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7659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螺旋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螺旋泵,包括壳体和壳体两端相连的上盖和下盖,壳体内设有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上分别固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两齿轮上的齿条均为V字型且形状对称,两轴上均套设有轴套,主动轴一端伸出壳体外并与电机相连,主动轴另一端和从动轴两端分别与轴承相连,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以及与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相通的下分油口和上分油口,上盖和下盖上分别开设有轴承孔和油槽,油槽一端与轴承孔相通,油槽另一端与下分油口相通。当主动齿轮带着从动齿轮做啮合运动时,两齿轮两端产生的轴向分力方向相反且各自自行抵消,使得螺旋泵无震动,噪音低,不会使轴套端面磨损,避免了螺旋泵内产生内泄和密封失效现象,保证了螺旋泵的容积效率。
【专利说明】螺旋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泵。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螺旋泵中的转子大都采用双圆弧正弦曲线齿轮,与渐开线直齿齿轮泵和其它直齿轮泵相比,该螺旋泵具有排出液体流量平稳,脉动小,无困油,容积效率高,可耐受更高的转速,其额定转速可高达3500转/每分钟以上,输出压力可高达250KG以上,且基本无震动,具有噪音低、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等诸多优点。但螺旋泵在工作时会在圆弧齿轮上产生一个轴向分力,该轴向分力直接作用在密封轴套端面,产生严重摩损,从而增大圆弧齿轮端面与轴套之间的轴向间隙,导致该螺旋泵产生内泄,容积效率迅速降低而损坏。为解决螺旋泵轴向间隙增大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螺旋泵的结构上进行了柔性改进。第一个措施是:在螺旋泵后端盖内侧端面上与密封轴套底部相对应位置开设一条相连的三分之二半环周型油槽,该油槽与出油口(高压侧)相通,当密封轴套与圆弧齿轮接触端面因摩擦出现间隙增大时,油槽压力将轴套推向圆弧齿轮,使轴套与齿轮两接触端面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达到轴向补偿,防止轴向内泄,并保证该螺旋泵原有的容积效率,当轴套端面或齿轮端面摩损量过大时,其轴向间隙就会超过半环周油槽周围的密封圈高度,油槽内的压力油就会泄漏,无法产生推力继续进行补偿,则轴向间隙不断增大产生内泄,同时容积也随之不断降低。为了减小齿轮端面与轴套端面之间的摩擦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二套改进方案,其方案是:在后端盖内的侧端面上正对着齿轮轴端面的位置(也就是半环周油槽的两个圆心上),设置了一对活塞孔且和半环周油槽,半环周油槽同样与出油口高压侧相通,在两个活塞孔内各放置一枚活塞(也称浮珠),油压通过活塞给齿轮轴端面施加一个与齿轮轴向力相反的推力。此两套方案的复合,可将大部分轴向力抵消,应用在恒定转速的驱动设备上时,暂时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但如应用在转速变化较大的驱动设备上时(如:变频电动机,伺服电动机,调速电动机),该活塞推力总是滞后于齿轮的轴向分力,造成该转子齿轮轴向分力成冲击状作用于轴套端面,使其磨擦力变得更大更加复杂,可迅速导致轴套端面磨损,仍无法从根本上去消除其由此产生的磨擦力,不能有效的防止螺旋泵因内泄所导致的损坏,另外浮珠在活塞孔内时间一长,活塞孔也会磨损变大造成内泄,上述两种改进结构的螺旋泵,特别是应用在以伺服驱动的塑胶机械液压系统中,由此所造成的内泄损坏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噪音低、不会产生内泄现象和容积效率高的螺旋泵。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螺旋泵,包括一上盖、一下盖和一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和上盖密封相连,所述壳体下端和所述下盖密封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主动轴和一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固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均套设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主动轴、从动轴、主动齿轮端面和从动齿轮端面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主动轴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并与一电机相连,所述主动轴另一端和所述从动轴两端分别与一轴承相连,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油口、一出油口以及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相通的一下分油口和一上分油口,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分别开设有一轴承孔和一油槽,所述油槽一端与所述轴承孔相通,所述油槽另一端与所述下分油口相通,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均为V字型,且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形状对称。
[0005]具体地,所述主动齿轮上的V字型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V字型齿条均由两段形状对称且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圆弧正弦曲线齿构成。
[0006]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均设置有七个。
[0007]由于主动齿轮上的V字型齿条和从动齿轮上的V字型齿条均由两段形状对称且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圆弧正弦曲线齿构成,所以当主动齿轮带着从动齿轮做啮合运动时,无论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两端所产生的轴向分力方向总是相反且各自自行抵消,无震动,噪音低,能应用在转速变化较大的驱动设备上(如变频电动机,伺服电动机,调速电动机),不会使轴套端面磨损,避免了螺旋泵内产生内泄和密封失效现象,并保证了螺旋泵的容积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泵的示意图;
[0010]图2是沿图1中的A-A方向的剖示图;
[0011]图3是图1中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0012]图4是图1中的主动齿轮的示意图;
[0013]图5是图1中的从动齿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如图f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泵,包括一上盖1、一下盖2和一壳体3,壳体3上端和上盖I密封相连,壳体3下端和下盖2密封相连,壳体3内设有一主动轴4和一从动轴5,主动轴4和从动轴5上分别固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6和从动齿轮7,主动轴4与从动轴5上均套设有固定在壳体3上的轴套8,轴套8与主动轴4、从动轴
5、主动齿轮6端面和从动齿轮7端面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主动轴4 一端伸出壳体3外并与一电机(未不出)相连,主动轴4另一端和从动轴5两端分别与一轴承9相连,壳体3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油口 10、一出油口 11以及与进油口 10和出油口 11分别相通的一下分油口 12和一上分油口 13,上盖I和下盖2上分别开设有一轴承孔14和一油槽15,油槽15 —端与轴承孔14相通,油槽15另一端与下分油口 12相通,主动齿轮6上的齿条61和从动齿轮7上的齿条71均为V字型,且主动齿轮6上的齿条61和从动齿轮7上的齿条71形状对称。
[0016]具体地,所述主动齿轮6上的V字型齿条61和从动齿轮7上的V字型齿条71均由两段形状对称且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圆弧正弦曲线齿构成。
[0017]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均设置有七个,可以实现最佳的机械传动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泵的工作原理为:当电机带动螺旋泵上的主动轴4转动时,主动轴4上的主动齿轮6带动从动轴5上的从动齿轮7转动,由于主动齿轮6上的V字型齿条61和从动齿轮7上的V字型齿条71均由两段形状对称且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圆弧正弦曲线齿构成,所以当主动齿轮6带着从动齿轮7做啮合运动时,无论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主动齿轮6和从动齿轮7两端所产生的轴向分力方向总是相反且各自自行抵消,使得螺旋泵无震动,噪音低,能应用在转速变化较大的驱动设备上(如变频电动机,伺服电动机,调速电动机),不会使轴套8端面磨损,避免了螺旋泵内产生内泄和密封失效现象,并保证了螺旋泵的容积效率。
[001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泵,包括一上盖、一下盖和一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和上盖密封相连,所述壳体下端和所述下盖密封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主动轴和一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固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均套设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主动轴、从动轴、主动齿轮端面和从动齿轮端面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主动轴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并与一电机相连,所述主动轴另一端和所述从动轴两端分别与一轴承相连,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油口、一出油口以及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相通的一下分油口和一上分油口,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分别开设有一轴承孔和一油槽,所述油槽一端与所述轴承孔相通,所述油槽另一端与所述下分油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均为V字型,且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形状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上的V字型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V字型齿条均由两段形状对称且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圆弧正弦曲线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上的齿条和所述从动齿轮上的齿条均设置有七个。
【文档编号】F04C2/18GK203702551SQ20142010014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肖计振, 高林发 申请人:肖计振, 高林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