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降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4744发布日期:2018-11-24 10:4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日常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穿戴式降温器。

背景技术

炎炎夏日的高温对于大多数来说是一种煎熬,所以慢慢地人们发明了扇子;随着电气时代的来临,科技的进步,逐渐出现了电风扇甚至有了空调设备。但是相对于早期可以便携的扇子而言,体积相对要大而且需要大功率供电的风扇和空调设备而言,并不能满足人们在户外需要降温的需求,直到后来人们发明了用干电池驱动的便携式风扇,才初步满足了人们在户外需要降温的需求。

但是,现有的便携式风扇具有结构设计不合理,随身携带不便、散热降温效果不佳和噪音大的等缺点,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式降温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穿戴式降温器,结构简单、散热降温效果,且随身携带方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穿戴式降温器,包括壳体、风扇以及供电装置,所述壳体上具有空气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空气流道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进风口上,所述供电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壳段和第二壳段,所述第一壳段和第二壳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段形成为横截面呈方圆形的壳体结构,所述第二壳段形成为横截面呈长圆形的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壳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壳段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共同围设成所述空气流道,第一壳体包括弯折连接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大致形成为两端部敞开的壳体结构,第二壳体包括第三壳体部以及沿所述第三壳体部延伸的第四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形成为两端敞开的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共同形成为所述壳体的第一壳段并限定出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开口以及第三壳体部远离所述第四壳体部的开口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口,第二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共同形成为所述壳体的第二壳段并限定出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开口以及第四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三壳体部的开口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共同组成所述空气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由吸音材料组成的吸音件。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件的端面上形成有截面呈“v”型或“u”型的条形吸音槽。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槽朝向所述第一流道的轴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流道内壁上还设置有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为海绵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式降温器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壳体部上的穿孔穿入第一壳体部内侧,并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内的连接柱上,所述夹持件另外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侧面形成为夹持空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出风口上的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包括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平行于所述第三壳体部的侧面朝向所述第四壳体部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三壳体部的侧面形成为夹持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穿戴式降温器具有以下优点:

可穿戴式降温器设置有夹持件可以随身穿戴,增加用户体验的同时,而不影响风扇的散热降温效果佳。

空气流道内设置有吸音件,可穿戴式降温器的噪音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式降温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式降温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可穿戴式降温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吸音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可穿戴式降温器100;

壳体1;进风口101;出风口102;空气流道103;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部111;第二壳体部112;第三壳体部121;第四壳体部122;第一壳段13;第二壳段14;出风格栅15;夹持部151;防护板16;

风扇2;连接框21;框本体211;固定部212;连接部213;进风格栅214;叶片22;

供电装置3;电池31;控制电路板32;

夹持件4;吸音件5;吸音槽51;吸附件6;固定框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式降温器100,该可穿戴式降温器100可用于人们在户外活动中的降温消暑,例如,该可穿戴式降温器100可以穿戴于衣服上并往衣服内吹风以达到降温消暑的目的。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式降温器100包括:壳体1、风扇2以及供电装置3,所述风扇2和供电装置3设置于壳体1上,其中,供电装置3与风扇2电连接以为所述风扇2提供动力并控制其启停。

参照图2-图5,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出风口102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空气流道103,空气可以通过风扇2的作用沿进风口101进入空气流道103内并沿出风口102流出。

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互连接并共同围设成所述空气流道103,其中,第一壳体11包括弯折连接第一壳体部111和第二壳体部112,第一壳体部111和第二壳体部112大致形成为横截面呈“c”型且两端部敞开的壳体结构。第二壳体12包括第三壳体部121以及沿所述第三壳体部121一端延伸第四壳体部122,第三壳体部121和第四壳体部122大致形成为两端敞开的结构。所述第一壳体部111和第三壳体部121共同形成为所述壳体1的第一壳段13并限定出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壳体部11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部112的开口以及第三壳体部121远离所述第四壳体部122的开口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口102,所述的出风口102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第二壳体部112和第四壳体部122共同形成为所述壳体1的第二壳段14并限定出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壳体部11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11的开口以及第四壳体部122远离所述第三壳体部121的开口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口101,所述的进风口101垂直于所述第二流道。

参照图1并结合图2。所述第一壳段13和第二壳段14的中心轴线相交,所述第一壳段13和第二壳段14连接为弯折的壳体1,且两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例如120°、135°、150°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段13形成为横截面呈方圆形壳体结构,所述第二壳段14形成为横截面呈长圆形的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壳段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壳段12的横截面积,即,所述进风口101的大于所述出风口102。

参照图2,所述的风扇2包括连接框21、设置于连接框21内电机以及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叶片22。

具体而言,所述连接框21包括框本体211、固定部212和连接部213,其中,框本体211大致形成两端敞开方形壳体,框本体211设置于壳体1上的进风口101位置,以将整个风扇2固定于壳体1上。固定部212设置于框本体211内的一端口处用以固定所述电机。连接部213包括多个,多个连接部213环形排布于固定部212与框本体211内壁之间并将所述固定部212与框本体211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框本体21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进风槽,所述连接框21还包括进风格栅214,进风格栅214设置于框本体211远离所述固定部212的端口用以保护所述叶片22。

所述电机适于安装于固定部212上,所述叶片22设置于框本体211内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可以为无刷电机、有刷电机等任意合适类型的所述电机并且能够与所述供电装置3电连接。

继续参照图2,所述供电装置3包括电池31和控制电路板32,所述控制电路板32分别与所述电池31和电机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3设置于壳体1内,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壳体部112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控制电路板3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连接柱上,所述电池31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壁上,例如,所述第二壳体部112的内壁上形成有电池安装槽,所述电池31设置于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壳体1的内侧还设置有防护板16,所述防护板16盖设于所述电池31和控制电路板32的外侧,以对其进行保护,防止所述电池31和控制电路板32受粉尘和水气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32上设置有控制按钮,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控制按钮以控制电机的启停和运转速度,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壳体部112的内壁设置有穿孔,控制按钮和充电接口可以沿穿孔穿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可以为usb接口,充电接口可以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为电池31充电。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式降温器100还设置有夹持件4,所述第二壳体部112上还开设有过孔,所述夹持件4的一端沿所述过孔穿入所述第二壳体部112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12的连接柱上。夹持件4另外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并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12的外侧面形成为夹持空间。

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包括设置于出风口102上的出风格栅15,所述出风格栅包括一夹持部151,所述夹持部151平行于所述第三壳体部121的外侧面朝向所述第四壳体部122方向延伸,并与第三壳体部121的外侧面形成为夹持空间。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置吸音件5,所述吸音件5贴合于与所述进风口101相对的第三壳部121的内壁上,当空气沿进风口101进入空气流道103内时,吸音件5可以降低空气流道103内产生的噪音,增加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吸音件5上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端面上形成有截面呈“v”型或“u”型条形吸音槽51,所述吸音槽51朝向所述空气流道103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壁上还设置有吸附件6,所述吸附件6可以为海绵材料,优选地,所述可穿戴式降温器100还包括固定框7,吸附件5可以通过固定框7设置于壳体1内壁并与所述出风格栅15连接。吸附件5可以吸附清凉油之类的药物,当空气沿进风口101进入空气流道103内并沿出风口102流出时,清凉油可以随空气吹在人体上,以进一步地达到降温消暑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