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装置、动力辅助机器人以及仿人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12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致动器装置、动力辅助机器人以及仿人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器装置的技术,更确定地说,涉及一种使用致动器装置来支援使用者(用户)进行的运动的动力辅助机器人和仿人机器人。



背景技术:

以日本为首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社会的问题,对于应用了机器人学技术的辅助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开发出了能够保持平衡以及能够步行的机器人。例如,存在如下一种机器人:将运动所需要的作用力最佳地分配给空间上的任意的多个接触点,如同人那样能够产生各关节的转矩(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需求像以下肢、躯干运动的支援为目的的外骨骼型机器人这样的支援康复训练的机器人的开发。例如,在促进患者的自立生活的康复训练中,外骨骼型机器人使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2、3、4、5)。

为了支援老年人的动作而能够使用外骨骼型机器人,外骨骼型机器人能够成为康复训练中用于支援脑中风患者或脊髓损伤患者的恢复的有用的设备。

外骨骼型机器人的臂由于敏捷性和安全性的理由而需要具有小的惯性,因此不期望使用重的致动器。另一方面,需要使用为了支援用户动作而能够生成足够大的转矩的致动器。这两个必要条件看起来是矛盾的。

为了应对该外骨骼机器人的开发的问题,而报告了一种使用包括气压人工肌肉(PAM: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和小型马达的混合动作系统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3、4、5)。

专利文献1:WO2007/1391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45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576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04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15599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K.Suzuki,G.Mito,H.Kawamoto,H.Hasegawa,and Y.Sankai,“Intention-based walking support for paraplegia patients with Robot Suit HAL,”Advanced Robotics,vol.21,no.12,pp.1441-1469,2007.

非专利文献2:S.K.Au,P.Dilworth,and H.Herr.An ankle-foot emulation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human walking biomechanics.I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pp.2939-2945,2006.

非专利文献3:H.Kobayashi,T.Aida,and T.Hashimoto.Muscle Suit Development and Factory Appl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Vol.3,No.6,pp.709-715,2009.

非专利文献4:G.Yamamoto and S.Toyama.Development of Wearable Agri-Robot-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Work.In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pp.5801-5806,2009.

非专利文献5:T.Kagawa and Y.Uno.Gait pattern generation for a power-assist device of paraplegic gait.In The 18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bot and Hum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pp.633-638,2009.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使用混合型致动器的情况下,当考虑辅助人的动作时的情形时,关于外骨骼型机器人的关节以及致动器部分,期望惯性更小并且具有反向驱动性。特别是在进行人的上肢的动作的辅助的情况下,期望惯性比进行人的下肢的动作的辅助的情况下的惯性更小。

另外,在将这样的混合型致动器应用于仿人机器人等的情况下也是,期望可动部分的重量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兼顾驱动力和响应性的混合型致动器中能够减小可动部分的惯性的致动器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兼顾驱动力和响应性并减小了可动部分的惯性的混合型致动器的动力辅助机器人和仿人机器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通过流体压力被驱动的致动器装置具备:流体压力人工肌肉,其一端被固定,随着从外部流入流体袋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沿长边方向收缩以进行驱动;挠性的驱动力传递用线缆,其用于将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传递到驱动对象物;止挡件,其被固定在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的规定位置;卡合构件,其设置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侧,用于响应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规定以上的收缩而与止挡件卡合来将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驱动力传递用线缆;以及施力单元,其在止挡件与卡合构件处于卡合状态以外的状态下,施加张力以维持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的张力。

优选的是,致动器装置在流体压力人工肌肉内部还具备缸,该缸被固定地设置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该缸的内部由于流体压力而被密封。卡合构件是设置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的缸的盖体。盖体具有供驱动力传递用线缆插通的贯通孔。止挡件在缸内部被固定于驱动力传递用线缆,具有大于等于贯通孔的孔径的外径,能够与贯通孔卡合。施力单元是将缸的底部与止挡件结合的弹性构件。

优选的是,驱动力传递用线缆是鲍登线缆。

优选的是,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两端被固定在框架构造内部。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经由框架构造的一端侧的贯通孔而与驱动对象物结合。

优选的是,在框架构造内部的另一端侧的内表面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之间设置有用于探测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的力传感器。

优选的是,驱动对象物是关节构造体,致动器装置还具备:皮带轮,其设置于关节的可动部,接受由通过驱动力传递用线缆传递的收缩力产生的第一转矩;以及电动马达,其与皮带轮结合,用于向皮带轮提供第二转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支援用户的肌肉骨骼系统运动的动力辅助机器人具备:与外骨骼对应的框架构造;能动关节,其被配置为向在肌肉骨骼系统运动中成为对象的所述用户的关节提供支持力;以及致动器装置,其用于驱动能动关节。致动器装置包括:流体压力人工肌肉,其一端被固定,随着从外部流入流体袋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沿长边方向收缩以进行驱动;挠性的驱动力传递用线缆,其用于将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传递到驱动对象物;止挡件,其被固定在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的规定位置;卡合构件,其设置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侧,用于响应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规定以上的收缩而与止挡件卡合来将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驱动力传递用线缆;以及施力单元,其在止挡件与卡合构件处于卡合状态以外的状态下,施加张力以维持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的张力,其中,动力辅助机器人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通过针对能动关节的转矩控制来使能动关节进行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仿人机器人具备:与人的骨骼对应的框架构造;能动关节,其被配置为向框架构造的关节提供驱动力;以及致动器装置,其用于驱动能动关节。致动器装置包括:流体压力人工肌肉,其一端被固定,随着从外部流入流体袋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沿长边方向收缩以进行驱动;挠性的驱动力传递用线缆,其用于将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传递到驱动对象物;止挡件,其被固定在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的规定位置;卡合构件,其设置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另一端侧,用于响应于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规定以上的收缩而与止挡件卡合来将流体压力人工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驱动力传递用线缆;以及施力单元,其在止挡件与卡合构件处于卡合状态以外的状态下,施加张力以维持驱动力传递用线缆的张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兼顾驱动力和响应性,并能够减小可动部分的惯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上肢的外骨骼型机器人的框图的例子。

图2是表示用于右上臂的外骨骼的运动学结构的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1自由度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气压式气动肌肉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伸展时和收缩时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6是用于说明对进行1个自由度的动作的空电混合致动器的系统进行控制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1自由度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气压式气动肌肉的伸展时和收缩时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对进行1个自由度的动作的空电混合致动器的系统进行控制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1是表示进行1个自由度的动作的空电混合致动器的原型的外观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控制器单元1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针对1自由度系统的重力补偿任务的角度轨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外骨骼型机器人的结构。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结构要素和处理工序是相同或相当的,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重复对其进行说明。

另外,作为用于对外骨骼型机器人的关节进行驱动的致动器,以下面说明的“空电混合式的致动器”为例进行说明。

因此,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上肢的康复训练的利用空电混合式的致动器的外骨骼型机器人进行说明。

但是,本发明的空电混合式外骨骼型机器人不仅能够用作用于辅助上肢的运动的外骨骼型机器人,还能够用作辅助下肢的运动的外骨骼型机器人。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辅助作为一对上肢的运动的外骨骼型机器人进行说明,但也能够用作辅助上肢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下肢中的任意一个的运动的外骨骼型机器人。

并且,本发明的空电混合式外骨骼型机器人只要辅助作为对象的人的肌肉骨骼系统的运动即可,并不限定为上述那样的“上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或者下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运动”。机器人例如既可以只辅助作为对象的人的腰的运动,也可以在步行或者跑步时与下肢的运动连动地辅助腰的运动。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作为对象的人的运动的辅助统称为“作为对象的人的肌肉骨骼系统运动的支援”。

本实施方式的外骨骼型机器人具有外骨骼。所谓“外骨骼”是机器人对应于人的骨骼构造而具有的骨骼构造。更确定地说,所谓“外骨骼”是指从外部对装设外骨骼型机器人的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进行支承的框架(组装框)构造。

在该框架构造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框架构造的各部根据基于人的骨骼构造的运动进行活动的关节。

特别是,辅助上肢的运动的外骨骼型机器人为具有肩部、肘部、手腕部并至少在肩、肘、手腕的左右位置具有关节的机器人。另外,该关节是空电混合驱动的关节。下面,将像这样在外骨骼型机器人中通过致动器而被驱动以对用户的关节提供支持力的关节称作“能动关节”。另外,将通过用户的运动而被动地活动的关节称作“被动关节”。

[实施方式1]

图1是针对上肢的外骨骼型机器人的框图的例子。

从外部控制装置20经由通信路径来向外骨骼型机器人提供用于控制外骨骼型机器人40的命令。外部控制装置20能够使用通用的个人计算机,作为通信路径,能够使用以太网(注册商标)线缆,但并无特别限定。当然,作为通信路径,除了能够使用其它标准的有线通信的路径以外,还可以使用利用无线的通信路径、例如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或其它通信标准的无线等。

外部控制装置20具备:输入部208,其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206,其记录有用于生成命令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参数等进行控制所需的数据;存储器204,其包括存储有用于启动外部控制装置20的固件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作为工作存储器进行动作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运算装置210,其根据程序来执行生成命令的处理;接口(I/F)部202,其用于将命令经由通信路径发送到外骨骼型机器人;以及显示装置212,其用于在运算装置210的控制下显示与对外骨骼型机器人40的控制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等。

如上所述,在外部控制装置20是通用的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运算装置21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作为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206,能够使用硬盘驱动器或者固态硬盘等。但是,外部控制装置20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构成。

另外,外部控制装置20例如进行在校准时构成模型的处理,该模型用于针对装设外骨骼型机器人的使用者根据探测到的关节角度和收缩力来估计关节转矩。

外骨骼型机器人还具备外骨骼部121和内部控制装置10。此外,在图中,仅例示了右臂的外骨骼部121。

外骨骼部121具备与上肢的上臂、前臂以及手分别对应的框架以及能动关节122、被动关节123、检测机构124。并且,能动关节122包括肩部的关节R-SFE、肘部的关节R-EFE以及手腕部的关节R-WFE。能动关节如之后说明的那样具备通过从气动肌肉(未图示)经由驱动力传递线缆传递的收缩力而被驱动的皮带轮(未图示)以及用于驱动皮带轮的电动马达(未图示)。另外,在前臂处设置有被动关节R-WR。

也就是说,能动关节122是接受来自气动肌肉和电动马达这两方的驱动力的混合型致动器。此外,致动器具有接收成为控制目标值的转矩值来作为驱动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转矩值进行控制的功能。在使用伺服马达作为致动器的情况下,致动器例如使用具有能够进行电流控制的驱动电路并产生与电流成比例的转矩的伺服马达。伺服马达实现如下的转矩控制:对作为控制目标值被输入的转矩值乘以根据齿轮传动比而确定出的转矩常数来对驱动电路进行指示,由此产生要被输入的转矩。特别地,在能动关节122处配设转矩传感器,通过将由该转矩传感器检测出的值反馈给驱动电路,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转矩控制。

检测机构124探测各关节的关节角度以及作用于各关节的转矩。检测机构124例如是配置于各关节的检测关节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或者探测各气动肌肉的驱动力的负荷传感器等。

另外,内部控制装置10具备I/F部11、记录处理部131、存储装置132、测量装置133、控制部134、输出装置135。

I/F部11能够接收从外部控制装置20指示的转矩或者位置指令等。

内部控制装置10使能动关节122进行动作。内部控制装置10根据由I/F部11接收到的目标转矩或者位置指令等,使能动关节122进行动作。

测量装置133从传感器等检测机构124接收表示检测结果的各种信号(数据)。控制部134进行控制目标值的计算等各种运算。

输出装置135向驱动部30输出控制信号。输出装置135例如将设为目标的气动肌肉的压力值输出到气阀34来驱动气动肌肉36、或者将马达的控制值输出到马达驱动器38。由压缩机42压缩并被储存于储气罐32的压缩空气经由气阀34被提供到气动肌肉36,气动肌肉36的收缩力作为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线缆被传递到能动关节。另外,通过马达驱动器38来驱动能动关节部分的马达。

电源50向内部控制装置10和驱动部30提供电源。

驱动部30和电源50例如既可以固定在地上,或者在受验者坐在轮椅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搭载在轮椅的后部等。

另外,对于“驱动力传递线缆”能够使用如也被使用于自行车的制动机构那样的鲍登线缆,鲍登线缆包括中空的外壳和在外壳中穿过的金属制的线,具有挠性并能够进行力的传递。下面,设驱动力传递线缆是鲍登线缆来进行说明。

另外,内部控制装置10、驱动部30以及电源50也可以作为一体的控制器单元1而搭载在例如上述那样的轮椅的后部等。

另外,如上述那样的气压式气动肌肉轻。尽管如此,气压式气动肌肉能够通过利用橡胶管将压缩空气(或者压缩气体:以下统称为“压缩流体”)的能量转换为收缩力来产生更大的力。

气动肌肉产生力的原理是,对于埋入有气压式的空气袋的螺旋状的纤维,当向空气袋送入压缩空气而空气袋膨胀时,该纤维沿空气袋的长边方向(纵向)收缩。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气动肌肉形成为如下构造:对于在两端部有塞子的橡胶管,在其表面覆盖被卷绕成螺旋状的纤维以使橡胶管在矢径方向上受到约束。当向该橡胶管中送入空气时,橡胶管由于空气的压力而膨胀。但是,橡胶管由于在矢径方向上被纤维约束而无法膨胀,从而被橡胶管的径向的膨胀拉动而沿纵向收缩。由于膨胀的同时收缩的情形类似于动物的肌肉,因此该构造被称为人工肌肉。

致动器本身轻且柔软。并且,由于橡胶管的内表面整体有助于致动器的收缩,因此相比于形成为仅靠截面积来承受压力的构造的一般的气缸等,易于获得更大的动力重量比。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一般地利用气压的设备控制由于空气的收缩、膨胀等而引起的控制延迟大,一般不适于快速的动作。

此外,“空气袋”只要通过流体来进行膨胀或收缩运动即可,流入袋中之物不限于空气。因而,更一般地将空气袋表达为“流体袋”。

因此,将气压式气动肌肉也称为“气压人工肌肉”,更一般地,在包含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的情况下,将气压式气动肌肉称为“流体压力人工肌肉”。

但是,下面,作为具体例,以气压式气动肌肉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用于右上臂的外骨骼的运动学结构的图。

如图2的(a)所示,通过具备鲍登线缆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来对外骨骼的关节部提供动力。在肩部、肘部以及手腕部设置有能动式的屈伸(FE:flexion-extension)关节SFE、EFE、WAA。因而,对于关节SFE、EFE、WAA,在关节部分设置有皮带轮,通过鲍登线缆将来自气压式气动肌肉的驱动力传递到该皮带轮来向该皮带轮提供转矩,并且在皮带轮部分还设置有电动马达,通过该电动马达也对皮带轮提供转矩。

但是,关于手腕部,为了轻量化而不设置电动马达,仅对抗的成组的气压式气动肌肉所产生的动力被提供给手腕的屈伸关节WFE。

另外,在前臂部设置有被动关节WR以应对臂的扭转运动。

此外,“R-”表示各关节是右臂的关节。在表示左臂的情况下,标注“L-”。

图2的(b)表示外骨骼臂的利用3D CAD组件形成的外观图。

作为一例,关于典型的用户的臂本身和两只手,能够设想以各关节角度(θSFE,θEFE)=(0,0)保持5kg的重量以及以(θSFE,θEFE)=(-π/2,0)保持10kg的重量的任务,来选择气压式气动肌肉的直径和皮带轮半径。

来自马达的转矩通过减速齿轮(14:1)和锥齿轮(2:5)来传递。关节角通过光学的正交相位编码器来测量。

关节由于减速齿轮而能够以较小的力进行反向驱动,但是马达转矩无论如何都不足以保持用户的臂。另一方面,来自气压式气动肌肉的转矩的响应慢。因此,形成将气压式气动肌肉的转矩与马达转矩这两方相组合来相互弥补的结构对于保持人的手臂而言是合理的。

[1自由度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

下面,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的结构和动作,以1自由度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1自由度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PEHA 1-DOF)系统的结构的图。

两个对抗的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生成对抗的收缩力,该收缩力通过鲍登线缆310a及310b内的内侧线308a及308b分别被传递到皮带轮320。

马达322的转矩通过如带或者齿轮那样的传递机构321而被传递到皮带轮320。

鲍登线缆包括内侧线和柔软的外侧壳。通过将鲍登线缆使用于力的传递,能够减少对人装设的外骨骼型机器人40的重量,能够节省机器人的骨架构造上的空间。

皮带轮320处的转矩的合计τ为气压式气动肌肉的转矩(τPAM)与马达312的转矩(τmotor)的和。

[数式1]

τ=τPAMsmotor=(fPAMl-fPAM2)r0motor

在此,fPAM1为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的收缩力,fPAM2为气压式气动肌肉302b的收缩力。另外,r0为皮带轮半径。除了圆形皮带轮以外,还能够使用椭圆形皮带轮。

电动马达322的转矩和气压式气动肌肉302(在对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进行统称时,作此称呼)的时间响应性具有如上述那样的特征,因此气压式气动肌肉生成的转矩涵盖重力补偿或低频转矩生成用的大的转矩。马达322生成的转矩虽然涵盖高频转矩,但是为了反向驱动性,通过减速比低的减速齿轮使该转矩变小。

在收纳气压式气动肌肉的外部框架的底部与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的下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气压式气动肌肉的收缩力的负荷传感器304a及304b。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气压式气动肌肉的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4,气压式气动肌肉302具备构成人工肌肉的腔室的柔软素材100。柔软素材100的内部被压缩空气(用阴影线表示周边区域)充满,由此压力被转换为人工肌肉内部的张力。柔软素材100是指上述的埋入有气压式的空气袋的螺旋状的纤维的成为一体的素材。

通过对柔软素材100的端部外侧进行保持的部件101与同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端部结合的部件102之间的摩擦力来保持柔软素材100,并维持大气压和密闭。

对柔软素材100的一端部内侧进行保持的部件102具有向压力控制阀连接的空气供给口。对柔软素材100的另一端部内侧进行保持的部件102′虽然在对柔软素材100的端部内侧进行保持这点上与部件102是相同的,但是在部件102′的中心处存在用于与部件109连接的内螺纹。

鲍登线缆包括内侧线103和外包构件103′。

部件104与内侧线103的端部连接,能够穿过部件109的贯通孔。部件104与内侧线103的端部通过铆接等来接合,在部件104的下部设置有螺纹部。

部件105是在内侧形成有螺纹牙的圆筒状的构件,通过以覆盖部件104的外侧的方式设置于部件104的外周的螺纹槽而被卡合,能够通过螺纹部的拧入量来上下调整部件105的安装位置。部件105比部件109的贯通孔大,因此在由于气压式气动肌肉302收缩而部件105的上端与部件109的下端碰触的地方,内侧线103与部件109及部件102′形成为一体,从而柔软素材100的收缩力被传递到线103。即,部件105作为用于将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收缩力传递到线103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弹性构件106是向下方向牵拉部件104的构件,例如能够使用弹簧。在部件105的上端离开部件109的情况下,通过弹簧106对线103提供一定的张力,能够防止线103松弛。

构件107是将大气压与人工肌肉腔室内的压缩空气(灰色)分隔的密封构件。例如,构件107的上端也可以是密封构件107A与密封构件107A′的组合,或者通过O形圈107B将管形缸108内部的大气压与人工肌肉腔室的气压密封。另外,管形缸108的下端通过底盖体108′和密封构件107c(或者O形圈)而被密封。

管形缸108的外径比部件102′的螺纹的内径小。

部件109也作为管形缸108的上部的盖发挥功能,形成为拧入到部件102′的内侧的螺纹槽的结构。另外,部件109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小于管形缸108的内径,在拧入时,前端部分进入到管形缸108内部,形成为如上述那样通过密封构件107来保持气密性的结构。

力传感器110用于测量人工肌肉的张力,例如能够使用负荷传感器。此外,也可以设为为了测量人工肌肉的张力而在部件109的中心处设置中空的负荷传感器110′的结构。

部件111是按压鲍登线缆的外包构件103′的构件。

气压式气动肌肉302被收纳在框架内,该框架通过上表面和下表面平板112以及由线形成的支柱113而构成。通过框架将致动器端部与部件111的距离保持为固定。

此外,在图4的结构中,能够测量人工肌肉的收缩率来进行力控制。例如,通过在底盖体108′的下表面和部件102的上表面设置激光测距仪114和光学式编码器,能够直接测量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收缩率,能够使用该收缩率进行力控制。此外,对于收缩率的测量,也能够利用安装在支柱113的与前端(驱动关节部)相反的一端等的编码器。

也能够用管来构成支柱113,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人工肌肉、传感器、可动部均不暴露在外的压力-张力转换模块。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伸展时和收缩时的状态的概念图。

如上所述,在由于气压式气动肌肉302收缩而部件105(止挡件)的上端与部件109的下端碰触的地方,内侧线103与部件109及部件102′形成为一体,从而柔软素材100的收缩力被传递到线103。

另一方面,弹簧106是向下方向牵拉部件104的构件,在部件105的上端离开部件109的情况下,通过弹簧106对线103提供一定的张力,能够防止线103松弛。

图6是用于说明对图3所示的进行1个自由度的动作的空电混合致动器的系统进行控制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在图6中,内部控制装置10构成为多功能板(Multi Function board)。

与外部控制装置20连接的多功能板10根据来自外部控制装置20的命令来控制致动器。具体地说,多功能板10对用于控制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的收缩的阀301a及阀301b、以及用于控制电动马达322的马达驱动器323进行控制。并且,多功能板10通过读取来自探测关节角度θ的角度编码器324以及探测来自气动肌肉的驱动力的负荷传感器304a及304b、探测施加于能动关节的转矩的转矩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根据这些数据对施加的转矩执行控制。

负荷传感器放大器306a及306b将负荷传感器304a及304b的输出放大后传递到多功能板10。

来自气动肌肉302a及302b以及电动马达322的驱动力在利用皮带轮320的旋转关节处被合成,对臂350提供转矩τ。

通过这种结构的混合型致动器,能够兼顾驱动力和响应性,并减小可动部分的惯性。

另外,由于在柔软素材100的人工肌肉腔室内导入压缩空气的体积减少与管形缸108的体积相应的量,因此在设想产生相同的收缩力的情况下,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响应性也得到改善。

另外,如果能够构成人工肌肉、传感器、可动部均不暴露在外的压力-张力转换模块,则在控制器单元的框架内装设多个模块时的维护性也提高。

[实施方式2]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1自由度的空电混合式致动器(PEHA 1-DOF)系统的结构的图。

由于是与图3的实施方式1的图对应的图,因此说明不同的方面即以下的方面。

首先,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由于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的结构不同,而负荷传感器304a及304b设置在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及302b′的上端侧与鲍登线缆310a及310b结合的一侧。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是与图4对应的图,因此主要说明不同的方面。

首先,包括部件101和柔软素材100的气压式气动肌肉的结构与以往的结构相同。

气压式气动肌肉的下端通过部件118而与框架的下表面平板112连接。气压式气动肌肉的上端经由部件118和负荷传感器110而与部件120连接。

部件120形成为将主轴方向的第一圆筒与斜向下方向的第二圆筒结合而成的形状,从第一圆筒的中心朝向第二圆筒的中心设置有供内侧线103插通的贯通孔。内侧线103在穿过该贯通孔之后通过弹性构件(例如弹簧)106而与框架的下表面平板112连接。

在内侧线103穿过该贯通孔的位置附近,止挡件105被固定于内侧线103。止挡件105比部件120的贯通孔大,因此在由于气压式气动肌肉收缩而止挡件105的上端与部件120的下端碰触的地方,内侧线103与部件120形成为一体,从而柔软素材100的收缩力被传递到线103。

其它的方面与图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压式气动肌肉302′的伸展时和收缩时的状态的概念图。

如上所述,在由于气压式气动肌肉302′收缩而止挡件105的上端与部件120的下端碰触的地方,内侧线103与部件120形成为一体,从而柔软素材100的收缩力被传递到线103。

另一方面,弹簧106是向下方向牵拉内侧线103的构件,在止挡件105离开部件120的情况下,通过弹簧106对线103提供一定的张力,能够防止线103松弛。

图10是用于说明对图7所示的进行1个自由度的动作的空电混合致动器的系统进行控制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此外,在该图中,仅记载了一方的气压式气动肌肉的控制系统。

与外部控制装置20连接的多功能板10根据来自外部控制装置20的命令来控制致动器。具体地说,多功能板10对用于控制气压式气动肌肉302a的收缩的阀301a以及用于控制电动马达322的马达驱动器323进行控制。并且,多功能板10通过读取来自探测关节角度θ的角度编码器324以及探测来自气动肌肉的驱动力的负荷传感器304a、探测施加于能动关节的转矩的转矩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根据这些数据对施加的转矩执行控制。

负荷传感器放大器306a将负荷传感器304a的输出放大后传递到多功能板10。

来自气动肌肉302a以及电动马达322的驱动力在利用皮带轮320的旋转关节处被合成,对臂350提供转矩τ。

图11是表示图7所示的进行1个自由度的动作的空电混合致动器的原型的外观的图。

图11是用于对具备鲍登线缆的PEHA进行测试的1-DOF系统,气压式气动肌肉(在图11中的下侧,PAM2)与关节系统相分离地设置,收缩力通过鲍登线缆的内侧的线缆以及外部的柔软的外包件而被传递。

此外,图11的上侧的气压式气动肌肉(PAM1)与其说是提供收缩力,不如说是为了提供对关节施加的转矩的大小的安全性界限而使用的。

图12是用于说明控制器单元1的结构的图。

图12的(a)是表示原型的右臂以及用户的臂被连接于上身的外骨骼臂的情况下的外观的图。

为了向用户的臂安装外骨骼,而对于肘-手腕之间以及肩-肘之间这两方在结合部设置带。

图12的(b)和图12的(c)表示在机械上独立于外骨骼臂构造并通过鲍登线缆和电缆而与外骨骼臂构造连接的控制器单元1。

图12的(b)表示如在图8中所说明的那样避免由于在皮带轮侧的被动运动而内侧线松弛的机构。

随着肩的角度下降,内侧线103自身向气压式气动肌肉下压。气压式气动肌肉侧需要始终进行控制以使线不松弛。否则,线扭曲而有可能脱离皮带轮槽。因此,内侧线103在传递收缩力时,通过止挡件105而与部件120卡合来与气压式气动肌肉联动地运动,但是在反向运动时,止挡件105脱离部件120,被未图示的弹簧106向下拉伸,由此维持一定的张力。

图12的(c)图示出气压式气动肌肉与阀的对准。

多功能板10和负荷传感器放大器306也位于马达驱动器323的下方。

控制器单元利用交流电源(100V-240V)、向压缩机的气体传输线以及与外部控制装置20进行通信的以太网(注册商标)线缆来与外部连接。

上肢外骨骼的肩部被安装于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的框架,在控制器单元的框架内除了设置有气压式气动肌肉,还设置有储气罐32、内部控制装置10以及电源50。

只有涡旋型压缩机42为了静音性而被设置于这些结构的外部且框架的后面,来提供气压。

动力重量比非常大,在外骨骼臂中使用的气压式气动肌肉能够产生甚至到5000N的力。

与其相反地,在传递那样大的力的情况下,鲍登线缆或线、止挡件无法进行动作。

因此,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预先进行试验来确认安全性界限,如上所述,图11的上侧的气压式气动肌肉(PAM1)与其说是提供收缩力,不如说是为了提供对关节施加的转矩的大小的安全性界限而使用的。

在图11中,仅考虑了向上部方向的气压式气动肌肉的力控制。例如,控制对抗肌的力是固定的,设为关节遵照该约束。

在进行气动肌肉的控制时,需要考虑以下的方面。

第一,气压式气动肌肉力是根据其收缩比例所引起的极为非线性的力。

这一点例如在以下的文献中有公开。

公知文献1:A.Hildebrandt,O.Sawodny,R.Neumann,and A.Hartmann,“Cascaded control concept of a robot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 driven by four artificial pneumatic muscle actuators,”pp.680-685,2005.

而且,较大的力下的动作引起编码器与气压式气动肌肉之间的线缆的大幅伸展,引起气压式气动肌肉收缩比例的估计误差。

第二,明确地说,在鲍登线缆传递系统中,没有考虑在外部壳与内侧线缆之间的力的损失。

在进行鲍登线缆摩擦的校正时,能够将以下的文献中公开的静态的摩擦系数模型扩展为连续的摩擦系数模型来进行应对。

公知文献2:L.E.Carlson,B.D.Veatch,and D.D.Frey,“Efficiency of Prosthetic Cable and Housing,”JPO:Journal of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vol.7,no.3,p.96,1995.

另外,关于气压式气动肌肉收缩力模型,在以下的两个文献中被记载为均衡点处的二阶多项式功能。

公知文献3:K.Inoue,“Rubbertuators and applications for robots,”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botics Research.MIT Press,1988,pp.57-63.

公知文献4:D.Caldwell,A.Razak,and M.Goodwin,“Braided pneumatic muscle actuators,”in Proceedings of the IFAC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Autonomous Vehicles,1993,pp.507-512.

并且,在较大的力下的动作中,必须还考虑内侧的线扩张以及机械变形。

对于此,能够通过考虑以下的文献中公开的用于空电混合系统的肌腱弹簧模型来进行应对。

公知文献5:T.Noda,N.Sugimoto,J.Furukawa,M.Sato,S.Hyon,and J.Morimoto,Brain-controlled exoskeleton robot for bmi rehabilitation,”Proceedings of IEEE-R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oids(Humanoids),2012.

在如以上那样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中,说明实际进行原型的控制得到的实验结果。

图13是表示针对1自由度系统的重力补偿任务的角度轨道的图。

图13的(a)和图13的(b)表示通过2.5kg和5.0kg的重力补偿任务测定出的关节角。图13的(c)是重力补偿动作中的快照。

为了进行重力补偿,而如下面那样生成与重力垂直的辅助力和关节转矩:

[数式2]

τ=JTGr+h

在此,J为COM雅可比矩阵,Gr+h为希望的虚拟力,是外骨骼型机器人的各关节的期望的转矩。

在实验者活动并释放(release)系统的情况下,只要维持关节角,就能够确认为该任务中的基于前馈转矩的控制器正在进行动作。

图13的(a)和(b)的曲线图中的水平的区域意味着在释放之后重量被保持的情形。

在该情况下,生成大的转矩以保持重量,但是关节能够进行反向驱动。负重5.0kg的手臂能够通过一根手指非常容易地向上部方向和下位方向移动。

通过这种结构的混合型致动器,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兼顾驱动力和响应性,并减小可动部分的惯性。

另外,如果能够构成人工肌肉、传感器、可动部均不暴露在外的压力-张力转换模块,则在控制器单元的框架内装设多个模块时的维护性也提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的实施方式的致动器装置不仅能够应用于外骨骼型机器人,还能够作为仿人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来使用。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具体实施本发明的结构的例示,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由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包括权利要求书的表述上的范围和等同的含义的范围内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支援使用者(用户)进行的运动的动力辅助机器人、仿人机器人等。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器单元;10:内部控制装置;20:外部控制装置;40:外骨骼型机器人;100:柔软素材;105:止挡件;109、120:部件;121:外骨骼部;122:能动关节;123:被动关节;124:检测机构;302a、302b:气压式气动肌肉;308a、308b:内侧线;310a、310b:鲍登线缆;320:皮带轮;321:传递机构;322:电动马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