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698发布日期:2019-05-24 20:4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旋翼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真空泵,尤指一种旋翼式真空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冷冻设备皆采用压缩冷媒方式,先压缩冷媒后扩散冷媒以制冷、除湿。压缩冷媒需要较大的运作功率,故耗电巨大;压缩后的冷媒需要散热,故需装散热片及风扇;冷媒为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欠环保;冷媒的成本高,不经济;传送冷媒的过程需要维持高压及保冷,故管线需用铜管以防泄漏并以绝热材料包覆,材料成本高且施工繁复;因机台的附属配件多,故体积无法缩小,成本也无法降低。此外,一般公知的旋翼,其用途仅作为产生推力的装置,不曾被当作真空泵来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翼式真空泵,利用低压完成冷冻、除湿的需求,克服了旧有技术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式真空泵,当真空泵运作时,可使贮水的冷冻柜或有残水的干燥柜等设备中的水分迅速汽化,然后由真空泵的排气孔排出,达到使设备柜的内部冷却及干燥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旋翼式真空泵,其中,旋翼式真空泵包括:

一真空室,一端的进气管衔接一接管;

一驱动装置,安装于真空室一端;及

一真空泵,包括一中空转轴及一中空旋翼,中空转轴的中空管与中空旋翼的中空管相通,中空旋翼的翼端封闭而翼面最厚处开设有排气孔;

驱动装置可驱动中空转轴带动中空旋翼旋转;进入真空室内的气体经过真空泵的中空转轴及中空旋翼的中空管,再从中空旋翼翼面的排气孔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驱动中空旋翼旋转时,自设备端所吸入的气体,流经真空泵的中空转轴及被中空旋翼的离心力加速后,输送至中空旋翼末端的排气孔排出,使设备内部减压致液体迅速汽化,达到冷却或除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二实施例俯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图5的a部放大结构图。

图7: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第四实施例俯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0)真空室

(11)进气管

(20)驱动装置

(21)马达框

(22)马达定子

(221)引线

(23)马达转子

(231)轴心

(2311)中心管

(24、25)轴承

(26)输出轴

(27)齿轮

(28)连动齿轮

(30)真空泵

(31)中空转轴

(32)中空旋翼

(311、321)中空管

(322、33)排气孔

(40)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包括:一真空室10、一驱动装置20及一真空泵30等构件;其中真空室10一端的进气管11衔接一接管40,该接管40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可将上述设备内的水汽输送至真空室10内,该接管40可为多个个管路可连接多个设备,各管路以闸阀控制,以共享真空泵30,但可分别满足冷冻、除湿等设备的需求。

该驱动装置20可以为马达、风车、水轮或各种引擎等种类的驱动装置,以直接方式驱动或经传动装置间接的方式驱动,以下所述以马达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该驱动装置20安装于真空室10一端,驱动装置20的转速可调变,以控制真空的程度。

真空泵30,包括中空转轴31及中空旋翼32,中空转轴31的尾端与真空室10相通,中空转轴31尾端亦可直接衔接至接管40端,以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

驱动装置20一端的输出轴26与一齿轮27同轴,该齿轮27与另一连动齿轮28啮合,该连动齿轮28与中空转轴31同轴,如此当驱动装置20启动时,可带动中空转轴31旋转,以驱动中空旋翼32旋转。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的第二实施例,包括:一真空室10、一驱动装置20及一真空泵30等构件;其中真空室10一端的进气管11衔接一接管40,该接管40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可将上述设备内的水汽输送至真空室10内,该接管40可为多个管路可连接多个设备,各管路以闸阀控制,以共享真空泵30,但可分别满足冷冻、除湿等设备的需求。该驱动装置20可以为马达、风车、水轮或各种引擎等种类的驱动装置,以直接方式驱动或经传动装置间接的方式驱动,以下所述以马达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该驱动装置20安装于真空室10一端,包括马达框21、马达定子22及马达转子23;马达定子22及马达转子23容纳于马达框21的内部空间内,马达定子22外侧衔接有引线221,通过引线221可提供电源供给马达定子22;驱动装置20的转速可调变,以控制真空的程度。

真空泵30,包括中空转轴31及中空旋翼32,中空转轴31衔接在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上方,中空转轴31的中空管311分别与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的中心管2311及中空旋翼32的中空管321相通,驱动装置20的马达转子23上、下端设至少一个轴承24、25用来支撑与固定马达转子23;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尾端与真空室10相通或直接衔接至接管40以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真空泵30的中空转轴31上方的中空旋翼32形成双翼片,中空旋翼32双翼片的翼端封闭,翼面上开设有排气孔322,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与真空泵30的中空旋翼32的关是位置呈t形;翼片状的真空泵30旋转时,周遭流体不断地滑过中空旋翼32的翼面,在翼面的最厚处产生最低压(即吸力)。真空室10的气体经由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的中心管2311及中空转轴31的中空管311,向中空旋翼32两侧翼片的中空管321流动(如箭头所示),最后由中空旋翼32两侧翼片的排气孔322排出。真空泵30持续作用使气体持续被排出至机外,冷冻柜(预先贮足量的水)、除湿柜内的水分因低压而迅速汽化,使设备柜内的环境继续降温及除湿。

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的真空室10亦可以免除,仅将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尾端直接衔接至接管40,以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

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除了真空泵30所述的中空旋翼32为双翼片造型外,亦可使用更多个翼片的型式。

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其真空泵30的中空旋翼32的翼片可设计为后掠翼状,以达到最佳的流体动力效果。

请参阅图五和图六所示,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的第三实施例,其真空泵30的中空旋翼32亦可采用翼端为文氏管状的翼片,气体在中空旋翼32的中空管321流动(如箭头所示),最后由中空旋翼32翼端文氏管状的排气孔33排出。以上所述真空泵30的中空旋翼32的各式翼片,皆应包括在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内者。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的第四实施例,包括:一真空室10、一驱动装置20及一真空泵30等构件;其中真空室10一端的进气管11衔接一接管40,该接管40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可将上述设备内的水汽输送至真空室10内,该接管40可为多个管路可连接多个设备,各管路以闸阀控制,以共享真空泵30,但可分别满足冷冻、除湿等设备的需求。

该驱动装置20可以为马达、风车、水轮或各种引擎等种类的驱动装置,以直接方式驱动或经传动装置间接的方式驱动,以下所述以马达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该驱动装置20安装于真空室10一端,包括马达框21、马达定子22及马达转子23;马达定子22及马达转子23容纳于马达框21的内部空间内,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内具一中空的中心管2311,马达转子23上、下端分别设至少一个轴承24、25用来支撑与固定马达转子23,马达定子22外侧衔接有引线221,通过引线221可提供电源供给马达定子22;驱动装置20的转速是可调变,以控制真空的程度。

真空泵30,包括一中空旋翼32,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直接连接于中空旋翼32上,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的中心管2311与中空旋翼32的中空管321相通,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的尾端与真空室10相通或直接衔接至接管40以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真空泵30的中空旋翼32形成双翼片,中空旋翼32双翼片的翼端封闭,翼面上开设有排气孔322,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与真空泵30的中空旋翼32的关系位置呈t形;翼片状的真空泵30旋转时,周遭流体不断地滑过中空旋翼32的翼面,在翼面的最厚处产生最低压(即吸力)。真空室10内的气体经由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的中心管2311,向中空旋翼32两侧翼片的中空管321流动(如箭头所示),最后由中空旋翼32两侧翼片的排气孔322排出。真空泵30持续作用使气体持续被排出至机外,冷冻柜(预先贮足量的水)、除湿柜内的水分因低压而迅速汽化,使设备柜内的环境继续降温及除湿。

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的真空室10亦可以免除,仅将马达转子23的轴心231的尾端直接衔接至接管40,以连接至冷冻柜、除湿柜…等设备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旋翼式真空泵,将真空泵设计成中空的旋翼状,当中空旋翼被驱动旋转时,中空旋翼表面因白努力效应使排气孔产生低压,旋翼中空管内的气体因离心力而加速流向排气孔,此效应经中空的马达轴心及真空室延伸至设备端,使设备端内的水分因低压而迅速汽化,达到冷却及除湿的效果,因而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真空泵,设计进步,除马达外别无作动机件,零件磨耗极少,是高效能的真空泵,符合现代节能减碳的需求。而本发明又从未见诸于各产品或其他刊物中,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于是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