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943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等用的压缩机,尤其涉及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
众所周知,空调器中常用的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的代表结构如后述图8、图9所示,图8为纵剖面图,图9为表示主要压缩构造部的横剖面图。在图8、图9中,压缩机具备设于密闭容器101内部的电动机102和用此电动机102驱动的压缩部103。用配置在气缸体111的两侧的主轴承108与副轴承109支承与电动机102连接的压缩部103的驱动轴106。电动机102具备定子104、转子105以及驱动轴106。在具备气缸119的气缸体111的内侧,将外装在相对驱动轴106的主轴偏心的曲柄部107上的滚子110配置靠近气缸119的内壁。如此,形成压缩室115。在气缸体111的导向槽112内配置叶片114和通过叶片114的顶端对滚子110施加弹力的弹簧装置113,将压缩室115划分为吸入侧与压缩侧。在气缸体111上以叶片114为界设置在气缸119上开口的吸入口116与排出口117。使贮存低压制冷剂用储气器160与吸入口116相连。
然而,这种具有一个压缩室115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存在因压缩转矩变动大、因而振动大、压缩机配管易破损的课题。
为解决此课题,如后述图10所示,提出了在气缸219内具备两个压缩室的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在图10中,分别在设于气缸体211上的第1导向槽220内配置第1叶片221与第1弹簧装置222,在第2导向槽223内配置第2叶片224与第2弹簧装置225。这样,具备第1压缩室226与第2压缩室227。在第1压缩室226上开设第1吸入口228与第1排出口229,在第2压缩室227上开设第2吸入口230与第2排出口231。
在具备上述两个叶片结构的压缩机中,后述图11表示轴转角与所需转矩的关系。如图11所示,驱动轴206每转的压缩转矩作用范围被分为二,压缩机的振动比图8所示结构的压缩机减少一半,这样的结构已刊载在日本专利特开昭63-208688号公报上。
此外,在上述气缸体211上具备第1吸入口228与第2吸入口230的压缩机,例如如后述图12所示、形成在吸入侧上配置第1储气器218与第2储气器214的结构。
为了使吸入管系简化,日本专利特开平1-249977号公报上提出如后述图13所示结构。在图13中,使储气器350贯穿密闭容器301、与一边的第1压缩室的吸入口349a相连。使吸入口349a通过密闭容器301内的连通管363与另一边的第2压缩室的吸入口349b连通。使进入第2压缩室的通路迂回连通到第2压缩室。构成连通管363从支承驱动轴336的主轴承334的轴承轮毂部迂回的结构。就是,进入第2压缩室的通路长度比进入第1压缩室通路长度长。此外,通过把从储气器350吸引出的气体向两条路径分流、分别进入第1压缩室与第2压缩室。在此场合,形成的两分流的气流不均等。在这样的传统结构中,如下所述,存在基于吸入气体流动的第1课题。在一气缸体内配置两个叶片而在气缸内形成两个压缩室的压缩机原理如图6所示。就是,图6(a)中斜线所示的空间表示压缩室的最大吸入行程容积的状态。图6(b)中斜线所示的空间表示在压缩室的最小吸入行程容积状态吸入口即将被关闭的压缩室,图6(a)中从最大吸入行程容积状态缩小。此吸入行程容器的减少意味吸入气体通过吸入口向吸入管系倒流。图6(c)中斜线所示的空间表示吸入口关闭、实质上开始压缩的状态。图6(d)中斜线所示的空间表示压缩室压力上升的结果通过排出口与排出阀从压缩室排出的状态。在这样的吸入、压缩行程中产生吸入气体的流入与倒流。因此,在如图13所示的向两吸入路径的不均匀分流、该两分流路径的通路长度不等的结构中,吸入通路中所产生的脉动相互干涉,其结果使吸入通路阻力增大,存在压缩效率显著降低的课题。
此外,也存在如下的第2课题。
后述图7表示各压缩行程中各气缸内的压力状态。图7(a)中的面临气缸内第2叶片24两侧的压力均为低压,面临气缸内第1叶片221的一侧为低压,另一侧为高压。因此,第2叶片224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因受作用于第2叶片224上的第2弹簧装置225的弹性力和在排出压力与吸入压力间形成的压差力的两种力的作用而接触。
另一方面,第1叶片221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受作用于第1叶片221的第1弹簧装置222的弹性力和作用于第1叶片221的滚子侧顶端、因来自气缸内侧的制冷剂压力分布产生的力(基于压缩中压力分布比率与吸入压力分布比率的力)与因排出压力引起的力之间的压差力的合力的作用而接触。此第1叶片221与滚子210的接触力和图9中的叶片114与滚子110的接触力相同。
图7(b)中面临气缸内的第1叶片221与第2叶片224两侧压力均为低压(吸入压力)。因此,第1叶片221与第2叶片224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承受与图7(a)中第2叶片224相同的力的作用而接触。
图7(c)中面临气缸内的第1叶片221的两侧压力均为低压,面临气缸内的第2叶片224的压力一侧为低压另一侧为高压。因此,第1叶片221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因承受与图7(a)中的叶片224相同的力的作用而接触。第2叶片224因承受与图7(a)中的第1叶片221相同的力的作用而与滚子210接触。图7(d)中面临气缸内的第1叶片221与第2叶片224的两侧压力均为低压(吸入压力)。因此,第1叶片221与第2叶片224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因承受与图7(a)中的第2叶片224相同的力的作用而接触。就是,在图7(d)、图7(a)和图7(b)间,换言之,在曲柄部207旋转180°期间,第2叶片224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因作用于第2叶片224的弹性力和因排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压差引起的两种力的作用而接触。
另一方面,在图7(b)、图7(c)和图7(d)间,换言之,在曲柄部207旋转180°期间,第1叶片221的滚子侧顶端与滚子210因作用于第1叶片221的第1弹簧装置222的弹性力和因排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压差引起的两种力的作用而接触。其结果,由于第1叶片221与第2叶片224的滚子侧顶端比图7中的叶片114的场合与滚子210的接触力大,使传统的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过早磨损。从而存在第1叶片221、第2叶片224以及滚子210的耐久性低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使叶片与滚子的耐久性显著提高、长时期保持优良压缩效率的旋转式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具备(a)电动机;(b)设置于密闭容器中的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包含(1)含有具有圆筒状内面的气缸的气缸体,(2)与连接于上述电动机驱动轴相连、沿上述气缸内面移动的滚子,(3)从上述气缸体向上述气缸内伸缩、与上述滚子的外面滑动接触的多个叶片,(4)由上述气缸体内面、上述滚子外面及上述多个叶片包围的多个压缩室,上述各压缩室分别具有各自的吸入口与排出口;(c)与上述各压缩室的各吸入口分别相连的消音室;(d)在上述各吸入口与上述消音室间分别设置的各通路;以及(e)与上述消音室连通的外部配管;其特点在于,上述各通路具有相互相等的长度。
适宜使上述各通路相邻通路间的距离相等。
此外,适宜使上述滚子具有内侧滚子与设置在上述内侧滚子外侧上的外侧滚子,上述内侧滚子的外周面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上述多个叶片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能提高压缩效率,并显著降低通路的振动、防止配管机构破损。进而,能显著提高叶片与滚子的耐久性、长时间保持优良的压缩效率。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的纵剖面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沿图1的102A-102B线剖切的横剖面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5为表示上述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的横剖面图,图6为说明压缩机压缩原理的图,图7为说明压缩机各压缩行程的各汽缸内压力状态的图,图8为传统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纵剖面图,图9为图8所示压缩机的压缩部的横剖面图,图10为另一传统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压缩部的横剖面图,图11为图10所示压缩机负荷转矩变动特性图,图12为图8所示压缩机的横剖面图,图13为上述另一传统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以下,参照


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1图1表示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的纵剖面。图1中,在密闭容器1内的上部配置电动机2,在下部配置压缩部3。与压缩机外部管系相连的排出管49与电动机2的上部空间相连。在密闭容器1的底外部配置与压缩机3的吸入侧连通的消音室50,吸入管51与清音室50相连。压缩部3通过用内接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主轴承8与副轴承9将汽缸体11夹持固定。与电动机2的转子5相连的驱动轴6由主轴承8与副轴承9支承、将滚子10嵌装在驱动轴6的曲柄部7上。如图3所示,在设置于汽缸体11上的第1导向槽12内安装第1叶片14。用第1弹簧装置13使第1叶片14的顶端压接在滚子10上。此外,在其相反侧位置上设置的导向槽23内安装第2叶片24,用第2弹簧装置25使第2叶片24的顶端压接在滚子10上。在用第1叶片14与第2叶片24分隔的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上开设第1吸入口28与第2吸入口30,而在汽缸体11的副轴承9的安装面一侧、以对称位置在汽缸壁面上设缺口部。此外,在汽缸体11的主轴承8的安装面一侧、以对称位置配置第1排出口29与第2排出口31。由配置在主轴承8上的第1排出阀装置61、第2排出阀装置62以及排出导向部63构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一部分。与第1吸入口28连通的第1连通管64的一端同时面临第1压缩室26与第1吸入口28,此外,与第2吸入口30连通的第2连通管65的一端同时面临第2压缩室27与第2吸入口30,此外,第2连通管65的另一端沿轴向贯通副轴承9与密闭容器1的底部与消音室50连通。第1压缩室26与消音室50的通路具备第1连通管64。第2压缩室27与消音室50的通路具备第2连通管。将面临第1压缩室26的第1连通管64和面临第2压缩室27的第2连通管65的各开口端部配置成用滚子10的端部进行间歇开闭。在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和密闭容器1的底部与消音室50的外壁间分别进行银焊固定,构成可支承消音室50的结构。容纳电动机2的电动机室70的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用设置在电动机2的定子4外侧的冷却通路71连通。油槽35通向电动机70的下部空间。在进入消音室50的吸入管51的一部分上设置小孔36。此外,设置为固定密闭容器1与消音室50的辅助固定构件73与压缩机支承脚72。
现说明如上所述结构的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压缩机的动作。伴随与电动机2的转子5相连的驱动轴6的转动,按照图6所示的压缩原理,制冷剂气体在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分别被吸入、压缩,并且,该制冷剂气体经第1排出阀装置61、第2排出阀装置62、主轴承8以及排出导向部63的通路向电动机室70排出。制冷剂气体中所含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分离,返回至油槽35,残存的润滑油与制冷剂气体一起经排出管49向压缩机外部送出。在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导向部63通过时,主轴承8被冷却。
另一方面,从冷冻循环管系的低压侧、经吸入管51流入消音室50的制冷剂气体(含润滑油)与阻挡壁冲撞,然后,在改变其流动方向时,藉润滑油的惯性力将一部分润滑油分离,此后,经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交替流入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的吸入侧。在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中,按照图6中说明的吸入、压缩原理在吸入行程中吸入的制冷剂气体从第1连通管64、第2连通管65内出入。由于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均较短,且长度相等,使从与第1压缩室26连通的第1连通管64倒流的吸入制冷剂气体通过消音室50瞬间被吸入与第2压缩室27的吸入行程中连通的第2连通管65内。因此,使在消音室50内产生的吸入制冷剂气体的脉动被抑制。
此外,在制冷剂气体从第1压缩室26和第2压缩室27向消音室50倒流时,由于以不使制冷剂气体流动方向改变的形态,即第1连通管64的开口端同时面临第1压缩室26与第1吸入口28、第2连通管65的开口端同时面临第2压缩室27与第2吸入口30的形态,构成第1连通管64和第2连通管65,使制冷剂气体从第1压缩室26和第2压缩室向消音室排出时的通路阻力极小。其结果,在制冷剂气体从第1连通管64和第2连通管65倒流时,在第1压缩室26、第2压缩室27的吸入行程中的压力相等且均无升压。因在制冷剂气体从吸入管51通过时产生的负压使贮留于消音室50的底部的润滑油通过小孔36被吸上混入吸入制冷剂气体中。
若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第1压缩室26的第1吸入口28和第2压缩室27的第2吸入口30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间设置共同的消音室50,进而使在第1吸出口28与消音室50间的第1连通管64的长度和第2吸入口30与消音室50间的第2连通管65的长度大致相等。据此,在被吸入第1压缩室26和第2压缩室27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暂时向第1吸入口28与第2吸入口30倒流时,在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内产生形成180°相位、同等大小的脉动。因此,因脉动的影响对称地产生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的吸入效率与各压缩转矩的变动,因此,能使驱动轴6的一次转动期间的转矩变动分散。其结果,能提高电动机效率、减少压缩机管系的振动。
此外,通过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传播到消音室50的制冷剂气体的各脉动在消音室中衰减。就是从第1连通管64倒流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消音室50被第2连通管吸引、使从第1连通管64传播的制冷剂气体脉动衰减。其结果,由于制冷剂气体的脉动不通过吸入管51传播到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减小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的振动。
此外,由于吸入制冷剂气体不发生显著过供给作用,能防止过高的压缩负荷。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消音室50配置在副轴承9的一侧、同时将第1排出口29与第2排出口31配置在主轴承8的一侧,使主轴承8与电动机2的距离和传统型旋转式压缩机同样短,从而减小驱动轴6的弯曲变形。因此,能使因旋转驱动系统不均衡引起的压缩机的振动与轴承部的磨耗减少。
此外,由于能按任意的形态设置为吸收脉动所需必要空间的消音室50,故能提高脉动衰减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沿轴向贯通副轴承9设置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使到达消音室50的各吸入通路缩短,因此能使脉动的大小减少。其结果,能减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的振动、提高压缩机的吸入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消音室50配置在副轴承9一侧的密闭容器1的端壁外部,贯通密闭容器1的端壁,在第1吸入口28与消音室50间设置第1连通管64,在第2吸入口30与消音室50间设置第2连通管65,能使吸入通路缩短、防止对消音室50的加热和提高压缩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消音室50配置在副轴承9的一侧的密闭容器1的端壁外部、设置从副轴承9与密闭容器1的端壁贯穿的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使吸入通路更缩短化,能使在连通管64与连通管65的内部产生的脉动减小,同时能防止对吸入制冷剂气体的加热。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构成吸入通路的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主要将消音室50保持在密闭容器1上,能使向密闭容器1配设消音室50简单容易。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1连通管64与第1连通管65的向消音室50的开口位置配置成相对消音室50的中心大致对称,能加大消音室50的脉动衰减作用、减小吸入管系的振动。
根据上述实例,通过将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相连的吸入管51的最下游端配设在相对第1连通管64与第2连通管65的向消音室50的各开口部的共同的大致中心,能加大消音室50的脉动衰减作用、提高压缩效率以及减低吸入管系的振动。
实施例2图4表示在密闭容器80内设置消音室81的制冷剂压缩机结构。
用分隔件82将密闭容器80内部分隔成上部高压空间与下部消音室81。将分隔件82的外周和上部密闭容器80a的端部与下部密闭容器80b的端部一起进行焊接密封。将吸入管83的最下游端部设置在比与第1吸入口8连通的第1连通管84的下端部以及与第2吸入口30连通的第2连通管85的下端部还高的位置。从吸入管83流入消音室81的制冷剂气体因不进行润滑油分离、阻止其直接流入第1连通管84与第2连通管85。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相同。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密闭容器80的端壁与副轴承9之间配置分隔件82形成消音室81,能使各吸入通路为最短,能回避因在各吸入通路产生的脉动引起的弊病。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使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相连的吸入管的最下游端进入直至消音室的中央部,将此最下游端配设在比第1连通管与第2连通管向消音室的开口端高的上部,能防止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流入消音室的汽液混合制冷剂气体照原样流入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将第1叶片14与第2叶片24按等间隔配置在气缸体11上,然而,在将更多的叶片按等间隔配置的场合,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滚子10为具备内侧滚子10a与外侧滚子10b的双重滚子,内侧滚子10a的外周面能与外侧滚子10b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为在内侧滚子10a的侧面与主轴承8和副轴承9的侧面间不形成油膜,将内侧滚子10a的轴向尺寸设定比外侧滚子10b的轴向尺寸小,构成能将已向内侧滚子10a的内侧供给的润滑油向外侧滚子10b的内周面供给。将第1叶片14a安装在设置于气缸体11a上的第1导向槽12内,用弹簧装置13a将第1叶片14a的顶端向外侧滚子10b上按压。此外,将第2叶片24a安装在已设置在其相反侧位置的第2导向槽23内,用弹簧装置13a将第2叶片24a的顶端向外侧滚子10b上按压。已用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分隔的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中开通的第1吸入口28a与第2吸入口30a在已设于气缸体11a上的气缸15的内周面上开口。分别将第1排出口29与第2排出口31设置在分别与气缸体11a的主轴承8的安装面对称位置上。
现对如上构成的旋转活塞型旋转式制冷剂压缩机的润滑油流动、滚子10、第1叶片14a和第2叶片24a的动作进行说明。
采用组装入驱动轴6的内部的泵机构(未图示),已供入内侧滚子10a的内侧的润滑油藉第1压缩室26与第2压缩室27间的压差和离心力、经内侧滚子10a的侧面向外侧滚子10b的内侧供给。
此外,该润滑油也通过在内侧滚子10a的内外周面上贯通设置的油孔(未图示)向外侧滚子10b的内周面供给。用此供给的润滑油将内侧滚子10a与外侧滚子10b间的滑动接触面保持形成油膜的状态。第1叶片12a与第2叶片24c获得与排出压力起作用的油槽35相连的第1导向槽12与第2导向槽23内的润滑油压力与弹簧装置(线弹簧)13a的弹性压力被向外侧滚子10b的外周面上按压。如图7所示,朝向第1叶片12a施加的弹性力、随第1导向槽12的润滑油压力与第1压缩室6之间的压差而变化,朝向第2叶片24a施加的弹性力随第2导向槽23的润滑油压力与第2压缩室27间的压差而变化。就是,如已用图7所说明那样,作用于第1叶片12和第2叶片24上的弹性力无相互相等的时期,在驱动轴6转动一转期间,每半转、其弹性力的大小交替变化。在图5所示的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上,从两侧搂抱形态的外侧滚子10b的驱动轴6向旋转方向的旋转运动受到显著限制。如图5所示,在承受压缩过程中的第2压缩室27的压缩制冷剂气体压力的外侧滚子10b在被内侧滚子10a支承的同时,与内侧滚子10a间产生滑动。此外,支承内侧滚子10a的驱动轴6的曲柄部7在与内侧滚子10a间产生滑动。就是、驱动轴6的曲柄部7、内侧滚子10a、外侧滚子10b、第1叶片14a、第2叶片24a的各顶端相互间产生滑动。其结果,将外侧滚子10b与第1叶片14a的顶端间的滑动速度和外侧滚子10b与第2叶片24a维持极低速,防止发生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的顶端磨损。混入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附着在以极低速旋转的外侧滚子10b的外周面上,在与外侧滚子10b一起旋转的同时,逐渐供向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的顶端部,从而防止磨损。
根据如上所述实施例,滚子10由内侧滚子10a与外侧滚子10b的双重滚子构成,成为内侧滚子10a的外周面与外侧滚子10b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据此,与驱动轴6的曲柄部7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内侧滚子10a与外侧滚子10b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此外,外侧滚子10b承受分别与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的各顶端的摩擦阻力,在与内侧滚子10a间产生显著滑动作微小旋转运动。并且,在外侧滚筒10b与第1叶片14a和第2叶片24a的顶端间作微小滑动运动,能使外侧滚子10b的外周面与第2叶片14a、第2叶片24a的各顶端的磨损减低。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为使外侧滚子10b进行旋转运动,设定向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施加的弹性力。用此结构,通过外侧滚子10b进行旋转,把附着在外侧滚子10b的外周面上的润滑油逐渐送至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的各顶端滑动部、供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的顶端部润滑,能减少磨损。此外,上述实施例的滚子10为内侧滚子10a与外侧滚子10b的双重结构,然而,也可使滚子10具有3个以上滚子的三重以上结构,能获得与双重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气缸体11上配设第1叶片14a与第2叶片24a,然而,也可配设3个以上的叶片。在此场合,外侧滚子10b以更显著的低速进行旋转。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对制冷剂压缩机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对其它气体(例如氧、氮、氦、空气等)进行压缩的气体压缩机的场合,也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压缩机是在各压缩室的吸入口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间设置共同的消音室,同时把从各吸入口至消音室的吸入通路配置成大致具有相等长度。据此,在吸入各压缩室的一部分气体暂时向各吸气口倒流时,在吸入通路发生相位成180°、大小相等的脉动。因此脉动的影响对称地引起各压缩室的吸入效率及各压缩转矩的变动。从而能使在驱动轴每一转期间的转矩变动分散。其结果,能提高电动机效率、减低压缩机管系振动。
此外,使通过吸入通路传播至消音室的气体脉动在消音室里衰减,就是,从吸入通路倒流的气体通过消音室被另外的吸入通路吸引而使气体脉动衰减。其结果,由于不将吸入气体的脉动传向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使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的振动变小。
此外,由于不发生吸入气体显著的过供给作用,能防止产生过剩的压缩负荷。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将各吸入口与消音室间的各吸入通路配置成不使流体流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采用此结构,使吸入压缩室的一部分气体通过各吸入口向消音室倒流时的通路阻力小。因此,使残存于压缩室的气体升压极小。其结果能防止压缩效率降低。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在电动机相反侧的位置支承驱动轴且在与气缸体邻接的副轴一侧配置消音室,进而,在与副轴承一起支承驱动轴、且在设置于电动机一侧的主轴承一侧配置排出口与排出阀。采用此结构,即使是设置有消音室的结构,也能使主轴承与电动机的距离短、使驱动轴的变形小。因此,能使因旋转驱动系的不均衡所引起的压缩机振动以及轴承部的磨损变少。
此外,由于可将为吸收脉动所需必要空间的消音室按任意形态设置,能增大脉动衰减效果。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将吸入通路配设成沿轴向贯通副轴承。采用此结构,使至消音室的各吸入通路缩短,因此,减低了脉动大小。其结果,能降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的振动、提高压缩机的吸入效率。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通过在与副轴承相邻接一侧的气缸体端部、在气缸壁面上设置缺口部而形成向各压缩室开口的各吸入口,构成使该缺口部与吸入通路连接。采用此结构,使吸入压缩室的一部分气体在通过吸入口向消音室返回时的气体流动方向变化不大,因此,容易从压缩机向消音室排出。其结果,在压缩行程开始前的压缩室内吸入气体升压少,能抑制压缩效率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构成使吸入通路的端部同时面临缺口部与压缩室。采用此结构,当吸入压缩室的一部分气体在通过吸入口向消音室返回时,更容易从压缩室向消音室排出。其结果,在压缩行程开始前的压缩室内吸入气体几乎不产生升压,能防止压缩效率降低。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通过在密闭容器端壁与副轴承间配置分隔件形成消音室。采用此结构,能使各吸入通路长度最短,能抑制在各吸入通路处所产生的脉动、回避因脉动引起的弊病、提高压缩机效率并减低振动。
此外,本发明压缩机,将消音室配置在副轴承一侧的密闭容器端壁外部,使设置的吸入通路贯穿密闭容器的端壁。采用此结构,通过缩短吸入通路和防止消音室被加热而能提高压缩效率。
本发明压缩机,将消音室配置在副轴承一侧的密闭容器端壁外部,使设置的吸入通路贯穿副轴承与密闭容器端壁。采用此结构,通过更进一步缩短吸入通路而使在吸入口路径中产生的脉动变小,同时防止吸入气体被加热,能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
本发明压缩机,主要用构成吸入通路的连通管将消音室保持在密闭容器上。采用此结构,能简化消音室向密闭容器的配设,从而实现压缩机的低成本化。
本发明压缩机,将各吸入通路向消音室的开口位置配设成相对上述消音室的中心大致对称。采用此结构,能增大消音室的脉动衰减作用、降低吸入管系的振动。
本发明压缩机,设置成使与压缩机外部吸入配管相连的吸入管的最下游端进入至消音室的中央部,且使上述最下游端位于各吸入通路向消音室的开口端的上部。采用此结构,能防止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流入消音室的气液混合流体照原样流入各压缩室,能避免液压缩,从而提高压缩机的耐久性。
本发明压缩机,将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相连的吸入管的最下游端配设在相对各吸入通路向消音室的各开口部的共同的大致中心。采用此结构,能更显著地增大消音室的脉动衰减作用、提高压缩效率、降低吸入管系的振动。
本发明压缩机,设置成使与压缩机外部吸入管系相连的吸入管的最下游端进入至消音室的大致中央部,设置在吸入流体从上述吸入管的最下游端的开口部直至向各吸入通路流入期间、使吸入流体的流动方向产生约90°以上变化的机构。采用此结构,能防止通过吸入管流入消音室的气液混合流体直接流入压缩室。其结果,使比重大的液态流体因其惯性力从气体中被分离、仅使比重小的气体通过吸入通路进入压缩室。因此,能防止在压缩室里的液压缩,从而能获得提高压缩机耐久性的效果。
本发明压缩机,使滚子由内侧滚子与外侧滚子的双重滚子结构构成,且使内侧滚子的外周面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内周面形成滑动接触。采用此结构,使与驱动轴的曲柄部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内侧滚子与外侧滚子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而且,外侧滚子承受与多个叶片顶端间的摩擦阻力、与内侧滚子间产生明显滑动、以极低速进行旋转运动。其结果,外侧滚子在与多个叶片顶端间进行微小的滑动运动。因此,能显著降低外侧滚子外周面与叶片顶端的磨损、大幅度地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压缩机,为使外侧滚子产生旋转运动而设定向各叶片施加的弹性力。采用此结构,藉外侧滚子的旋转运动将附着在外侧滚子外周面上的润滑油逐渐送至各叶片顶端滑动部、供给叶片顶端滑动部润滑。因此,能通过在外侧滚子外周面与叶片顶端间形成的油膜,获得进一步提高耐久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具备(a)电动机;(b)设置于密闭容器中的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包含(1)含有具有圆筒状内面的气缸的气缸体,(2)与连接于上述电动机驱动轴相连、沿上述气缸内面移动的滚子,(3)从上述气缸体向上述气缸内伸缩、与上述滚子的外面滑动接触的多个叶片,(4)由上述气缸体内面、上述滚子外面及上述多个叶片包围的多个压缩室,上述各压缩室分别具有吸入口与排出口;(c)与上述多个压缩室的各吸入口分别相连的消音室;(d)在上述各吸入口与上述消音室间分别设置的各通路;以及(e)与上述消音室连通的外部配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通路具有相互相等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路配置成使在其中流动的流体流动方向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还包含(a)在所述电动机一侧、与所述气缸体邻接设置支承上述驱动轴的主轴承以及(b)设置在上述电动机相反一侧的副轴承,上述消音室配置在上述副轴承一侧,上述各排出口配置在上述主轴承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各排出口分别连通的位置设置各排出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各通路设置成分别沿轴向贯穿上述副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吸入口具有在上述气缸内面面上分别形成的各缺口部,使上述各缺口部分别与上述各连通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通路分别同时面临上述各缺口部与上述各压缩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手所述密闭容器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分隔件,用上述分隔件将上述消音室分隔形成在上述密闭容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各通路设置成贯穿上述密闭容器的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还包含(a)在所述电动机一侧、与所述气缸体邻接设置、支承上述驱动轴的主轴承以及(b)设置在上述电动机相反一侧的副轴承,上述消音室配置在上述副轴承一侧,上述各排出口配置在上述主轴承一侧;上述各通路设置成分别贯穿上述密闭容器的壁与上述副轴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各通路将上述消音室保持在上述密闭容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上述消音室的中心相互对称位置形成连通于上述各通路的上述消音室的各开口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一部分位于消音室中,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消音室的中央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消音室的中央部,连通于上述各通路的上述消音室的各开口部位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上述一端的下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消音室中的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各通路间的中央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消音室中,上述外部配管一端和连通于上述各通路的上述消音室的各开口部的所处位置使从上述外部配管一端吸引的气体在流入至上述各通路的期间、其气流方向产生约90°以上的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通路相邻通路间的距离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通路包含(a)设置在上述第1压缩室与上述消音室间的第1连通管以及(b)设置在上述第2压缩室与上述消音室间的第2连通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滚子具有内侧滚子和设置在上述内侧滚子外侧的外侧滚子,所述内侧滚子外周面与所述外侧滚子内周面滑动接触,所述多个叶片与上述外侧滚子外周面滑动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滚子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接,用所述内侧滚子支承所述外侧滚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中的各叶片分别具有获得弹性力的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滚子的旋转速度低于上述内侧滚子转速。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气缸体上形成多个导槽,上述多个叶片中的各叶片的一端分别嵌合在上述各导向槽内,所述获得上述弹性力的机构系由分别供给上述各导向槽内润滑油压力与上述各压缩室压力间的压力差发生。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滚子具有从其内周面与外周面间贯穿的孔。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通路具有相互相等的长度,上述滚子具有内侧滚子和设置于上述内侧滚子外侧的外侧滚子,上述内侧滚子的外周面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上述多个叶片分别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具有第1叶片与第2叶片的两叶片;所述多个压缩室具有(a)由上述气缸体内面、上述滚子的外面和上述第1叶片围成的第1压缩室以及(b)由上述气缸体内面、上述滚子的外面和上述第2叶片围成的第2压缩室;上述各通路具有(a)设置在上述第1压缩室与上述消音室间的第1连通管以及(b)设置在上述第2压缩室与上述消音室间的第2连通管。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通管与第2连通管具有相互相等的长度。
28.一种压缩机,具备(a)电动机;(b)设置于密闭容器中的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包含(1)含有具有圆筒状内面的气缸的气缸体,(2)与连接于上述电动机驱动轴相连、沿上述气缸内面移动的滚子,(3)从上述气缸体向上述气缸内伸缩、与上述滚子的外面滑动接触的多个叶片,(4)由上述气缸体内面、上述滚子外面及上述多个叶片所包围的多个压缩室,上述多个压缩室的各压缩室分别具有吸入口与排出口;(c)与上述多个压缩室的各吸入口分别相连的消音室;(d)在上述各吸入口与上述消音室间分别设置的各通路;以及(e)与上述消音室连通的外部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具有内侧滚子和设置于上述内侧滚子外侧的外侧滚子,上述内侧滚子的外周面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上述多个叶片分别与上述外侧滚子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滚子与上述驱动轴相连接,用上述内侧滚子支承上述外侧滚子。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叶片中的各叶片分别具有获得弹性力的机构。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滚子的旋转速度低于所述内侧滚子的转速。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气缸体上形成多个导向,上述多个叶片中的各叶片的一端分别嵌合在上述多个导向槽的各导向槽内,所述获得上述弹性力的机构系由分别供给上述各导向槽内润滑油压力与上述各压缩室压力间的压力差发生。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滚子具有从其内周面与外周面间贯穿的孔。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路具有相互等长的长度。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各通路配置成使从其中流动的流体流向不变。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还包含(a)在所述电动机一侧、与所述气缸体邻接设置、支承上述驱动轴的主轴承以及(b)设置在上述电动机相反一侧的副轴承,上述消音室配置在上述副轴承一侧,上述各排出口配置在上述主轴承一侧,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连通于上述各排出口的位置分别配置各排出阀。
3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吸入口具有在上述气缸内面上分别形成的各缺口部,上述各缺口部分别与上述各连通管相连。
3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器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分隔件,用所述分隔件分隔、将所述消音室形成在上述密闭容器中。
4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路设置成分别贯穿上述密闭容器的壁。
4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还包含(a)在所述电动机一侧、与所述气缸体邻接设置、支承上述驱动轴的主轴承以及(b)设置在上述电动机相反一侧的副轴承,上述消音室配置在上述副轴承一侧,上述各排出口配置在上述主轴承一侧,上述各通路设置成分别从上述密闭容器的壁与上述副轴承贯穿
4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各通路将上述消音室保持在上述密闭容器上。
4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将连通于上述各通路的上述消音室的各开口部形成在相对上述消音室的中心、相互对称位置上。
4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消音室中,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消音室的中央部。
4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消音室的中央部,连通于上述各通路的上述消音室的各开口部位于上述外部配管的上述一端的下侧。
4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消音室中的上述外部配管的一端位于上述各通路间的中央部。
4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配管一端位于上述消音室中,上述外部配管一端和连通于上述各通路的上述消音室的各开口部的所处位置使从上述外部配管一端吸引的气体流入至上述各通路的期间、其气流方向产生约90°以上的变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设置电动机与压缩部,外装在电动机驱动轴曲柄部上滚子沿压缩部气缸内面移动,其顶端与所述滚子外周面滑动接触、可向气缸内伸缩、把形成的压缩室大致等间隔分隔的多个叶片,各压缩室具有吸入口、排出口,在这些吸入口与压缩机外部吸入配管间设共同的消音室,从各吸入口至消音室的各吸入通路大致等长,具有各压缩室的吸入效率相同、使驱动轴转矩变动分散、电动机效率高、压缩机配管振动低等效果。
文档编号F04C29/06GK1210206SQ9811852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8日
发明者藤尾胜晴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