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盖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9606发布日期:2018-06-26 11: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油泵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泵盖组合件。



背景技术: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的润滑装置,其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机油泵分为齿轮泵和转子泵两大类,其中转子泵一般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在上盖板或下盖板上设置有转子腔,在转子腔内安装有一对内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当内转子和外转子进行相对转动是,会将机油从内转子和外转子所形成的啮合腔的一侧输送到另一侧,从而将机油输送到发动机的相关部位。

为了提高机油泵的装配质量,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装配工具,这些装配工具使机油泵的装配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目前,机油泵的装配仍采用逐件安装的方式,这使得机油泵的单体之间具有一定的质量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泵盖组合件,以提高机油泵单体之间的均一性,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泵盖组合件,其包括驱动轴、内转子、外转子、轴套和泵盖,在泵盖上设置有泵盖轴孔,在内转子上设置转子轴孔,所述轴套紧密地内套在泵盖轴孔的内壁上,驱动轴包括主体,主体的一端形成固定端,另一端依次形成连接段、过渡段和驱动段,驱动轴的驱动段依次穿过转子轴孔和轴套,内转子通过转子轴孔紧密地套在驱动轴上,所述轴套外套在连接段上,驱动轴能够相对于轴套自由地转动,所述驱动轴的固定端的端面伸出内转子的转子轴孔;所述过渡段呈锥形,在驱动段设置有用于旋拧紧固用螺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在泵盖的内侧面设置有进油槽和出油槽。在泵盖的内侧面设置进油槽和出油槽后,上述进油槽和出油槽与泵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互配合,使机油能够充满由外转子的内周面和内转子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啮合腔,保证机油泵的连续、平稳地工作。

进一步,其还包括销钉,该销钉沿驱动轴的径向贯穿所述内转子和驱动轴。传统的设计中,内转子与驱动轴的连接一般是采用过盈配合,但是由于内转子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其所产生的抱合力也较小,在机油泵运转一段时间后,内转子与驱动轴之间会发生松动,进而产生空转现象。

进一步,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均采用铁基粉末冶金制作。采用铁基粉末冶金所制造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具有耐磨性好,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将驱动轴、内转子、外转子、轴套和泵盖作为一个组合件,该组合件在以后的机油泵的组装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装,由于该组合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进行组装,降低了组装的难度,便于对完成后的组合件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后的组合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部件进行机油泵的组装,由于组合件已形成一个整体,并已检测合格,在对机油泵的进行组装时,相当于减少了装配部件的数量,装配部件数量的减少使得装配质量有效地提高,减少各个机油泵之间质量的差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和图2,

一种泵盖组合件,其包括驱动轴10、内转子20、外转子30、轴套50和泵盖40,在泵盖40上设置有泵盖轴孔41,在内转子20上设置转子轴孔22,所述轴套50紧密地内套在泵盖轴孔41的内壁上,驱动轴10包括主体12,主体12的一端形成固定端11,另一端依次形成连接段13、过渡段14和驱动段15,驱动轴的驱动段依次穿过转子轴孔和轴套,内转子通过转子轴孔紧密地套在驱动轴上,所述轴套50外套在连接段13上,驱动轴能够相对于轴套自由地转动,所述驱动轴10的固定端11的端面伸出内转子20的转子轴孔;所述过渡段14呈锥形,在驱动段15设置有用于旋拧紧固用螺母的外螺纹。

在泵盖40的内侧面设置有进油槽42和出油槽4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销钉60,在驱动轴的主体上开设有沿径向贯穿的销孔16,在内转子20上开设有贯穿内转子的实体部分的通孔21,该通孔21沿内转子的径向设置,销钉60穿过通孔21后再贯穿销孔16。

本实施例中的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均采用铁基粉末冶金制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