的环的形式。
29.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喷嘴被安装于收纳所述用于产生主空气流的装置的基部上。
30.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可被手动操作。
全文摘要
一种风扇组件,其包括喷嘴以及用于通过喷嘴产生主空气流的装置。喷嘴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喷射主空气流的出口,且限定了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来自风扇组件外部的辅助空气流被从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喷出的主空气流吸入且和主空气流混合,产生混合空气流。喷嘴包括用于调整该混合空气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装置,所述参数诸如混合空气流的分布、取向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文档编号F04F5/16GK102454643SQ20111031540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J.J.索恩, N.G.费顿, T.N.斯迪克尼 申请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