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压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498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回转式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由铆接机进行冲头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且铆钉侧扩径部底部不会变形的下、上端板的回转式压缩机。在回转式压缩机中,端板(160S、160T)设置槽部,该槽部分别收纳构成排出阀部的簧片阀式排出阀(200S、200T)及排出阀压板(201S、201T),其通过铆钉(203S、203T)安装在槽部中,在该槽部设置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该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形成为所述槽部底侧较窄而该底侧以外部分较宽的半圆形阶梯状。
【专利说明】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空调机中的回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回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12 (参照图1)的下端板160S和上端板160T上形成有第1、第2槽部563S、563T (参照图7),该第1、第2槽部563S、563T用于收纳将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打开关闭的簧片阀式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及用来限制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挠曲开阀量的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其通过第1、第2铆钉203S、203T (参照图7、8)进行安装。
[0003]第1、第2槽部563S、563T的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 —侧的直径(宽度)被扩大而形成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563Sb、563Tb,且第1、第2铆钉203S、203T —侧的直径(宽度)也被扩大而形成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
[0004]如图8所示,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及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通过穿过设于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底部的第1、第2铆钉孔191S、191T的第1、第2铆钉203S、203T,安装在第1、第2槽部563S、563T内部(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 内部)。
[0005]将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563Sb、563Tb的直径(宽度)扩大而形成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563Sb、563Tb,是为了确保从第1、第2排出孔190S、190T排出、并推开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而喷出的压缩冷媒气体的流路。
[0006]将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的直径(宽度)Ha扩大是为了在对第1、第2铆钉203S、203T的第1、第2铆接部203Sa、203Ta进行铆接时,如图9所示,由铆接机向第1、第2铆接部203Sa、203Ta推压冲头P的前端N,并使冲头P进行以第1、第2铆钉203S、203T的中心轴Z为中心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描绘出圆锥形花瓣状轨迹Y的运动)时,冲头P不会对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内壁部形成干扰。
[0007]为了防止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内积存的压缩冷媒气体向第1、第2工作室130SU30T (参照图2)逆流而导致冷媒压缩的体积效率下降,使第1、第2槽部563S、563T(包括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及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563Sb、563Tb)的底部的厚度ts尽可能地薄。
[0008]此外,以往公开了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由气缸和轴承件形成气缸室,压缩吸入该气缸室内的冷媒气体并打开设于所述轴承件的排出阀而排出的密闭型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所述轴承件设置凹部(槽部),向该凹部(槽部)压入并固定阀压板,并使所述排出阀开闭自如地夹设在该阀压板和所述轴承凹部(槽部)之间。所述阀压板和排出阀具备安装用孔,向所述安装用孔插入将所述轴承件安装于气缸的安装螺栓,而将阀压板和排出阀与轴承件一起安装并固定于气缸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00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但是,根据参照图7?图9说明的所述现有技术,如图8所示,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563Sa、563Ta底部的厚度ts较薄且面积较大,因此在将第1、第2铆钉203S、203T的第1、第2铆接部203Sa、203Ta通过冲头P进行铆接时,存在因铆接负荷使底部变形而平面度变差并且下、上端板160SU60T与第1、第2气缸121SU21T的紧密性、气密性下降的问题。
[0012]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成,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具有能够由铆接机进行冲头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且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底部不会变形的下、上端板的回转式压缩机。
[00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为在上部设置冷媒排出部且在下部侧面设置冷媒吸入部的被密封的纵置式壳体;压缩部,配置于上述压缩机壳体下部,其具备:气缸,其为环状;端板,其用于封闭上述气缸端部,具有轴承部及排出阀部;环状活塞,其嵌合于由上述轴承部支撑的旋转轴的偏心部,沿着上述气缸的气缸内壁在该气缸内部公转且与上述气缸内壁之间形成工作室;和叶片,其从上述气缸的叶片槽内向上述工作室内突出并与上述环状活塞抵接而将上述工作室划分成吸入室和压缩室;其中,通过上述吸入部吸入冷媒并使其通过上述压缩机壳体内部再从上述排出部排出冷媒;以及电动机,其配置于上述压缩机壳体上部,通过上述旋转轴驱动上述压缩部,所述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端板设置槽部,该槽部用于收纳构成上述排出阀部的簧片阀式的排出阀及排出阀压板,其通过铆钉安装在槽部中,在该槽部设置铆钉侧扩径部,该铆钉侧扩径部形成为上述槽部底侧较窄而该底侧以外部分较宽的半圆形阶梯状。
[0014]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下部贮存有润滑油,在所述槽部设置所述铆钉侧扩径部以使对所述铆钉进行铆接的冲头不形成干扰。
[0015]本发明优选,将所述槽部的到底部的深度设为hm、到所述半圆形阶梯状阶部的深度设为hz、所述排出阀的厚度设为tv、所述排出阀压板的厚度设为t。,其满足以下关系:hm — (tv + 0.4t0) = hz = hm — (tv + 0.8t。)。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获得能够由铆接机进行冲头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且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底部不发生变形这样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0018]图2是对实施例的第1、第2压缩部进行俯视的横断面图。
[0019]图3是安装了实施例的第1、第2排出阀及第1、第2排出阀压板后的上、下端板的局部俯视图。
[0020]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局部截面图。
[0021]图5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局部截面图。
[0022]图6是与表示因铆接而导致第1、第2排出阀压板变形的图5相同的图。
[0023]图7是安装了第1、第2排出阀及第1、第2排出阀压板的以往的上、下端板的局部俯视图。
[0024]图8是沿着图7的C-C线的局部断面图。[0025]图9是表示通过铆接机进行冲头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的立体图。
[0026]符号的说明
[0027]1:回转式压缩机
[0028]10:压缩机壳体
[0029]11:电动机
[0030]12:压缩部
[0031]15:旋转轴
[0032]16:供油管
[0033]25:储液器
[0034]31S:第I低压连接管(低压连接管)
[0035]31T:第2低压连接管(低压连接管)
[0036]101:第I贯穿孔(贯穿孔)
[0037]102:第2贯穿孔(贯穿孔)
[0038]104:第I吸入管(吸入管、吸入部)
[0039]105:第2吸入管(吸入管、吸入部)
[0040]107:排出管(排出部)
[0041]111:定子
[0042]112:转子
[0043]12S:第I压缩部(压缩部)
[0044]12T:第2压缩部(压缩部)
[0045]121S:第I气缸(气缸)
[0046]121T:第2气缸(气缸)
[0047]122S:第I侧方突出部(侧方突出部)
[0048]122T:第2侧方突出部(侧方突出部)
[0049]123S:第I气缸内壁(气缸内壁)
[0050]123T:第2气缸内壁(气缸内壁)
[0051]124S:第I弹簧孔(弹簧孔)
[0052]124T:第2弹簧孔(弹簧孔)
[0053]125S:第I环状活塞(环状活塞)
[0054]125T:第2环状活塞(环状活塞)
[0055]127S:第I叶片(叶片)
[0056]127T:第2叶片(叶片)
[0057]128S:第I叶片槽(叶片槽)
[0058]128T:第2叶片槽(叶片槽)
[0059]129S:第I压力导入路(压力导入路)
[0060]129T:第2压力导入路(压力导入路)
[0061]130S:第I工作室(工作室)
[0062]130T:第2工作室(工作室)
[0063]131S:第I吸入室(吸入室)[0064]131T:第2吸入室(吸入室)
[0065]133S:第I压缩室(压缩室)
[0066]133T:第2压缩室(压缩室)
[0067]135S:第I吸入孔(吸入孔)
[0068]135T:第2吸入孔(吸入孔)
[0069]136:冷媒通路
[0070]140:中间隔板
[0071]151:副轴部
[0072]152S:第I偏心部(偏心部)
[0073]152T:第2偏心部(偏心部)
[0074]153:主轴部
[0075]160S:下端板(端板)
[0076]160T:上端板(端板)
[0077]161S:副轴承部(轴承部)
[0078]161T:主轴承部(轴承部)
[0079]163S:第I槽部(槽部)
[0080]163T:第2槽部(槽部)
[0081]163Sa:第I铆钉侧扩径部(铆钉侧扩径部)
[0082]163Ta:第2铆钉侧扩径部(铆钉侧扩径部)
[0083]163Sb:第I排出孔侧扩径部(排出孔侧扩径部)
[0084]163Tb: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排出孔侧扩径部)
[0085]163Saa、163Taa、163Sbb、163Tbb:阶部
[0086]170S:下消音罩(消音罩)
[0087]170T:上消音罩(消音罩)
[0088]175:贯通螺栓
[0089]180S:下消音室(消音室)
[0090]180T:上消音室(消音室)
[0091]190S:第I排出孔(排出孔)
[0092]190T:第2排出孔(排出孔)
[0093]200S:第I排出阀(排出阀)
[0094]200T:第2排出阀(排出阀)
[0095]201S:第I排出阀压板(排出阀压板)
[0096]201T:第2排出阀压板(排出阀压板)
[0097]201Sa、201Ta:上部
[0098]203S:第I铆钉(铆钉)
[0099]203T:第2铆钉(铆钉)
[0100]203Sa:第I铆接部(铆接部)
[0101]303Ta:第2铆接部(铆接部)
[0102]252:储液器固定架[0103]253:储液器固定箍
[0104]255:系统连接管
[0105]R:第1、第2压力导入路的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06]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该实施例限定。
[0107](实施例)
[0108]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图2是对实施例的第1、第2压缩部进行俯视的横断面图。
[0109]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I具备:压缩部12,其配置在密闭且纵置的圆筒状的压缩机壳体10的下部;及电动机11,其配置在压缩机壳体10的上部,通过旋转轴15驱动压缩部12。
[0110]电动机11的定子111形成为圆筒状,热装固定于压缩机壳体10的内周面。电动机11的转子112配置于圆筒状的定子111的内部,热装固定于将电动机11和压缩部12机械性连接的旋转轴15上。
[0111]压缩部12具备第I压缩部12S、及与第I压缩部12S并列配置且层叠于第I压缩部12S上侧的第2压缩部12T。如图2所示,第1、第2压缩部12S、12T具备环状的第1、第2气缸121S、121T,在第1、第2侧方突出部122S、122T上辐射状地设置第1、第2吸入孔135S、135T、第 1、第 2 叶片槽 128S、128T。
[0112]如图2所示,在第1、第2气缸121S、12IT中,与电动机11的旋转轴15同心地形成有圆形的第1、第2气缸内壁123SU23T。在第1、第2气缸内壁123SU23T内侧空间分别配置外径小于气缸内径的第1、第2环状活塞125SU25T,并且在第1、第2气缸内壁123S、123T与第1、第2环状活塞125SU25T之间形成有将冷媒气体吸入、压缩后排出的第1、第2工作室 130S、130T。
[0113]在第1、第2气缸121S、121T中,从第1、第2气缸内壁123S、123T沿径向形成有跨度为整个气缸高度的第1、第2叶片槽128SU28T,平板状的第1、第2叶片127SU27T分别自由滑动地嵌合在第1、第2叶片槽128SU28T内。
[0114]如图2所示,在第1、第2叶片槽128S、128T的深部,以从第1、第2气缸121S、121T的外周部连通至第1、第2叶片槽128SU28T的方式形成有第1、第2弹簧孔124SU24T。在第1、第2弹簧孔124SU24T,插入有推压第1、第2叶片127S、127T背面的叶片弹簧(未图示)。回转式压缩机I起动时,通过该叶片弹簧的返弹力而使第1、第2叶片127SU27T从第1、第2叶片槽128S、128T内向第1、第2工作室130SU30T内突出,其前端抵接于第1、第2环状活塞125SU25T的外周面,第1、第2工作室130SU30T由第1、第2叶片127SU27T划分成第1、第2吸入室131S、131T和第1、第2压缩室133S、133T。
[0115]此外,在第1、第2气缸121SU21T中,形成有第1、第2压力导入路129S、129T,其通过图1所示的开口部R将第1、第2叶片槽128SU28T的深部和压缩机壳体10内部连通来导入压缩机壳体10内的压缩冷媒气体,通过冷媒气体的压力对第1、第2叶片127SU27T施加背压。[0116]在第1、第2气缸121S、121T中,为了将冷媒从外部吸入第1、第2吸入室131S、131T而设有使第1、第2吸入室131S、131T与外部连通的第1、第2吸入孔135S、135T。
[0117]此外,如图1所示,在第I气缸121S与第2气缸121T之间配置有中间隔板140,将第I气缸121S的第I工作室130S和第2气缸121T的第2工作室130T划分并封闭。在第I气缸121S的下端部配置有下端板160S,将第I气缸121S的第I工作室130S封闭。另夕卜,在第2气缸121T的上端部配置有上端板160T,将第2气缸121T的第2工作室130T封闭。
[0118]在下端板160S中,形成有副轴承部161S,旋转轴15的副轴部151由副轴承部161S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端板160T中形成有主轴承部161T,旋转轴15的主轴部153由主轴承部16IT旋转自如地支撑。
[0119]旋转轴15具备相互错开180°相位而偏心的第I偏心部152S和第2偏心部152T,第I偏心部152S旋转自如地嵌合于第I压缩部12S的第I环状活塞125S中,第2偏心部152T旋转自如地嵌合于第2压缩部12T的第2环状活塞125T中。
[0120]若旋转轴15转动,则第1、第2环状活塞125SU25T沿着第1、第2气缸内壁123S、123T在第1、第2气缸121SU21T内部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进行公转,第1、第2叶片127S、127T跟随其进行往复运动。由于该第1、第2环状活塞125SU25T及第1、第2叶片127S、127T的运动,第1、第2吸入室131SU31T及第1、第2压缩室133SU33T的容积连续发生变化,压缩部12将冷媒气体连续地吸入、压缩并排出。
[0121]如图1所示,在下端板160S下侧配置有下消音罩170S,其与下端板160S之间形成下消音室180S。并且,第I压缩部12S朝向下消音室180S开口。即,在下端板160S的第I叶片127S附近设置有将第I气缸121S的第I压缩室133S与下消音室180S相连通的第I排出孔190S(参照图2),在第I排出孔190S配置有防止压缩冷媒气体逆流的簧片阀式第I排出阀200S。
[0122]下消音室180S是形成为环状的I个空间,是连通路径的一部分,该连通路径通过贯通下端板160S、第I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第2气缸121T及上端板160T的冷媒通路136 (参照图2)而使第I压缩部12S的排出侧与上消音室180T内部连通。下消音室180S使排出冷媒气体的压力脉动降低。此外,叠加于第I排出阀200S以限制第I排出阀200S的挠曲开阀量的第I排出阀压板201S,与第I排出阀200S —起通过铆钉固定。第I排出孔190S、第I排出阀200S及第I排出阀压板201S构成了下端板160S的第I排出阀部。
[0123]如图1所示,在上端板160T的上侧配置有上消音罩170T,其与上端板160T之间形成上消音室180T。在上端板160T的第2叶片127T附近设置有将第2气缸121T的第2压缩室133T和上消音室180T相连通的第2排出孔190T(参照图2),在第2排出孔190Τ配置有防止压缩冷媒气体逆流的簧片阀式第2排出阀200Τ。此外,叠加于第2排出阀200Τ以限制第2排出阀200Τ的挠曲开阀量的第2排出阀压板201Τ,与第2排出阀200Τ —起通过铆钉固定。上消音室180Τ使排出冷媒的压力脉动降低。第2排出孔190Τ、第2排出阀200Τ及第2排出阀压板201Τ构成了上端板160Τ的第2排出阀部。关于第1、第2排出阀部的详细说明将在下文叙述。
[0124]第I气缸121S、下端板160S、下消音罩170S、第2气缸121Τ、上端板160Τ、上消音罩170Τ及中间隔板140通过多个贯通螺栓175等连结为一体。在通过贯通螺栓175等连结为一体的压缩部12中,上端板160T的外周部通过点焊固结于压缩机壳体10,从而将压缩部12固着在压缩机壳体10上。
[0125]在圆筒状的压缩机壳体10的外周壁,为了使第1、第2吸入管104、105通过而沿着轴向隔开间距地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1、第2贯穿孔101、102。此外,在压缩机壳体10的外侧部,通过储液器固定架252及储液器固定箍253来保持由独立的圆筒状密闭容器形成的储液器25。
[0126]在储液器25的顶部中心连接有与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相连接的系统连接管255,在设于储液器25底部的底部贯通孔257,连接有一端延伸设置至储液器25内部上方,另一端连接到第1、第2吸入管104、105的第1、第2低压连接管31S、31T。
[0127]经由储液器25将制冷循环的低压冷媒导入第1、第2压缩部12S、12T中的第1、第2低压连接管31S、31T,通过作为吸入部的第1、第2吸入管104、105而与第1、第2气缸121S、121T的第1、第2吸入孔135S、135T(参照图2)连接。即,第1、第2吸入孔135SU35T并列连接到制冷循环的蒸发器。
[0128]在压缩机壳体10的顶部连接有作为排出部的排出管107,其与制冷循环连接并向制冷循环的冷凝器一侧排出高压冷媒气体。即,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与制冷循环的冷凝器连接。
[0129]在压缩机壳体10内封入有大约到达第2气缸121T高度的润滑油。此外,润滑油通过插入至旋转轴15下部的叶片泵(未图示)从安装于旋转轴15下端部的供油管16吸取上来并在压缩部12中循环,其在对滑动部件进行润滑的同时对压缩部12的微小间隙进行密封。
[0130]接着,参照图3?图6对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I的特征性结构即第1、第2排出阀部进行说明。图3是安装了实施例的第1、第2排出阀及第1、第2排出阀压板的上、下端板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局部断面图,图5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局部断面图,图6是与表示因铆接导致第1、第2排出阀压板变形的图5相同的图。
[0131]如图3?图6所示,在回转式压缩机I的压缩部12 (参照图1)的下端板160S及上端板160T形成有第1、第2槽部163S、163T,该第1、第2槽部163S、163T用于收纳打开或关闭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 (参照图4)的簧片阀式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及第
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其通过第1、第2铆钉203S、203T安装在第1、第2槽部163S、163T的底部。
[0132]第1、第2槽部163SU63T的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侧的直径(宽度)被扩大而形成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163Sb、163Tb,第1、第2铆钉203S、203T —侧的直径(宽度)也被扩大而形成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
[0133]如图5所示,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及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通过穿过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第1、第2铆钉孔191S、191T及各自铆钉孔的第1、第2铆钉203S、203T而安装在第1、第2槽部163SU63T的底部。
[0134]将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163Sb、163Tb的直径(宽度)扩大是为了形成从第1、第2排出孔190SU90T排出并推开簧片阀式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而喷出的压缩冷媒气体的流路。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163Sb、163Tb的铆钉相向侧形成有阶部163Sbb、163Tbb,进一步扩大流路。[0135]第1、第2槽部163S、163T的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如图5所示,形成底侧较窄而底侧以外部分较宽的半圆形阶梯状。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底侧直径(宽度)Hd比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的宽度宽0.2mm左右。
[0136]为了通过铆接机对第1、第2铆接部203Sa、203Ta进行铆接而使冲头P(参照图9)进行以第1、第2铆钉203S、203T的中心轴Z为中心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描绘出圆锥形花瓣状轨迹Y的运动)时,使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底侧以外部分的直径(宽度)Ha比底侧的直径(宽度)Hd大出30~40%,以使冲头P对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内壁部不形成干扰。
[0137]为了防止积存于第1、第2排出孔190S、190T(参照图4)内的压缩冷媒气体向第1、第2工作室130SU30T (参照图2)逆流而导致冷媒压缩的体积效率下降,使第1、第2槽部163S、163T(包括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及第1、第2排出孔侧扩径部163Sb、163Tb)的底部的厚度ts尽可能地薄。
[0138]此外,如图5所示,将第1、第2槽部163S、163T(包括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到底部的深度设为hm、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到半圆形阶梯状阶部163Saa、163Taa的深度设为hz、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的厚度设为tv (参照图4)、第 1、第 2 排出阀压板 201S、201T 的厚度设为 UiShm—(tv + 0.4t0)^ hz ^ hm-(tv + 0.8t。)的关系。也就是说,将从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底部到阶部163Saa、163Taa的高度设为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的厚度t。的40~80%的高度(第1、第2排出阀200S、200T的厚度tv因为薄而可忽略)。
[0139]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第1、第2排出阀部的结构,将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底侧的直径(宽度)Hd变窄至与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的宽度大体相同,因此在通过冲头P对第1、第2铆钉203S、203T的第1、第2铆接部203Sa、203Ta进行铆接时,即使承受铆接负荷也不会产生弯曲应力而使底部变形。
[0140]此外,由于使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底侧以外部分的直径(宽度)Ha比底侧的直径(宽度)Hd大出30~40%,因此能够通过铆接机进行冲头的螺旋放射状轴运动。
[0141]此外,如图6所示,通过冲头P对第1、第2铆钉203S、203T的第1、第2铆接部203Sa、203Ta进行铆接时,即使第1、第2排出阀压板201S、201T的上部201Sa、201Ta被压坏而向侧部突出,因上部201Sa、201Ta位于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的半圆形阶梯状阶部163Saa、163Taa的上侧,因此不会挤压并扩大第1、第2铆钉侧扩径部163Sa、163Ta内壁而使下、上端板160S、160T产生变形。
[0142]以上,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了具备第1、第2压缩部12S、12T的双回转式压缩机1,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压缩部为I个的单回转式压缩机、以第2压缩部进一步压缩第I压缩部的排出冷媒的2段压缩回转式压缩机等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壳体,为在上部设置冷媒排出部且在下部侧面设置冷媒吸入部的被密封的纵置式壳体; 压缩部,配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下部,其具备:气缸,其为环状;端板,其用于封闭所述气缸端部,具有轴承部及排出阀部;环状活塞,其嵌合于由所述轴承部支撑的旋转轴的偏心部,沿着所述气缸的气缸内壁在该气缸内部公转且与所述气缸内壁之间形成工作室;和叶片,其从所述气缸的叶片槽内向所述工作室内突出并与所述环状活塞抵接而将所述工作室划分成吸入室和压缩室,其中,通过所述吸入部吸入冷媒并使其通过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再从所述排出部排出冷媒;以及 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上部,通过所述旋转轴驱动所述压缩部, 所述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板设置槽部,该槽部用于收纳构成所述排出阀部的簧片阀式的排出阀及排出阀压板,其通过铆钉安装在槽部中,在该槽部设置铆钉侧扩径部,该铆钉侧扩径部形成为所述槽部底侧较窄而该底侧以外部分较宽的半圆形阶梯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下部贮存有润滑油, 在所述槽部设置所述铆钉侧扩径部以使对所述铆钉进行铆接的冲头不形成干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槽部的到底部的深度设为hm、到所述半圆形阶梯状阶部的深度设为hz、所述排出阀的厚度设为tv、所述排出阀压板的厚度设为t。,其满足以下关系:
hm — (tv + 0.4t0) = hz = hm — (tv + 0.8t。)。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3711698SQ20131026823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大村孝之, 森下卓 申请人: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