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残余气体排出功能的液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141发布日期:2018-08-31 21:2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环泵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残余气体排出功能的液环泵。



背景技术:

液环泵的工作原理是叶轮与泵体成偏心配置,当叶轮旋转时,带动泵体内的工作液转动形成液环。液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形状接近泵体的形状,从而与叶轮一道形成月牙形工作腔。液环泵工作时,顺着叶轮旋转的方向,月牙形工作腔先从小变大,在泵体内的吸入侧形成低压区,从而将气体吸入泵体内;在此过程中,月牙形工作腔的后半段则是从大变小,在泵体内的排出侧形成高压区,从而压缩气体,使气体从泵体内排出。

液环泵工作时,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因吸入侧的工作压力过低,致使部分从排出侧压缩到排出口最末端的气体因其压力达不到泵体外的空气压力,而不能从排出口排出;其二,当进入泵体内的气体被压缩到排出口最末端时,部分气体还没有来得及排出泵体,就随着叶轮的旋转错过了排气口,继续在泵体内循环。

以上两种原因所造成的、没有从泵体内排出的气体统称为残余气体。残余气体随着叶轮旋转进入下一个循环,重新回到吸气侧,因这时残余气体的压力远高于进气侧的压力,其会在瞬间快速膨胀,造成剧烈的内部空间变动。这种状况会导致液环出现混乱,甚至冲击叶轮,从而造成液环泵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状态的持续还可能造成叶轮受冲击而损坏。因此,怎样把这些残余气体排出泵外,对于提高液环泵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一些排出残余气体的技术方案均需对液环泵的结构或流道作较大的改变,不仅成本高,而且在技术上不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液环泵工作时,泵体内的残余气体的排出问题。这一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残余气体排出功能的液环泵,包括泵体和下述部件:

侧盖,侧盖上设有侧盖进气口和侧盖排气口;

分配板,分配板上设有分配板进气口和分配板排气口;

叶轮,叶轮在液环泵工作时,与液环一道形成月牙形空腔;

所述分配板上还设有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在所述侧盖与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相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上密封通气腔和下密封通气腔,上密封通气腔和下密封通气腔通过连通管路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下述附加的技术特征,以便更好地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将所述连通管路安装于所述侧盖的内侧或外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路的一侧设有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一端通向泵体外,其另一端与所述侧盖排气口连通,旁通管路上还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路上设有开关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阀门为自动开关阀门,所述侧盖进气口的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还设有接受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开关阀门工作的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以现场压力表替换所述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优点如下:

1、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2、可根据液环泵的工作状态选择是否启用排出残余气体的设施,能有效排出泵体内的残余气体,且具有较强的可操控性。

3、在没有残余气体的工作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压缩末端压力较高的工作液会从连通管路流往压力较低的压缩始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侧盖进气口; 2——分配板进气口;

3——叶轮; 4——月牙形空腔;

5——上通气口; 6——上密封通气腔;

7——连通管路; 8——开关阀门;

9——下密封通气腔; 10——下通气口;

11——压力传感器; 12——控制系统;

13——液环; 14——分配板排气口;

15——侧盖排气口15; 16——单向阀;

17——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未加标记的箭头方向表示气流的前进方向),一种具有残余气体排出功能的液环泵,包括泵体和下述部件:

侧盖,侧盖上设有侧盖进气口1和侧盖排气口15;

分配板,分配板上设有分配板进气口2和分配板排气口14;

叶轮3,叶轮在液环泵工作时,与液环13一道形成月牙形空腔4;

分配板上还有上通气口5和下通气口10,在侧盖的相对应位置上还设有上密封通气腔6和下密封通气腔9,上密封通气腔6和下密封通气腔9通过连通管路7连通。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下述附加的技术手段:

连通管路7装于所述侧盖的内侧或外侧。在连通管路7的一侧设有旁通管路17,旁通管路17的排出口可以直接通向大气或者与侧盖排气口15连通再一起排出向大气,旁通管路17上还设有单向阀16。在连通管路7上设有开关阀门8。根据实际需要,开关阀门8可以是手动开关阀门,也可以是自动开关阀门。当开关阀门8为自动开关阀门时,在所述侧盖进气口1的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1,还设有通过数据线分别与开关阀门8和压力传感器11连接,从而接受压力传感器11的信号、并控制开关阀门8工作的控制系统12。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下,进一步介绍其工作过程:

液环泵工作时,叶轮3顺时针旋转,使泵体内的工作液形成液环13,气体从液环泵的侧盖进气口1进入到分配板进气口2中,再进入到叶轮3与液环13之间形成的月牙形空腔4内,月牙形空腔4由叶轮3的叶片分隔成若干小空腔,随着叶轮3的旋转,这些小空腔顺着月牙的形状先是由小变大,从而形成负压吸入气体,然后再由大变小压缩气体,当旋转到分配板排气口14时,气体经分配板排气口14到侧盖排气口15排出泵体外。如果空腔内的气体旋转到分配板排气口14的最末端时,气体还没有达到泵外的压力,或者非常贴近最末端时才达到泵外的压力,那么气体将无法排出或不能完全排出,就会存在残余的气体。残余气体随着叶轮3的旋转来到上通气口5时,残余气体会经过上通气口5流入侧盖的上密封通气腔6,再经连通管7回流到侧盖的下密封通气腔9,然后经分配板的下通气口10重新进入月牙形空腔4内压缩区的初始位置,与下一个循环的来气混在一起,再次压缩后排出泵体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通管7连接侧盖上的上、下密封通气腔,另有旁通管路17接通侧盖排气口15,旁通管路17上设有单向阀16。连通管路7上设有气动或电动开关阀门8,在侧盖进气口1的外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1(如有必要,也可同时在侧盖排气口15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液环泵的工作压力状态。在液环泵的工作压力状态会产生残余气体时,通过控制系统12控制气动或电动开关阀门8开启,残余气体经过连通管路回流到月牙形空腔4内压缩区的初始位置与下一个循环的来气混在一起,再次压缩排出泵外。在真空泵的工作压力状态不会产生残余气体或者只产生过压缩的残余气体(压缩至已经超过外界压力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外排的气体)的情况下,气动或电动开关阀门8不开启,此时,过压缩的残余气体的压力会大于侧盖排气口15处的压力,可以经旁通管路17自动推开单向阀16从侧盖排气口15排出,从而有效避免因液环泵内的气体和工作液从压力较高的月牙形空腔4的压缩区的末端流回到压力较低的月牙形空腔4压缩区的始端所产生的重复做功、浪费能量的情况出现。

另需说明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配置,压力传感器11可换成现场压力表,气动或电动开关阀门8也可以换成手动阀门,通过人工判断,实现连通管路7上的开关阀门8的开启和关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