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504阅读:3685来源:国知局
迷你气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迷你气缸。



背景技术:

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气缸有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和做往复摆动两种类型。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气缸又可分为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膜片式气缸和冲击气缸4种。①单作用气缸:仅一端有活塞杆,从活塞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②双作用气缸:从活塞两侧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③膜片式气缸:用膜片代替活塞,只在一个方向输出力,用弹簧复位。它的密封性能好,但行程短。④冲击气缸:这是一种新型元件。它把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活塞高速(10~20米/秒)运动的动能,借以做功。在各式各样的气缸中,气缸的噪声问题一直是被研究的对象。

授权公告号为号CN20220321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你气缸,包括前盖,缸体,活塞杆,活塞和后盖组成,活塞杆穿过前盖和缸体,用螺母将活塞杆固定,在螺母套一层防尘罩,所述的活塞杆用内六角螺钉固定,所述活塞中设有缓冲垫片、耐磨环、双O型圈、O型圈,所述前盖中的活塞杆设有铜套和防尘套,所述的活塞杆用螺母固定。在上述迷你气缸中,内六角螺钉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且将缓冲垫片压紧在活塞的一端面,此时缓冲垫片被内六角螺钉压紧的端面变形而不为平面,内六角螺钉对缓冲垫面的挤压会造成缓冲垫片一定程度上的破损,同时在进行活塞冲击的过程中,虽然变形对缓冲垫片的缓冲效果不影响,但是会造成缓冲垫面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迷你气缸,所述迷你气缸能够增加缓冲垫片的使用寿命且缓冲效果更加理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迷你气缸,主要包括缸体、设于缸体腔内的活塞、一端与活塞连接固定的活塞杆、用于将缸体前后端面封闭的前端盖以及后端盖,所述活塞杆固定活塞的一端设有外径小于活塞杆外径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从内至外依次套设有活塞、第一缓冲垫片、用于保护第一缓冲垫片的阶梯管以及与固定部螺纹连接且与阶梯管相抵的螺母,所述阶梯管包括与活塞相抵的连接段以及与螺母相抵且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固定段,所述连接段与第一缓冲垫片过盈配合且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垫片的厚度,所述前端盖上设有供螺母和固定段放入的第一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管中连接段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缓冲垫片起到初步的固定,固定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外径,能够对第一垫片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垫片从固定段脱落,同时,固定段能够防止螺母对第一缓冲垫片进行挤压造成第一缓冲垫片的变形,连接段与第一缓冲垫片为过盈配合,能够保证第一缓冲垫片的对中,在气缸运行过程中,保证第一缓冲垫片与前端盖的冲击面与第一缓冲垫片的端面平行,上述设置,通过对第一缓冲垫片的定位与保护,不仅加强了第一缓冲垫片的缓冲效果,同时增加了第一缓冲垫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垫片远离活塞的端面上沿第一缓冲垫片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卸力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卸力槽的设置能够在第一缓冲垫片与前端盖发生冲击时,使第一缓冲垫片能够更容易发生形变,使第一缓冲垫片与前端盖之间的冲击能够得到缓冲,加强第一缓冲垫片的缓冲效果以及相对应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了第一缓冲垫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盖言第一盲孔边沿处设有供第一缓冲垫片放置的第一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运行过程中,第一缓冲垫片与前端盖之间的冲击转换为第一缓冲垫片与第一环槽之间的冲击,通过设置第一环槽,加强了前端盖的结构强度,同时使第一缓冲垫片与第一环槽之间的冲击更加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上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靠近前端盖的第一孔以及远离前端盖且孔径大于第一孔的第二孔,所述活塞杆靠近固定部的一端侧壁设有环形凹槽以及套设则环形凹槽内的小密封圈,当活塞安装在活塞杆上时,小密封圈与活塞的第二孔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孔的设置能够方便对活塞进行初步定位,同时第二孔与小密封圈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加强活塞在气缸中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设有与活塞远离前端盖的端面相贴的第二缓冲垫片,所述第二缓冲垫片远离活塞的端面上沿第二缓冲垫片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卸力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缓冲垫片的设置能够使活塞与后端盖之间的冲击得到缓冲,第二卸力槽的设置能够加强第二缓冲垫片的缓冲效果,同时增加第二缓冲垫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盖上设有供第二缓冲垫片放置的第二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第二环槽的设置能够加强后端盖的结构强度,同时使第二缓冲垫片与后端盖之间的冲击能够更加平稳,加强两者之间的缓冲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盖上设有供活塞杆伸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卡设有防尘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圈的设置首先能够防止灰尘杂质通过通孔进入缸体中,同时能够对活塞杆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活塞杆能够与缸体对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盖包括螺纹连接于缸体的第一螺纹凸台,所述第一螺纹凸台远离缸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以及卡设于第一环形槽中的第一缸体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缸体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加强缸体与后端盖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效果,保证气缸内部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盖包括螺纹连接于缸体的第二螺纹凸台,所述第二螺纹凸台远离缸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槽以及卡设于第二环形槽中的第二缸体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缸体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加强缸体与前端盖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效果,保证气缸内部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的外表面上沿靠近前端盖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密封圈、磁环以及耐磨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能够保证活塞与缸体的密封性,使气体不会通过活塞外侧壁与缸体内侧壁的间隙,磁环的设置能够保证活塞在缸体中的对中效果,耐磨环的设置能够加强活塞在缸体中的对中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密封圈的磨损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迷你气缸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迷你气缸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活塞的第一角度爆炸示意图;

图4为活塞的第二角度爆炸示意图;

图5为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活塞;21、台阶孔;211、第一孔;212、第二孔;22、密封圈;23、磁环;24、耐磨环;3、活塞杆;31、第一缓冲垫片;311、第一卸力槽;32、第二缓冲垫片;321、第二卸力槽;33、阶梯管;331、连接段;332、固定段;34、螺母;35、固定部;36、环形凹槽;37、小密封圈;4、前端盖;41、第二螺纹凸台;42、第一盲孔;43、第一环槽;44、第二环形槽;45、第二缸体密封圈;46、第二接头孔;5、后端盖;51、第一螺纹凸台;52、第一环形槽;53、第一缸体密封圈;54、第二环槽;55、通孔;56、防尘圈;57、环形凸棱;58、第一接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迷你气缸,主要包括缸体1、设于缸体1腔内的活塞2、一端与活塞2连接固定的活塞杆3、用于将缸体1前后端面封闭的前端盖4以及后端盖5,其中缸体1为铝合金圆管,缸体1两端设有内螺纹且在缸体1的两端内壁上还设有倒角。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活塞杆3沿靠近前端盖4的方向依次套设有第二缓冲垫片32、活塞2、第一缓冲垫片31、用于保护第一缓冲垫片31的阶梯管33以及与活塞杆3一端螺纹连接且与阶梯管33相抵的螺母34。活塞杆3固定活塞2的一端设有外径小于活塞杆3外径的固定部35,固定部35头部设有与螺母34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同时,活塞2上设有台阶孔21,台阶孔21包括靠近前端盖4的第一孔211以及远离前端盖4的第二孔212,第一孔211的孔径大于固定部35的外径且小于活塞杆3的外径,第二孔212的孔径大于活塞杆3的外径。活塞杆3在靠近固定部35的一端外侧壁设有环形凹槽36以及套设则环形凹槽36内的小密封圈37,当活塞2安装在活塞杆3上时,小密封圈37与活塞2的第二孔212过盈配合。其中,在活塞2的外表面上沿靠近前端盖4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密封圈22、磁环23以及耐磨环24。

阶梯管33包括与活塞2相抵的连接段331以及与螺母34相抵且外径大于连接段331的固定段332,连接段331与第一缓冲垫片31过盈配合且连接段331的长度大于第一缓冲垫片31的厚度。

第一缓冲垫片31远离活塞2的端面上沿第一缓冲垫片31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一卸力槽311,第二缓冲垫片32远离活塞2的端面上沿第二缓冲垫片3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第二卸力槽3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卸力槽311和第二卸力槽321均设有四个。

如图3和图5所示,前端盖4包括螺纹连接于缸体的第二螺纹凸台41,在前端盖4上设有供螺母34和固定段332放入的第一盲孔42,前端盖4沿第一盲孔42边沿处设有供第一缓冲垫片41放置的第一环槽43,同时,第二螺纹凸台41远离缸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槽44以及卡设于第二环形槽44中的第二缸体密封圈45。其中前端盖4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盲孔42相通的第二接头孔46。

后端盖5包括连接于缸体1一端的第一螺纹凸台51,第一螺纹凸台51远离缸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槽52以及卡设于第一环形槽52中的第一缸体密封圈53。同时,在第一螺纹凸台51的端面上设有供第二缓冲垫片32放置的第二环槽54,后端盖5上还设有供活塞杆3伸出的通孔55,通孔55中设有防尘圈56以及用来对防尘圈56限位的环形凸棱57。其中后端盖5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接头孔58,当气缸组装完成后,第二接头孔58与气缸内腔相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