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泵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9228发布日期:2018-07-31 21:0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油泵连杆,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在汽车尾气处理油泵上的连杆。



背景技术:

油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油泵要有动力源才能运转,它下部的凸轮轴是由发动机曲轴齿轮带动。油泵的结构通常包括塞套和在塞套中可活动设置的活塞,活塞由油泵连杆连接进发动机的曲轴,当曲轴回转一周时,活塞就会在油泵连接的带动下在塞套内上下移动一次,这是它的基本运动方式。现有技术中,油泵连杆多为不可拆卸地连接在活塞上,不方便更换与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油泵连杆不方便拆卸以更换与维修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油泵连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泵连杆,它包括一个曲轴连接端、活塞连接端和连接所述曲轴连接端和所述活塞连接端的中间杆,所述曲轴连接端形成为环形,所述活塞连接端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突起的基底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突起的基底长度。

优化地,所述中间杆本体形成有多个贯穿的腰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腰圆孔的数量为四个。

优化地,所述中间杆在位于所述曲轴连接端的一侧形成有一凹陷。

优化地,所述油泵连杆的厚度是9mm,所述中间杆的宽度是10mm,所述曲轴连接端的外直径是40mm,所述曲轴连接端的内直径是32mm,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是7mm,所述曲轴连接端的圆心距所述活塞连接端的端部的距离是90.4mm。

优化地,所述第一突起的顶部形成有一突起部凹陷。

优化地,所述第二突起的顶部形成有一突起部凹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在油泵连杆的活塞连接端设置了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起的作用是使油泵连杆方便地卡接在活塞上;第一突起的基底部比第二突起的基底部宽,这样设置的作用是方便油泵连杆倾斜以从活塞中脱除和安装上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泵连杆的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附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其中,1、曲轴连接端;2、活塞连接端;21、第一突起;211、突起部凹陷;22、第二突起;3、中间杆;31、腰圆孔;32、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油泵连杆,它的厚度是9mm,它包括图中自下而上一体成形的曲轴连接端1、中间杆3和活塞连接端2。曲轴连接端1形成为环形,用于套接在发动机的曲轴上,拆卸时其可从曲轴上滑出。活塞连接端2用于连接进油泵中活塞的卡接孔槽中,其中的中间杆3用于连接曲轴连接端1和活塞连接端2并进行力的传递。

其中曲轴连接端1的外直径是40mm、内直径是32mm。曲轴连接端1的圆心距活塞连接端2的端部距离是90.4mm。

活塞连接端2的两侧形成有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的突起高度相同,均为7mm,第一突起21比第二突起22的基底长度要长,第一突起21和中间杆3表面形成的角度为150°,第二突起22和中间杆3表面形成的角度为120°。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所起的作用是卡接于油泵中活塞的孔槽中,其中第一突起21设置为其基底长度长于第二突起22的基底长度的作用是方便油泵连杆倾斜以从油泵中活塞连杆的孔槽中脱除或安装上去。如图2所示,在第一突起21的顶部还形成有一突起部凹陷211,它的作用是油泵工作或拆卸油泵连杆时作为空气排气孔以利于操作。相应地,图中未示出,在第二突起22顶部也形成有一突起部凹陷。

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杆3的宽度是10mm,在中间杆3的本体上形成有四个贯穿的腰圆孔31用于减轻油泵连杆的重量,使装置轻便。在中间杆3靠近曲轴连接端1的一侧上,在其表面形成有一凹陷32,它的作用是套接曲轴的保护外壳,保护外壳作用是不使曲轴及与其相连的发动机有灰尘进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