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机风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350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机风轮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机风轮结构。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是一种家用厨房电器,其通过电机驱动风轮组件旋转,以将厨房中的油烟抽吸排至室外,市面上的抽油烟机的风轮组件大多为离心式设计,该风轮组件安装于蜗壳内,工作时风轮组件的多个叶片旋转产生的气流经由与蜗壳的出口排出,从而在所述蜗壳内形成负压,实现对油烟的吸扯。目前,风轮组件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如何提升吸风量和降低噪音,本实用新型则以此为方向作出研究与实践。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机风轮结构,具有吸风量大、风量均匀、运转噪声小等优点,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烟机风轮结构,包括前支撑环、后支撑环,以及由该前支撑环和后支撑环夹持的若干叶片,该些叶片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凸块,该前支撑环和后支撑环之间还设有中间盘片,该中间盘片用于装载与电机配合的连接盘,其边缘位置设有第一穿缝带和第二穿缝带,该第一、第二穿缝带上设有供叶片的凸块穿设的穿缝,该第一穿缝带上的穿缝与第二穿缝带上的穿缝两两对齐或两两错位;该中间盘片上开设有若干个绕其中心周向均匀排布的导流窗,该前支撑环和后支撑环的边缘分别设有翻边,该翻边分别与前支撑环和后支撑环相垂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中间盘片的中部由前往后凹陷形成盘腔,该盘腔具有平整的底部,由凹陷所形成的弯折处为圆弧过渡。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盘腔的底部具有圆形隆起,该隆起与侧壁相接处之间形成环带。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叶片包括设于前支撑环与中间盘片之间的第一叶片,和设于中间盘片与后支撑环之间的第二叶片,该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纵向长度比为1:2-4。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数量相同,其数量为60-68片。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叶片具有弧状截面,其厚度由内侧和外侧递减。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二叶片的内侧伸出后支撑环的内环边。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导流窗呈扇形,且等间距排布。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导流窗位于该盘腔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两层叶片组装方便、风量大且运转稳定,该第二叶片朝内一侧伸出该后支撑环板的内环边,该中间盘片的中部由前往后凹陷形成盘腔,该盘腔具有平整的底部,由凹陷所形成的弯折处为圆弧过渡,中间盘片的盘腔侧壁选取合适倾斜角度可令空气导流更为流畅,且该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绕中心周向均匀排布的导流窗,也对导流、降噪起到辅助效果,具有较佳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机风轮结构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机风轮结构实施例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盘征与叶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机风轮结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 的A-A方向)。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至4,一种烟机风轮结构,包括前支撑环1、后支撑环2,以及由该前支撑环1和后支撑环2夹持的若干叶片3,该些叶片3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凸块31,该前支撑环1和后支撑环2之间还设有中间盘片4,该中间盘片4用于装载与电机配合的连接盘5,其边缘位置设有第一穿缝带401和第二穿缝带402,该第一、第二穿缝带401、402上设有供叶片3的凸块31穿设的穿缝41,该第一穿缝带401上的穿缝与第二穿缝带402上的穿缝两两对齐或两两错位;该中间盘片4上开设有若干个绕其中心周向均匀排布的导流窗400,且等间距排布;该前支撑环1和后支撑环2的边缘分别设有翻边6,该翻边6 分别与前支撑环1和后支撑环2相垂直。

该叶片3包括设于前支撑环1与中间盘片4之间的第一叶片301,和设于中间盘片4与后支撑环2之间的第二叶片302,该第一叶片301与第二叶片302 的纵向长度比为1:2-4。该第一叶片301和第二叶片302的数量相同,其数量为60-68片,优选是62、64、66和68片。该叶片3具有弧状截面,其厚度由内侧和外侧递减,该第二叶片302的内侧伸出后支撑环2的内环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5和6,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中间盘片4的中部由前往后凹陷形成盘腔40,该盘腔40具有平整的底部403,由凹陷所形成的弯折处 40a、40b为圆弧过渡。该盘腔40的底部403具有圆形隆起,该隆起与侧壁相接处之间形成环带404,该导流窗400位于该盘腔4的侧壁。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