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8822发布日期:2018-11-02 22:0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



背景技术:

由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体积小,质量轻,制动力大等优点,轨道交通系统中,低地板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和跨坐式单轨列车等广泛采用液压制动系统,液压夹钳是液压制动系统的基础制动部件,是一项关键部件。液压夹钳型式试验中要求进行疲劳试验以考核液压夹钳的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要求,现有铁路行业标准《TB/T 3431-2015机车车辆制动夹钳单元》要求进行120万次疲劳试验,现有的夹钳试验系统常常是针对气动夹钳而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缺失,结构散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包括油箱、与所述油箱连接的油泵、与所述油泵连接的滤清器、与所述滤清器连接的单向阀、与所述单向阀连接的溢流阀、与所述溢流阀连接的蓄能器、与所述蓄能器连接的调压阀、与所述调压阀连接的二位三通电磁阀、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的液压夹钳,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调压阀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二输入口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输出口与所述液压夹钳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失电状态下使得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第二输入口连通,第一输入口截止;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得电状态下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输入口连通,第二输入口截止。

进一步地,还包括操作箱,所述油箱、油泵、滤清器、单向阀、溢流阀、蓄能器、调压阀、二位三通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操作箱内,所述液压夹钳设置在所述操作箱外,所述输出口与所述操作箱上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夹钳通过液压管道与所述出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口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蓄能器连接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设置在所述操作箱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蓄能器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操作箱的操作面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输出口连接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操作箱的操作面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油泵外侧同轴设置风机叶片,所述风机叶片外部安装有风道,使得冷却风从风道口吸入风道后吹向油泵;所述油泵表面设置有散热筋。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前后面设有侧门,所述操作箱的左右面设有散热格栅。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箱内部的直流电源和设置在所述操作箱的操作面板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源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具有如下优点:

1.体积小巧,自带动力单元,并可动力输出给气压设备,一机多用。

2.节能环保,定制动力单元功率小,带蓄能器减小噪音和振动并可储存能量,无废水废气产生,油液寿命长,并可集中回收。

3.安全且能量高,所用管件、阀体加强处理,安全系数高,液压物理特性相较气压更安全,且能量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隐藏操作箱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的油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的操作箱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液压管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的PLC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PLC控制器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根据液压夹钳工作原理设计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100,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实现了液压夹钳疲劳试验的自动化控制,试验台100包含油泵,蓄能器,调压阀,电磁阀,压力表等,可以控制试验压力,制动与缓解时间间隔,显示试验次数,存储试验数据,图5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疲劳试验台100的液压管路原理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100,包括油箱110、与所述油箱110连接的油泵120、与所述油泵120连接的滤清器130、与所述滤清器130连接的单向阀 140、与所述单向阀140连接的溢流阀150、与所述溢流阀150连接的蓄能器160、与所述蓄能器160连接的调压阀170、与所述调压阀170连接的二位三通电磁阀180、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连接的液压夹钳190,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的第一输入口181与所述调压阀 170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的第二输入口182与所述油箱110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的输出口183与所述液压夹钳190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失电状态下使得所述输出口183与所述第二输入口182连通,第一输入口181截止;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 180得电状态下所述输出口183与所述第一输入口181连通,第二输入口182截止;还包括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连接的PLC控制器1100,所述PLC控制器1100可用于控制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按照预设间隔时间处于失电状态和得电状态。预设间隔时间可以为 1S~2S。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100根据液压夹钳的试验要求而设计,能够连续不间断的运行,自动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所述液压夹钳190固定在固定工装1180上。当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处于得电状态时,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液压夹钳190中,所述液压夹钳190夹紧,当所述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处于失电状态时,所述液压夹钳190处于缓解状态,液压夹钳190中的液压油部分回流到油箱110内,降低了液压夹钳190内的压力。所述PLC控制器1100的控制流程如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要求保护的疲劳试验台100中PLC控制器并不是必须的,PLC控制器的作用可以用简单的计时电路即可实现。设定计时的阈值为1s~2s,当计时电路到达阈值时,输出信号给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使得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的状态进行变化。

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台的结构紧凑度,形成整体性的试验台,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台还包括操作箱1110,所述油箱110、油泵120、滤清器130、单向阀140、溢流阀150、蓄能器160、调压阀170、二位三通电磁阀180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10内,所述液压夹钳190 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10外,所述输出口183与所述操作箱1110上的出油口1111连接,所述液压夹钳190通过液压管道与所述出油口1111连接。为了进行高效测试,本试验台100可以同时对两个液压夹钳190进行疲劳测试,提升了测试效率,即所述出油口1111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油路中的压力不致过大,如保证小于15Mpa,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台还包括与所述蓄能器160连接的安全阀1120,所述安全阀1120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10内,超过15Mpa后即可泄压至15Mpa。

本实用新型试验台还包括与所述蓄能器160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10的操作面板1112上,所述PLC控制器1100设置在所述操作面板1112上,所述PLC控制器1100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连接,所述PLC控制器 1100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的压力值,判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的压力值小于8Mpa时启动所述油泵120,判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的压力值大于12Mpa时停止所述油泵120。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采集蓄能器160输出压力,将压力信号输送给PLC 控制器1100,PLC控制器1100依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采集到的压力来控制油泵120的启动和停机,设置启动压力为8Mpa和停止压力为12Mpa(当蓄能器160输出压力小于8Mpa 时油泵120启动,当蓄能器160输出压力大于12Mpa时油泵120停止),实现蓄能器160输出压力稳定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上述稳定压力的过程也可通过人为读取第一压力传感器 1130上的数据进行人为开启或关闭油泵120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输出口183连接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140,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 1140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10的操作面板1112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140与所述PLC控制器1100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100还可用于显示并存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140的压力值。可人工直接读取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140的数值。

所述PLC控制器1100的接线图如图7所示。PLC控制器的采用仅是本申请所要保护的硬件结构实施中的一种实施例,可以用采用PLC控制器,即能实现液压夹钳的疲劳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台进行疲劳试验,运行时间较长对所述液压油进行加压过程中,使得液压油温度上升,为了对液压油进行降温,所述油泵120外侧同轴设置风机叶片121,所述风机叶片121外部安装有风道122,使得冷却风从风道口吸入风道122后吹向油泵120;所述油泵120表面设置有散热筋123。油泵120中一般设置有用于驱动油流动的驱动电机,将所述风机叶片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偶接在一起,利用油泵120本身的动力实现冷却风的流动,通过散热筋123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散热效果,所述操作箱1110 前后面设有侧门1113,所述操作箱1110的左右面设有散热格栅1114,所述散热格栅1114可为散热孔序列,或者为散热筋条序列。上述油泵120上安装的风机叶片121带动冷却风流通,从所述散热格栅1114排出到所述操作箱1100外,实现散热。

为了对疲劳试验中液压夹钳190的加载和卸载进行自动计数,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台还包括与所述PLC控制器1100连接的带有显示屏幕的计数器1150,所述PLC控制器1100还可用于在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180从失电状态切换到得电状态时,控制所述计数器1150进行计数显示,也可利用上述计时电路的输出直接与所述计数器1150连接,信号跳变,即实现计数。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00内部的直流电源1160和设置在所述操作箱1100的操作面板1112上与所述直流电源1160连接的电源开关1170,所述直流电源 1160与所述PLC控制器1100连接,工作时,打开所述电源开关1170给所述试验台进行上电。所述直流电源1160靠近所述散热格栅1114设置,利于将所述直流电源1160产生的热量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结构如图2所示,油泵120为交流AC220V供电,通电工作后产生一定压力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140、溢流阀150输出。单向阀140防止液压油回流,溢流阀150设置压力为7Mpa,保证油泵120的输出压力大于等于7Mpa。液压油随后进入蓄能器160,液压油挤压油膜从而挤压蓄能器160上部中的氮气,储存一定体积和一定压力的液压油。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采集蓄能器160输出压力,将压力信号输送给PLC 控制器1100,PLC控制器1100依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130采集到的压力来控制油泵120的启动和停机,设置启动压力为8Mpa和停止压力为12Mpa(当蓄能器160输出压力小于8Mpa 时油泵120启动,当蓄能器160输出压力大于12Mpa时油泵停止),实现蓄能器160输出压力稳定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蓄能器160之后的管路中接入安全阀1120,防止由于油泵120 一直打压导致的管路压力过高从而保护设备与管路,设置保护压力为15Mpa,蓄能器160压力输出超过15Mpa后即可泄压至15Mpa。管路中安全阀1120之后设置调压阀170,调节疲劳试验所需的压力为7.8Mpa。电磁阀(即二位三通电磁阀180)的输出压力可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1140测试并输送给PLC控制器1100进行显示与存储。通过二位三通电磁阀180控制液压油路的通断,电磁阀失电状态下油路不导通,液压夹钳190中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110,液压夹钳190处于缓解状态(主动式液压夹钳)。电磁阀得电状态下,油路导通,一定压力的液压油输出给液压夹钳190,液压夹钳190处于制动状态(主动式液压夹钳)。通过PLC 控制器设定程序控制电磁阀的得电与失电,设定疲劳试验次数以及制动与缓解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s~2s。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PLC控制器1100可以控制疲劳试验的暂停,排查出问题之后,可以继续进行。利用PLC控制器1100的计数器可以对疲劳的次数进行计数与显示,同时也设置外置带有大屏幕的计数器1150进行计数以方便观察试验次数。

油泵120在工作过程中压缩液压油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进行专门的散热设计将损坏油泵。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油泵120在外侧同轴设置风机叶片121,风机叶片121外部安装有风道122,冷却风从风道口吸入风道122之后向后吹向油泵120,油泵120表面设置散热筋123,增大散热面积。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同轴风机叶片121及设置散热筋123的方式解决了油泵120发热的问题。

试验台体积小,底下安装滑轮1115,可以方便的进行移动。如图4所示,试验台前后留有侧门1113,方便安装及检测试验台内部器件的工作状态。侧边留有散热格栅1114进行散热。侧边留出2个液压管路接口,即出油口1111,可以同时进行2个液压夹钳190的疲劳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夹钳疲劳试验台100具有如下优点:

1.体积小巧,自带动力单元,并可动力输出给气压设备,一机多用。

2.节能环保,定制动力单元功率小,带蓄能器减小噪音和振动并可储存能量,无废水废气产生,油液寿命长,并可集中回收。

3.安全且能量高,所用管件、阀体加强处理,安全系数高,液压物理特性相较气压更安全,且能量高。

4.数据采集处理,寿命试验过程中同步采集、存储夹钳输入压力和输出力,随时调用寿命试验中夹钳状态,以便设计部门优化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