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用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4283发布日期:2018-06-12 23:04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舰船用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舰船用风管机。



背景技术:

现有舰船用风管机的结构与民用的风管机、卧式风机盘管的结构类似,风机蜗壳都是靠自攻钉将一端固定在风机安装板上,类似悬臂梁的结构,而舰船用风管机需满足舰船环境使用要求,如倾斜、摇摆、冲击、振动(垂直、水平方向)等,需要满足正交3个方向的振动,尤其在受到垂直方向振动的时候,受力较大,在机组垂直方向振动测试过程中,出现蜗舌松动断裂等情况,存在蜗壳固定失效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风机蜗壳振动的舰船用风管机。

一种舰船用风管机,包括外壳和风机蜗壳,所述风机蜗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且所述风机蜗壳的外侧面与所述支撑件抵接。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面板,所述风机蜗壳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面板,且所述支撑件抵接在所述风机蜗壳远离所述出风面板的一端。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壳的下面板具有夹角,且所述支撑件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

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60°。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且通过所述支撑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所述支撑支架为L型结构,且与所述支撑板围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所述支撑件。

所述外壳还包括处于所述出风面板对侧的后面板,所述支撑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下面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后面板上。

所述支撑支架的下端与所述下面板贴合,且所述支撑板的下端抵接在所述下面板上。

所述后面板上形成有安装凸起,所述支撑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凸起上。

所述安装凸起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通孔。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风机蜗壳相贴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减震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减震件与所述风机蜗壳抵接。

所述减震件为海绵。

所述海绵的厚度范围为1-10mm。

所述风机蜗壳包括环形侧板和设置与所述环形侧板两侧的两个隔板,且所述环形侧板与两个所述隔板共同围成内部风道,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不突出对应侧的所述隔板。

所述支撑件的宽度不小于1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通过在风机蜗壳远离出风面板的一端设置支撑板,对风机蜗壳进行固定,进而增加风机蜗壳与外壳的一体性,减小风机蜗壳在外壳内的振动,保证风机蜗壳在外壳内不会产生过大的位移,从而有效的减小蜗舌松动断裂等情况,通过设置减震件,能够对蜗壳起到一定的预紧和减震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蜗壳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的A部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的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的设置有支撑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舰船用风管机的未设置支撑件的振动分析图;

图中:

1、外壳;2、风机蜗壳;3、支撑件;11、出风面板;12、后面板;13、下面板;31、支撑板;32、支撑支架;121、安装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显示器组件的工装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的舰船用风管机,包括外壳1和风机蜗壳2,所述风机蜗壳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还包括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上,且所述风机蜗壳2的外侧面与所述支撑件3抵接,通过所述支撑件3将所述风机蜗壳2支撑在所述外壳1内部,减小所述风机蜗壳2能够进行震动的范围,达到减小所述风机蜗壳2震动的目的,如图5和图6中,因为会产生如图6中显示的由水平振动和竖直振动造成的所述风机蜗壳2产生摆动,而在图5中设置有支撑件后,能够将水平振动和竖直振动抵消掉,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

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出风面板11,所述风机蜗壳2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面板11,保证所述风机蜗壳2能够进行正常出风,而且所述风机蜗壳2靠近所述出风面板1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风机安装板上,另一端通过所述支撑件3抵接在所述风机蜗壳2远离所述出风面板11的一端,进而将所述风机蜗壳2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

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外壳1的下面板13具有夹角,且所述支撑件3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上,即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风机蜗壳2相切,向所述风机蜗壳2施加一个朝向所述风机蜗壳2中心的力,将所述风机蜗壳2在所述外壳1内受到振动时产生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产生的力尽可能的抵消掉,达到减小所述风机蜗壳2振动的目的。

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60°,优选的,所述夹角的角度为48°,当所述夹角的角度过大或过小时,都会削弱对所述风机蜗壳2的预紧和减震作用。

所述支撑件3包括支撑板31和支撑支架32,所述支撑板31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32上,且通过所述支撑支架32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板31和所述支撑支架32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支架32为L型结构,且与所述支撑板31围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所述支撑件3,三角形结构稳定,且刚好能够在外壳1的角落内设置,不需要更改外壳1和风机蜗壳2的任何结构。

所述外壳1还包括处于所述出风面板11对侧的后面板12,所述支撑支架32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下面板13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后面板12上,即将所述支撑支架32与所述外壳1进行固定,使得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外壳1紧固成一个整体,防止所述支撑件3自身进行震动,反而对所述风机蜗壳2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支撑支架32的下端与所述下面板13贴合,且所述支撑板31的下端抵接在所述下面板13上,使得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外壳1紧固成一个整体,防止所述支撑件3自身进行震动,反而对所述风机蜗壳2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后面板12上形成有安装凸起121,所述支撑支架32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凸起121上,能够直接将所述支撑支架32固定在安装凸起121上,即防止对所述外壳1进行结构上的更改,也能够防止固定所述支撑支架32的螺栓或其他固定结构突出所述外壳1造成其他意外伤害。

所述安装凸起121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支架32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通孔,直接利用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后与螺纹孔进行配合,达到紧固的目的。

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风机蜗壳2相贴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减震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减震件与所述风机蜗壳抵接,对蜗壳起到一定预紧和减震的作用。

所述减震件为海绵。

所述海绵的厚度范围为1-10mm,优选的,所述海绵的厚度为5mm。

所述风机蜗壳包括环形侧板和设置与所述环形侧板两侧的两个隔板,且所述环形侧板与两个所述隔板共同围成内部风道,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不突出对应侧的所述隔板,支撑件3与所述风机蜗壳2(即环形侧板)贴合形成的贴合线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风机蜗壳2的宽度,也即贴合线的至少一端不与对应侧的所述隔板相交,若超出所述风机蜗壳2的宽度会对回风口气流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机组风量。

当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间距(即环形侧板的宽度)大于100mm时,所述支撑件3的宽度不小于100mm,也即所述贴合线的长度不小于100mm,若所述支撑件3的宽度小于100mm,其强度不足以对蜗壳进行预紧以及减震作用;最佳宽度应为与蜗壳宽度一样,既可以保证强度,又不会影响气流组织,但当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间距(即环形侧板的宽度)不大于100mm时,所述支撑件的宽度与所述间距成比例关系。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3沿所述环形侧板的弧形方向的两个侧沿均弯折,且与所述风机蜗壳的外表面形成两个接触位置,增加支撑件3的支撑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