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63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下工程泵包括泵体、轴套、衬套、叶轮、后泵盖、轴、护轴管、轴承箱、联轴器和电机支架,泵体和后泵盖、护轴管的连接采用的是8个M12X45不锈钢双头螺栓内丝紧固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轻微震动便易造成泵体内螺丝松动,导致泵体移位,造成叶轮摩擦,震裂碳化硅轴套和衬套、出液管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采用紧固的连接结构的新型液下工程泵,解决泵在工作过程中振动造成螺栓松动引起的中心偏移、叶轮摩擦、轴套衬套破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包括有后泵盖、泵体、衬套、叶轮、护轴管、轴套和护套盖,所述泵体、后泵盖和护轴管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泵体、后泵盖和护轴管以设置于通孔内的螺杆进行固定;所述螺杆一端设置有螺帽,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垫片和螺母。所述垫片套设于螺杆上。所述螺母与螺杆是螺纹连接。所述通孔至少有三个。所述螺杆为备紧钛螺杆;所述垫片为聚丙烯埋头垫片;所述螺母为钛螺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液下工程泵从根本上解决了泵体偏移造成的叶轮磨损、 碳化硅轴套和衬套震裂、出液管损坏等现象,单台泵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便于泵体堵塞清理,减少维修工劳动强度;3、由于泵体连接故障问题不再发生,泵体消耗明显减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液下工程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液下工程泵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1为后泵盖,2为泵体,3为螺杆,4为垫片,5为螺母,6为衬套,7为叶轮,8为护轴管,9为轴套,10为护套盖,11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多种实施方式,实施例中只是用来表示实施过程及部分最终产品,
3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包括有后泵盖1、泵体2、衬套6、叶轮7、护轴管8、轴套9和护套盖10,泵体2、后泵盖1和护轴管8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通孔11 ;泵体2、 后泵盖1和护轴管8以设置于通孔11内的备紧钛螺杆3进行固定;备紧钛螺杆3 —端设置有螺帽,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聚丙烯埋头垫片4和钛螺母5 ;聚丙烯埋头垫片4套设于备紧钛螺杆3上;钛螺母5与备紧钛螺杆3是螺纹连接;通孔11有三个。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包括有后泵盖、泵体、衬套、叶轮、护轴管、轴套和护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后泵盖和护轴管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泵体、后泵盖和护轴管以设置于通孔内的螺杆进行固定;所述螺杆一端设置有螺帽,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垫片和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下工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套设于螺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下工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螺杆是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下工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至少有三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下工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为备紧钛螺杆;所述垫片为聚丙烯埋头垫片;所述螺母为钛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下工程泵,包括有后泵盖、泵体、衬套、叶轮、护轴管、轴套和护套盖,所述泵体、后泵盖和护轴管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泵体、后泵盖和护轴管以设置于通孔内的螺杆进行固定;所述螺杆一端设置有螺帽,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垫片和螺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液下工程泵从根本上解决了泵体偏移造成的叶轮磨损、碳化硅轴套和衬套震裂、出液管损坏等现象,单台泵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便于泵体堵塞清理,减少维修工劳动强度;3、由于泵体连接故障问题不再发生,泵体消耗明显减少。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2194863SQ20112029335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刘甲志, 李岭, 温少波, 王新光, 鲁小平 申请人: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阜康冶炼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