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轮及使用该转轮的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967发布日期:2018-07-20 20:29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蠕动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轮及使用该转轮的蠕动泵。



背景技术:

蠕动泵(Peristaltic Pump)又称软管泵,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用泵,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工等行业,用于输送带有敏感性的、粘稠的、强腐蚀性的、具有磨削作用的、纯度要求高的、以及含有一定颗粒状物料的介质。

软管是蠕动泵唯一的接液要件,通过滚轮或者压块挤压软管来使得软管内的介质流动,现有的蠕动泵软管都使用硅胶管,由于蠕动泵对刻度和弹性的特殊高要求,目前国内的硅胶管都是按照设备尺寸、通过特殊设计并定制生产的,软管作为易损件,需要经常更换,由于材质、尺寸的限制,使得成本增加,不通用,也由于软管的限制,使蠕动泵使用领域变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轮及使用该转轮的蠕动泵,通过结构改进,实现对液体的精确控制,减小配液过程中机器温度对药液的影响,同时减小使用过程中对软管的磨损,降低成本,满足各种材料制成的软管都能直接安装使用,增加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轮,包括轮架及四个滚轮,所述轮架包括上盘面、下盘面和中部圆柱,所述滚轮位于所述上盘面与所述下盘面间,通过止位螺丝固定于所述轮架上,所述滚轮呈两两对称分布,所述上盘面上设置有四个半圆弧凹槽,所述半圆弧凹槽呈两两对称,每一所述半圆弧凹槽与每一所述滚轮呈间隔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滚轮为由PEEK材料制成的圆柱体,所述滚轮与所述中部圆柱等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该转轮的蠕动泵,包括驱动器、泵头及软管,所述泵头包括本体、转轮和软管安装卡块,所述转轮通过中间轴固定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驱动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管安装卡块嵌于所述本体两侧凹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内壁与所述转轮外圈留有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器与PLC程序控制器相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转轮包括轮架及四个滚轮,转轮与本体内壁留有间距,在使用时,软管设置于转轮与本体内壁的间距间,通过转轮的转动,带动滚轮将软管向本体内壁挤压或使其回复原形,实现液体的抽、吸。

2.滚轮由PEEK材料制成,PEEK材料的耐高温性、耐化学品腐蚀性、耐磨性等优点,可以避免长时间滚轮和软管的摩擦产生的温度对软管内液体性质的影响,避免软管内液体因软管的长期使用磨损对机器的腐蚀。

3.本体内壁与转轮滚轮间的距离,经大量数据测试所得,这个距离刚好可以使得软管管壁在压扁时保证液体不流动,同时不会因为频繁大量的挤压对软管造成损坏。

4.滚轮由PEEK材料制成,同时其与软管安装卡块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不同材料制成的软管都可以直接作为安装液体的耗材,而不一定非要是硅胶管,软管安装卡块的设计,满足医用导管的通用管径,使最普通的医用连接管可以直接使用,减少耗材成本,增加流通性。

5.驱动器与PLC程序控制器相连,而转轮通过中间轴与驱动器相连,实现驱动器对滚轮的控制,最优化的实现精确控制滚轮对软管挤压角度,从而实现精密的液体量输入、输出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轮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蠕动泵示意图。

其中:1、轮架;2、滚轮;3、上盘面;4、下盘面;5、中部圆柱;6、止位螺丝;7、半圆弧凹槽;8、本体;9、软管安装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转轮,包括轮架1及四个滚轮2,所述轮架1包括上盘面3、下盘面4和中部圆柱5,所述滚轮2位于所述上盘面3与所述下盘面4间,通过止位螺丝6固定于所述轮架1上,所述滚轮2呈两两对称分布,所述上盘面3上设置有四个半圆弧凹槽7,所述半圆弧凹槽7呈两两对称,每一所述半圆弧凹槽7与每一所述滚轮2呈间隔布置,通过转轮的转动,带动滚轮2将软管向本体8内壁挤压或使其回复原形,实现液体的抽、吸。

如图2所示,所述滚轮2为由PEEK材料制成的圆柱体,所述滚轮2与所述中部圆柱5等高,滚轮2由PEEK材料制成,PEEK材料的耐高温性、耐化学品腐蚀性、耐磨性等优点,可以避免长时间滚轮2和软管的摩擦产生的温度对软管内液体性质的影响,避免软管内液体因软管的长期使用磨损对机器的腐蚀。

如图3所示,使用该转轮的蠕动泵,包括驱动器、泵头及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包括本体8、转轮和软管安装卡块9,所述转轮通过中间轴固定于所述本体8内并与所述驱动器相连。

如图3所示,所述软管安装卡块9嵌于所述本体8两侧凹槽内,软管安装卡块9的设计,满足医用导管的通用管径,使最普通的医用连接管可以直接使用,减少耗材成本,增加流通性。特别在医院的配液中心得到最大应用。

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8内壁与所述转轮外圈留有间距,所述驱动器与PLC程序控制器相连,驱动器与PLC程序控制器相连,而转轮通过中间轴与驱动器相连,实现驱动器对滚轮2的控制,最优化的实现精确控制滚轮2对软管挤压角度,从而实现精密的液体量输入、输出的控制。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