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0118发布日期:2019-01-18 23:3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塔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塔扇。



背景技术:

目前,塔扇越来越受到大家认可,塔扇因为外形呈塔状而得名。

现有技术的塔扇中,设置有提手结构,以使得利用该提手结构搬运塔扇,所述提手结构采用将后壳背部设计为局部凹陷的平面或曲面形成。若所述提手结构为后壳背部的局部凹陷的平面形成,当用户需要移动塔扇时,需抓取后壳背部的凹陷处的平面,但是由于凹陷处的平面的面积较小,不易受力,体验变差,若所述提手结构为后壳背部的局部凹陷的曲面形成,当用户需要移动塔扇时,虽然更易抓取,但是模具设计复杂,不易出模,此外,在后壳的背部设置局部凹陷形成提手结构的方式,严重影响整机的外观造型,整体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美观且更易抓取的塔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扇,包括前壳和后壳,

所述前壳包括前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上端的第一手持结构;

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后壳本体上端的第二手持结构;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壳本体,所述第一手持结构和所述第二手持结构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下侧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前后贯通。

优选地,所述手持结构的宽度与所述壳本体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壳本体包括位于两侧的边缘结构,所述边缘结构构造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手持部构造为其横截面与所述边缘结构的横截面大致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镂空部下侧的壳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上盖通过卡装结构卡接到所述壳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上盖沿所述壳本体的径向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的远离所述壳本体内部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壳本体内部的位置滑动安装,所述卡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起结构或第一凹形结构;

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中的一个包括第一上端结构,所述上盖的一部分盖合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上,所述卡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上的第二凹形结构或第二凸起结构,在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凹形结构中或者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凹形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卡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的与滑动安装方向相反的外侧边缘处的第一卡扣或第一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靠近边缘处的第二卡槽或第二卡扣,当所述上盖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槽或者第二卡扣和第一卡槽卡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端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在所述上盖的滑动过程中对所述上盖进行导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在滑动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面;

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相配合的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的导向筋条,当所述上盖安装到位时,所述导向筋条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面上。

优选地,所述前壳本体和所述后壳本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上端结构,所述上盖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上端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上端结构安装到位后,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配合与所述第二上端结构安装。

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向下方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从所述上盖的侧壁下端向所述上盖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端结构上的限位槽,所述翻边能够插入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端结构包括竖向延伸的侧壁,所述限位槽由呈上下布置的凸起和凸沿形成,其中,所述凸起和所述凸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端结构的侧壁上,所述凸起和所述凸沿向所述第一上端结构一侧凸出,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翻边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凸沿之间的缝隙,所述上盖的侧壁与所述凸沿的面向所述第一上端结构的侧壁相抵靠。

本发明的塔扇,所述第一手持结构和第二手持结构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下侧的镂空部,如此,在搬运所述塔扇的时候,更好施力,体验更佳,且所述镂空部前后贯通,所述塔扇的外观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塔扇的一个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塔扇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前壳和上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后壳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后壳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壳本体;12、手持结构;121、手持部;122、镂空部;13、前壳;131、前壳本体;1311、第一上端结构;1312、第二凹形结构;1313、弹臂;1314、第一卡槽;1315、第一导向结构;1316、导向槽;1317、第一手持结构;1318、限位面;14、后壳;141、后壳本体;1411、第二手持结构;142、第二上端结构;1421、第二限位结构;1422、限位槽;1423、凸起;1424、凸沿;15、边缘结构;

2、上盖;21、第一凸起结构;211、工艺槽;22、第二卡扣;23、配合结构;231、导向筋条;24、第一限位结构;241、翻边;

3、卡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塔扇,所述塔扇包括壳体1和上盖2,如图1-图3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壳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端的手持结构12,所述手持结构12包括手持部121和设置在所述手持部121下侧的镂空部122,所述上盖2设置在所述镂空部122下侧的壳本体11上,所述上盖2通过卡装结构3卡接到所述壳本体11上,通过卡装结构3将所述上盖2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上,可以使得所述塔扇的装配效率更高,且避免了所述上盖2的外表面上的突兀结构,例如,通过螺钉将所述上盖2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时,所述上盖2的外表面上外露的螺钉,所述上盖2的外表面完整美观,所述塔扇的外观更美。

所述塔扇在需要搬运的时候,人们可以抓取所述手持结构12进行搬运,本发明的塔扇中,手持结构12因设置成包括手持部121和镂空部122,使得人们抓取所述手持结构12的时候受力面积更大,更容易施力,搬运体验更佳。优选地,所述手持结构12设置成弧形,如此,所述塔扇的整体造型更加美观,手感更好。

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3和后壳14,如图1-图3、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前壳13和后壳14相对设置,所述前壳13包括前壳本体131和设置在所述前壳本体131上端的第一手持结构1317,所述后壳14包括后壳本体141和设置在所述后壳本体141上端的第二手持结构1411,所述前壳13和后壳14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前壳本体131和后壳本体141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壳本体11,所述第一手持结构1317和第二手持结构1411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塔扇的手持结构12,所述镂空部122前后贯通,即,所述镂空部122设置在所述前壳13和后壳14上,如此,避免只在后壳14上设置第二手持结构1411,施力体验更好,外观更加美观。优选地,所述手持结构12的宽度与所述壳本体11的宽度相同。所述壳本体11包括位于两侧的边缘结构15,所述边缘结构15构造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手持部121构造为其横截面与所述边缘结构15的横截面大致相同,所述手持部121、两侧的边缘结构15以及所述上盖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镂空部12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2沿所述壳本体11的径向从所述前壳13的远离所述壳本体11内部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壳本体11内部的位置滑动安装。所述卡装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2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起结构21,如图8所示,所述前壳本体131包括第一上端结构1311,所述上盖2的一部分盖合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上,如图4所示,所述卡装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上的第二凹形结构1312,所述第二凹形结构1312例如可以是槽或者孔,在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安装在所述第二凹形结构1312中,以实现所述上盖2和所述前壳13的卡接,所述上盖2和所述前壳13之间卡接,可以使得所述上盖2和前壳13之间快速可靠安装,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设置在所述上盖2的下表面使得所述上盖2的外表面完整美观。可以理解,所述上盖上的第一凸起结构21也可以用第一凹形结构替代,相应的,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上设置的第二凹形结构1312可以用第二凸起结构替代,如此,也可以实现所述上盖2快速可靠卡接在所述前壳13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形结构1312为通孔,如图4所示,在所述通孔的与所述滑动安装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弹臂1313,在滑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的下端能够按压所述弹臂1313,在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位于所述弹臂131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凹形结构1312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包括位于与滑动安装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侧壁面,所述侧壁面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上的工艺槽211的外侧槽底面形成,所述工艺槽211的开口朝向所述上盖2安装时的滑动方向,所述弹臂1313的第一端和所述通孔的侧壁相连,与所述弹臂1313相连的所述通孔的侧壁位于所述通孔的与所述滑动安装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弹臂1313另外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臂1313位于所述通孔内,在安装到位时,所述弹臂1313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的侧壁面相对设置,所述弹臂1313可以将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限定在所述弹臂1313的自由端和所述通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中,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和所述通孔可靠配合。将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上设置所述工艺槽211,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在注塑成型的时候变形量小,进而保证和所述弹臂1313以及通孔的可靠配合。

所述卡装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的与滑动安装方向相反的外侧边缘处的第一卡槽1314,如图4所示,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2的靠近边缘处的第二卡扣22,如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扣22设置在所述上盖2的下表面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当所述上盖2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二卡扣22和第一卡槽1314卡合,以使得所述上盖2和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之间卡接,进而使得所述上盖2快速可靠的安装在所述前壳13上。可以理解,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上设置的第一卡槽1314可以采用第一卡扣替代,所述上盖2上设置的所述第二卡扣22可以采用第二卡槽替代,此时,当所述上盖2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以使得所述上盖2和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之间快速可靠卡接。

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1315,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31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的位于两侧的位置上的导向槽1316,所述导向槽1316的在滑动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面1318,所述限位面1318可以例如由挡筋形成,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315在所述上盖2的滑动过程中对所述上盖2进行导向,在所述上盖2安装到位后对所述上盖2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315用于限制所述上盖2向手持部121的方向运动,所述限位面1318用于限制所述上盖2继续向后壳14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315和所述限位面1318对所述上盖2的限位方向优选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315设置在所述边缘结构15的底部内侧。所述上盖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315相配合的配合结构23,如图8所示,所述配合结构23包括能够在所述导向槽1316内滑动的导向筋条231,优选地,所述导向筋条231向所述上盖2的侧壁外侧凸出设置,当所述上盖2安装到位时,所述导向筋条231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面1318上,如此,实现对所述上盖2相对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的位置进行定位。

后壳本体141包括第二上端结构142,如图7所示,所述上盖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4,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4和第二卡扣22优选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端结构14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1421,所述上盖2与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安装到位后,所述上盖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4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21的配合与所述第二上端结构142安装,以实现所述上盖2与所述后壳14的可靠连接。

所述上盖2包括向下方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4包括从所述上盖2的侧壁下端向上盖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翻边241,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端结构142上的限位槽1422,所述翻边241能够插入所述限位槽1422内。具体地,所述第二上端结构142包括竖向延伸的侧壁,所述限位槽1422由呈上下布置的凸起1423和凸沿1424形成,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所述凸起1423和所述凸沿1424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端结构142的侧壁上,所述凸起1423和凸沿1424均向所述第一上端结构1311所在侧延伸,即向所述前壳本体131所在侧延伸,所述凸起1423和所述凸沿1424之间的缝隙构成所述限位槽1422,所述上盖2的侧壁与所述凸沿1424的面向所述前壳本体131的端部相抵靠。优选地,所述凸起1423包括设置在所述凸沿1424下侧的两个,以使得所述凸起1423和凸沿1424可靠的限定所述上盖2的翻边241,进而保证所述上盖2和所述后壳本体141之间的可靠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起1423设置成槽形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以使得所述凸起1423在注塑成型的时候变形较小,与所述凸沿1424形成的限位槽1422能够很好的与所述翻边241装配。

在所述上盖2和所述前壳本体131、所述后壳本体141装配完成后,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插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所述前壳本体131和所述后壳本体141之间相连,进而形成一个装配可靠的整体。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壳本体131上设置的第一上端结构1311可以替换为第二上端结构,相应的,所述后壳本体141上设置的第二上端结构142可以替换为第一上端结构,如此,也可以实现所述上盖2和所述前壳本体131之间的可靠连接,所述上盖2和所述后壳本体141之间的可靠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