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155阅读:1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放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中的空压机储气罐里经常会产生冷凝的油水混合物,油水混合物会致使气路含水过量,损坏电磁阀和汽缸。原来采取人工放水,时间不固定,放得勤了,影响空压机工作,放得少了,容易导致气路含水过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储气罐里冷凝的油水混合物达到一定量自动排放,避免了因人工放水难以掌握时机而导致气路含水过高从而损坏电磁阀和汽缸的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及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焊接在储气罐底部;所述壳体包括带有外螺纹的圆管状上部,所述上部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着圆管状下部,所述下部下端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密封嘴;所述壳体内设一个浮球和一个密封球,所述浮球与所述密封球由一根柔性细线连接。其中,上述浮球设于所述上部,所述密封球设于所述密封嘴。上述浮球半径小于上部内径大于下部内径,比重小于储气罐内油水混合物;所述密封球半径小于密封嘴上端内径大于密封嘴下端内径,比重大于储气罐内油水混合物。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储气罐里冷凝的油水混合物达到一定量自动排放,避免了因人工放水难以掌握时机而导致气路含水过高从而损坏电磁阀和汽缸。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空压机内气体质量大大提高,保护了气路中各设备,为生产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排水管;3、储气罐;4、上部;5、中间部;6、下部;7、密封嘴;8、浮球;9、密封球;10、油水混合物;11、柔性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1及与壳体1螺纹连接的排水管2,排水管2焊接在储气罐3底部;壳体1包括带有外螺纹的圆管状上部4,上部4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中间部5,中间部5连接着圆管状下部6,下部 6下端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密封嘴7 ;壳体1内设一个浮球8和一个密
3封球9,浮球8设于上部4,密封球9设于密封嘴7。浮球8半径小于上部4内径大于下部6 内径,比重小于储气罐内油水混合物10 ;密封球9半径小于密封嘴7上端内径大于密封嘴7 下端内径,比重大于储气罐内油水混合物10。浮球8与密封球9由一根柔性细线11连接。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能够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漏斗形壳体及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焊接在储气罐底部;所述壳体包括带有外螺纹的圆管状上部,所述上部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着圆管状下部,所述下部下端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密封嘴;所述壳体内设一个浮球和一个密封球,所述浮球与所述密封球由一根柔性细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球设于所述上部,所述密封球设于所述密封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球半径小于上部内径大于下部内径,比重小于储气罐内油水混合物;所述密封球半径小于密封嘴上端内径大于密封嘴下端内径,比重大于储气罐内油水混合物。
专利摘要一种空压机储气罐自动放水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及与壳体螺纹连接的排水管,排水管焊接在储气罐底部;壳体包括带有外螺纹的圆管状上部,上部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中间部,中间部连接着圆管状下部,下部下端连接着内外径往下逐渐缩小的圆锥环状密封嘴;壳体内设一个浮球和一个密封球,浮球与密封球由一根柔性细线连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储气罐里冷凝的油水混合物达到一定量自动排放,避免了人工放水难以掌握时机而导致气路含水过高从而损坏电磁阀和汽缸。
文档编号F04B39/00GK202157931SQ20112026449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李鑫, 沈长山, 黄河 申请人: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