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切线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42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恒压切线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具体涉及一种恒压切线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常速恒压切线泵,它包括泵体、吸入室、泵盖、电动机的主轴、叶轮,叶轮安装在主轴上并由密封环密封,在泵体内叶轮叶片的前方为吸入室,叶轮叶片从前方吸水,并从泵体出口排水,叶轮采用开式结构。使用这种结构的切线泵,由于叶轮是开式的,所以效率较低。如果开式叶轮要取得好的工作效率,要通过尺寸链计算、分配好各相关零件的公差,才能同时保证叶轮叶片与吸入室之间的间隙以及叶轮叶片与泵盖之间的间隙;但是,在 实际装配中,要同时保证叶片的前后的这两个微小的间隙非常困难,需要反复调整,调整工作量较大,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间隙,从而进一步影响泵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恒压切线泵,可提高泵的效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恒压切线泵,包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即叶轮叶片后
边连接有一后盖板。如此一来,在安装叶轮时,只需调整叶轮叶片与吸入室之间的间隙,容易得到理想间隙,从而提高泵的效率。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改进所述后盖板上设有后口环。所述后盖板上设有平衡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I、本恒压切线泵的叶轮为半开式叶轮,相比于开式叶轮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半开式叶轮在安装时只需对叶轮叶片与吸入室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不仅减小了装配调整工作量,减小了调整间隙的时间,而且也更容易获得合适的间隙,从而提高泵的效率,相比传统的开式叶轮的恒压切线泵,本恒压切线泵至少提高5%的效率;2、后盖板上的后口环和密封环配合形成径向密封,减少了容积损失,提高了泵的效率;3、后盖板上的平衡孔可平衡叶轮所受的轴向力。

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叶轮结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右视剖视图。图中1.泵体,2.泵盖,3.主轴,4.叶轮螺母,5.吸入室,6.叶轮,61.叶片,62.后盖板,63.后口环,7.密封环,8.平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一种恒压切线泵,它包括泵体I、泵盖2、电动机主轴3、吸入室5,叶轮6通过叶轮螺母4安装在主轴3上,叶轮6为半开式叶轮,该半开式叶轮的叶片61后边连接有一后盖板62,后盖板62上设有后扣环63,在安装叶轮6时,只需调整叶轮叶片61与吸入室5处之间的间隙,容易得到合适的间隙,从而提高泵的效率。如图2所示,在后盖板62的后端面设置一后口环63,该后口环在后盖板的后端面呈环形凹槽的形式,后口环63的外侧壁与泵盖2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环7,密封环7采用耐磨材料,后口环63与密封环7配合作用形成了径向密封,在后盖板62上设置一平衡孔8,可平衡叶轮所受的轴向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泵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对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恒压切线泵,包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即叶轮叶片后边连接有ー后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压切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上设有后ロ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压切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上设有平衡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压切线泵,包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半开式叶轮,即叶轮叶片后边连接有一后盖板。本实用新型的半开式叶轮可提高泵的效率,减少安装叶轮时的调整装配时间。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2370895SQ20112053015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孙建云, 沈向普, 荣永辉 申请人:广州市白云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