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027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直锥管吸水室,特别是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 管。
背景技术
离心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等工农业领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和维修方便等优点。泵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叶轮进口边的前盖板处部分液体从轮缘区倒流回吸水室,后又随主流流入叶轮,上述现象称为进口回流。回流流体具有和叶轮同向的周向旋转速度,回流与主流混合,将旋转的能量传递给主流,使得进水管内产生很强的预旋,叶轮非均匀进流,并在吸水室中心出现低压区。回流的产生导致空化和低频压力脉动,产生机械振动,消耗能量,降低泵的运行可靠性和工作性能。本装置在离心泵吸水室里安装一个芯管,将前盖板改造与芯管相互配合,并对其轴向和周向固定,芯管的直径和长度经过设计可达到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最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离心泵在小流量工况下产生进口回流而导致的工作不稳定,性能差,容易产生空化和压力脉动等上述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装置是在离心泵吸水室安装一个芯管,其外壁沿周向均匀分布8个长条形的块。芯管的内径与进水管相同,相邻两个块之间与前盖板组成了直形流道。芯管外壁上的块超出其左端截面,与进水管配合;但未超出芯管的右端截面,前盖板开有沟槽但是未完全开到底,块嵌入沟槽中,这样芯管通过外壁上的块与进水管和前盖板开的沟槽共同作用实现周向和轴向定位。芯管的长度为进水管直径的四分之三,其与前盖板的间隙为进水管直径的十分之一。上述装置可收集控制叶轮进口端的回流流体,流体的周向旋转速度在直形流道中消失,随后返回到主流中。这样可消除回流具有的周向速度对主流的影响,有效的减少了进水管内来流的预旋。从而减小因进口回流而导致的空化和低频压力脉动的产生,实现该装置的预期功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芯管,可以有效的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减少进口回流的影响,并为其他类型水泵回流控制的研究提供借鉴。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装有本装置的离心泵的整体结构。图2是图I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图4是芯管的三维立体图。[0011]图中I.进水管,2.芯管,3.前盖板,4.吸水室,5.叶轮,6.轴,7.前盖板沟槽,8.直形流道,9.芯管外壁上的长条块,10.主流,11.回流。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装置,主要是在吸水室
(4)安装一段芯管(2),管外壁上8个块(9)与进水管(I)和前盖板沟槽(7)相配合,在轴向和周向上固定并支撑,并形成8个直形流道(8)。电机连接轴(6)带动离心泵开始工作,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5)进口边的前盖板
(3)处出现反向液流,发展成回流(11)。如附图2所示,回流(11)沿着芯管(2)右端面与前盖板(3)之间的间隙进入直形流道(8),并从芯管(2)左端与进水管(I)之间的间隙流出,回到主流(10)中。由于该装置可收集回流流体,消除了其具有的周向速度,并将回流与主流隔开,因此有效的抑制了离心泵进口回流,减小空化和压力脉动的出现,达到设计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具体是一个芯管(2)和前盖板(3)相配合,其特征是在吸水室(4)安装一个芯管,芯管通过其外壁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长条形的块(9)与进水管⑴和前盖板上开的沟槽⑵共同作用实现轴向和周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其特征是内径和进水管(I)相同,相邻两个块之间与前盖板(3)组成直形流道(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其特征是芯管外壁上的块(9)超出左端截面,与进水管(I)配合;但未超出芯管的右端截面,前盖板的沟槽(7)未完全开到底,固定块周向运动的同时给块一个轴向定位。
专利摘要一种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的芯管,具体是在离心泵吸水室安装一个内径和进水管相同的芯管,其外壁在周向上均匀分布8个和轴线平行的长条形的块,前盖板开有和块相配合的沟槽,进水管和前盖板在周向和轴向上共同固定了芯管,相邻两个长条形的块之间与前盖板共同形成了一个直形的流道。上述装置可收集控制叶轮进口端的回流流体,并将回流与主流隔开,流体的周向旋转速度在直形流道中消失殆尽,随后返回到主流中。这样可消除回流具有的周向速度对主流的影响,有效的减少了进水管内来流的预旋。芯管的直径和长度经过设计,可以有效的抑制离心泵进口回流,减少由回流引发的有害的压力脉动和汽蚀冲击等问题,提高泵的运行性能。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2597161SQ20122012387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袁建平, 孙威, 付燕霞, 袁寿其, 王龙滟, 葛爱香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