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6832发布日期:2018-12-12 00:33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增压器,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

背景技术

往复式增压器是液压领域常用的器件,其优点是能够实现压力的持续输出,但在换向瞬间输出压力为零,使得输出压力产生脉动,在某些要求恒压场合不能使用,惯常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往复式增压器同时使用,并使各个增压缸之间形成互控,如中国专利201620645317.5公开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理论而言,增压器数量越多,压力输出越稳定,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先导控制、阀芯和活塞的换向均有一定的滞后,增压缸数量越多,滞后现象越严重,当数量过多时,便会出现换向过早或卡顿的情况,十分影响增压效果,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在增压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所有缸全部工作,有时只需要一部分缸工作,若缸组的所有缸都时刻处于全部工作状态,会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n个双向增压缸和各自匹配的换向阀,n≥3,所述增压缸的增压腔设置控制口,所述增压缸顺序设置,即每一增压缸控制口连接下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第n增压缸不设置控制口,所述n个增压缸中,第一至第x缸顺序循环设置,第x+1至第n缸顺序设置,即在增压缸顺序设置的基础上,第x缸增压腔进一步设置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连接第一增压缸所匹配换向阀的先导口,2≤x<n。

所述的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x缸第二控制口处设置有通断阀门。

本发明在以往循环缸组的基础上,设置内循环缸组,从而将原有的大循环拆分成为小循环,降低低滞后的叠加,从而避免因先导换向滞后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且内置循环缸组可单独工作,可有效减少机械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n缸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增压缸,11-第一换向阀,12-左活塞腔,13-右活塞腔,14-左油口,15-右油口,16-左控制口,17-右控制口,18-第二左控制口,19-第二右控制口,2-第二增压缸,21-第二换向阀,3-第三增压缸,31-第三换向阀,4-第四增压缸,41-第四换向阀,51-第一单向阀,52-第二单向阀,61-第一液控单向阀,62-第二液控单向阀,7-电磁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第一增压缸1,第二增压缸2,第三增压缸3,增压缸设置左活塞腔12和右活塞腔13,左活塞腔设置有左油口14和左控制口16,右活塞腔13设置右油口15和右控制口17,其中,第二增压缸左活塞腔还设置有第二左控制口18和第二右控制口19。第一增压缸1匹配第一换向阀11,第二增压缸2匹配第二换向阀21,第三增压缸3匹配第三换向阀31,第四增压缸匹配第四换向阀41,上述换向阀均为液控换向阀,第一换向阀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增压缸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

第一换向阀1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

第二换向阀21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二增压缸2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二换向阀2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

上述结构使第一、第二增压缸实现循环互控。

第三换向阀连接方式与第二换向阀相同。

当增压器启动时,各增压器活塞开始运动,当第一增压器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二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三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第二控制口时,带动第一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一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第一增压缸1,第二增压缸2,第三增压缸3,第四增压缸4,增压缸设置左活塞腔12和右活塞腔13,左活塞腔设置有左油口14和左控制口16,右活塞腔13设置右油口15和右控制口17,其中,第二增压缸左活塞腔还设置有第二左控制口18和第二右控制口19。第一增压缸1匹配第一换向阀11,第二增压缸2匹配第二换向阀21,第三增压缸3匹配第三换向阀31,第四增压缸匹配第四换向阀41,上述换向阀均为液控换向阀,第一换向阀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增压缸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

第一换向阀1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左控制口18,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二增压缸2第二右控制口19。

第二换向阀21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二增压缸2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二换向阀2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

上述结构使第一、第二增压缸实现循环互控。

第三,第四换向阀连接方式与第二换向阀相同。

当增压器启动时,各增压器活塞开始运动,当第一增压器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二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三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第二控制口时,带动第一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一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控制口时,第四液控换向阀换向,第四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一种设置内循环缸组的多缸超高压自动往复增压器,包括第一增压缸1,第二增压缸2,第三增压缸3,第四增压缸4,增压缸设置左活塞腔12和右活塞腔13,左活塞腔设置有左油口14和左控制口16,右活塞腔13设置右油口15和右控制口17,第一增压缸1匹配第一换向阀11,第二增压缸2匹配第二换向阀21,第三增压缸3匹配第三换向阀31,第四增压缸匹配第四换向阀41,上述换向阀均为液控换向阀,第一换向阀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增压缸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

第一换向阀1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三增压缸3第二左控制口18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三增压缸3第二右控制口19与第一液控换向阀1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一换向阀1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三增压缸3第二左控制口18,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三增压缸3第二右控制口19。

第二换向阀21两进油口p口连接供油管路、t口连接回油管路,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二增压缸2左油口14和右油口15。第二换向阀21匹配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液控单向阀61,第二液控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左侧先导口之间,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与第二液控换向阀21右侧先导口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左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二液控换向阀62设置于第二换向阀21右先导口与泄油管路x之间,第一液控换向阀61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左控制口16,第二液控换向阀62先导口连接第一增压缸1右控制口17。

第三,第四换向阀连接方式与第二换向阀相同,其中,第三换向阀左、右控制口设置有电磁换向阀7。

上述结构使第一、第二、第三增压缸实现循环互控。

当增压器启动时,各增压器活塞开始运动,当第一增压器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二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二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控制口时,带动第三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控制口时,第四液控换向阀换向,第四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当第三增压缸活塞运动至露出一侧第二控制口时,带动第一液控换向阀换向,第一增压缸活塞运动方向改变。

当需要全部增压缸工作时,电磁换向阀7右侧电磁铁得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增压缸全部工作,当不需要全部增压缸工作时,电磁换向阀7左侧电磁铁得电,第一、第二、第三增压缸循环控制工作,第四增压缸不工作。

如图4所示,本发明内置循环缸组中和循环缸组外增压缸数量可进一步增加,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数量。

本发明中,油口设置于所在增压腔端部,左、右控制口及第二左、右控制口位置依增压缸数量和及实际设计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