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0924阅读:1284来源:国知局
水泵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增压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泵增压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中央空调的冷,热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各类工业冷却循环系统,集中供热的一二次网循环系统等都离不开离心泵;传统离心泵的主要参数构成是电机的功率,扬程,流量,在保持水泵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扬程越高,所配电机的功率越大,反之则越小。离心水泵所配大功率的电机所消耗的电能很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越来越紧张,而大功率电机所消耗的电能又给用户带来高额的设备运行成本。

在循环系统中,循环泵的扬程是为克服系统管网的阻力,循环泵停止状态下水泵的进出水口的压力是均等的,一旦循环泵启动,循环泵出水口的压力和流速在整个循环系统中最高最大。传统的循环泵的配置参数是按系统所供冷或热面积计算配置的,循环泵的参数有电机的功率、扬程和流量。其中流量与供冷热面积呈正比,扬程主要是克服管网的阻力,在保护水泵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扬程越高,所配电机功率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循环泵大功率的电机的电能给用户带来高频的设备运行成本。

为此,通常需要给泵增加增压装置,通过流体压力转换为动能代替循环泵的部分扬程,在保证循环泵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循环泵的扬程,循环泵所配的电机功率也可以大幅降低。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各流体增压装置的结构和实现方式各不相同,中国专利CN202209320U公开了一种水泵增压装置,虽然达到了一定的增压节能的目的。但是,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压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生产成本较低的水泵增压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泵增压器,包括内管、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外圆周面中间位置的增压壳体;所述外管套装在内管上;

所述内管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为喇叭形;所述内管的外圆周面与外管的内壁之间就有间距;所述进水口固定在外管一端的内壁上,且沿内管的进水口的边沿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外管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增压壳体的两端均与外管的外圆周面密封连接;

所述增压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由增压壳体的内壁穿过外管延伸到内管的外圆周面;且隔板将内管外圆周面与外管内壁之间的间距分隔为吸水仓和喷射仓;

所述隔板将增压壳体内壁与外管外圆周面之间的间距分隔为增压仓和第一环流增压仓;所述增压仓内设置有隔套;所述隔套将增压仓分割为第二环流增压仓、第三环流增压仓;

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吸水仓的吸水仓吸水口;所述吸水仓吸水口位于内管上内管的喇叭形进水口与内管的过渡处。

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的增压吸水口;所述增压吸水口至少具有两个;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和第二环流增压仓的第一连通口;

所述隔套上设置有连通第二环流增压仓和第三环流增压仓的第二连通口;

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三环流增压仓和喷射仓的喷射仓吸水口;

所述第一环流增压仓为倒锥形;所述第二环流增压仓的上端和第三环流增压仓的上端均为锥形;

所述喷射仓位于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喷射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套为鼓形,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隔套上隔套外表面与增压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较小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一端设置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增压段、平流段和减速段;

所述减速段的横截面直径由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平流段为直筒;所述增压段的横截面直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增压段和平流段以及平流段和减速段均平滑过渡,所述增压段与进水口连通,且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泵增压器,由于所述第一环流增压仓为倒锥形;所述第二环流增压仓的上端和第三环流增压仓的上端均为锥形;通过将第一环流增压仓设置为倒锥形,从而能够增大第一环流增压仓的吸水负压,便于吸入流体,对流体在后续增压仓室内的增压;其次简化了传统增压装置的结构,使得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

再次,由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的增压吸水口;所述增压吸水口至少具有两个;因此能够增大第一环流增压仓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从而便于实现第一环流增压仓对流体的第一次增压;由于第一环流增压仓吸入流体的对少决定了后续增压仓室加压流体的量,因此通过提高吸水效果,从而使得整个增压装置的增压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增压器的隔套为鼓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增压器的增加增压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第一连接法兰,2-内管,3-外管,4-增压壳体,5-隔板,6-喷射仓吸水口,7-吸水仓吸水口,8-增压吸水口,9-第二连接法兰,10-喷射口,11-喷射仓,12-第三环流增压仓,13-第二环流增压仓,14-第一连通口,15-第一环流增压仓,16-吸水仓,17-隔套,18-增压管,19-进水口,2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泵增压器,包括内管2、外管3以及设置在外管3外圆周面中间位置的增压壳体4;所述外管3套装在内管2上;

所述内管2一端为进水口19,另一端为出水口20;所述进水口19为喇叭形;所述内管2的外圆周面与外管3的内壁之间就有间距;所述进水口19固定在外管3一端的内壁上,且沿内管2的进水口19的边沿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口20与外管3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增压壳体4的两端均与外管3的外圆周面密封连接;

所述增压壳体4内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由增压壳体4的内壁穿过外管3延伸到内管2的外圆周面;且隔板5将内管2外圆周面与外管3内壁之间的间距分隔为吸水仓16和喷射仓11;

所述隔板5将增压壳体4内壁与外管3外圆周面之间的间距分隔为增压仓和第一环流增压仓15;所述增压仓内设置有隔套17;所述隔套17将增压仓分割为第二环流增压仓13、第三环流增压仓12;

所述内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吸水仓16的吸水仓吸水口7;所述吸水仓吸水口7位于内管2上内管2的喇叭形进水口19与内管2的过渡处。

所述外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15的增压吸水口8;所述增压吸水口8至少具有两个;

所述隔板5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15和第二环流增压仓13的第一连通口14;

所述隔套17上设置有连通第二环流增压仓13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的第二连通口171;

所述外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三环流增压仓12和喷射仓11的喷射仓吸水口6;

所述第一环流增压仓15为倒锥形;所述第二环流增压仓13的上端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的上端均为锥形;

所述喷射仓11位于出水口20的一端设置有喷射口10。

在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将水泵增压器于水泵连接,使得水泵的出水口与水泵增压器的入水口19连通;启动水泵,水泵将水输送到水泵增压器内,由于所述进水口19为喇叭形;所述内管2的外圆周面与外管3的内壁之间就有间距;所述进水口19固定在外管3一端的内壁上,且沿内管2的进水口19的边沿密封连接;所述内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吸水仓16的吸水仓吸水口7;所述吸水仓吸水口7位于内管2上内管2的喇叭形进水口19与内管2的过渡处。水流在通过进水口19进入到内管2内时,在喇叭形的进水口19处,由于流通面积的减小,从而起到加压的作用,在压力的作用下,部分水流通过吸水仓吸水口7进入到吸水仓16内。

由于所述外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15的增压吸水口8;水流通过增压吸水口8进入到第一环流增压仓15;由于所述第一环流增压仓15为倒锥形;同时水流由下往上流动,因此第一环流增压仓15内将会形成较大的吸水负压,从而有利于吸水。

由于所述隔板5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15和第二环流增压仓13的第一连通口14;因此水流通过第一连通口14由第一环流增压仓15进入到第二环流增压仓13内,同时由于所述隔套17上设置有连通第二环流增压仓13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的第二连通口171;水流通过第二连通口171由第二环流增压仓13进入到第三环流增压仓12;由于所述第二环流增压仓13的上端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的上端均为锥形;因此水流在第二环流增压仓13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内,由于在第二环流增压仓13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内水流方向上水流通过区域的体积逐渐减小,从而均能实现增压。

在第二环流增压仓13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内被增压后的水流,由于所述外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三环流增压仓12和喷射仓11的喷射仓吸水口6;因此由喷射仓吸水口6进入到喷射仓11;然后由于所述喷射仓11位于出水口20的一端设置有喷射口10,因此增压后的水流由出水口20的喷射口10射出形成高压水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泵增压器,由于所述第一环流增压仓15为倒锥形;所述第二环流增压仓13的上端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的上端均为锥形;通过将第一环流增压仓15设置为倒锥形,从而能够增大第一环流增压仓15的吸水负压,便于吸入流体,对流体在后续增压仓室内的增压;其次简化了传统增压装置的结构,使得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

再次,由于所述外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环流增压仓15的增压吸水口8;所述增压吸水口8至少具有两个;因此能够增大第一环流增压仓15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从而便于实现第一环流增压仓15对流体的第一次增压;由于第一环流增压仓15吸入流体的多少决定了后续增压仓室加压流体的量,因此通过提高吸水效果,从而使得整个增压装置的增压效果更加明显,更加节能。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二环流增压仓13和第三环流增压仓12对水流的增压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隔套17为鼓形,所述第二连通口171位于隔套17上隔套17外表面与增压壳体4内壁之间的间距较小的一端。

为了便于水泵增压器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外管3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9。

为了使得入水口19的入水水流压力较大,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19一端设置有增压管18,所述增压管18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增压段181、平流段182和减速段183;所述减速段183的横截面直径由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平流段182为直筒;所述增压段181的横截面直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增压段181和平流段182以及平流段182和减速段183均平滑过渡,所述增压段181与进水口19连通,且平滑过渡。

水流经过增压管18时,首先在减速段183通过改变水流的截面大小,从而降低水流的速度,在平流段182水流平稳的流过,在增压段181通过使得水流流过的截面面积越来越小,从而使得水流的速度变快,压力变大,然后再进入到喇叭形的入水口19。通过设置增压管18可以起到缓冲稳压的作用。安装时,使得增压管18竖直放置,从而在入水量较小时,使得水流能够充满增压管18后进入到水泵增压器内进行增压;保证水流的流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