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819发布日期:2018-09-18 20:3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雾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关于室内空气净化的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

虽然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PM2.5,解决室内环境中PM2.5超标问题,但是空气净化器由于价格高昂,其普及率较低,且能耗较大。而电风扇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电,其制造工艺较为简单,市场价格低廉,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在我国的普及率较高。

然而现有的电风扇仅仅是用于生风取凉的作用,功能比较单一,没法满足现今生活中既能追求低能环保,又可以享受健康空气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风扇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今生活中既追求低能环保,又能同时享受健康空气的需求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连接件,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净化组件,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敞开形成出风口,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纤维初滤组件和PM2.5净化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初滤组件为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PM2.5净化组件为聚丙烯材料打折滴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间隔且均匀设有多个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上设有扣码或胶贴。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保护网罩。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外周套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由柔性海绵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连接件,壳体中设有净化组件,净化组件用于过滤净化空气,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和PM2.5,在壳体的出风口外周处设置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与风扇主体的进风面连接,使用时,在风扇主体自带的动力源作用下,空气从壳体的进风口抽进,经净化组件过滤净化后,从壳体的出风口进入至风扇主体的进风面,过滤效率较高;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不需要专门设置动力源,直接通过风扇主体自带的动力装置抽吸空气,既达到低能环保的目的,还可以实现风扇功能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与风扇主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扇主体;2、壳体;3、净化组件;4、连接件;5、密封圈;11、进风罩;21、进风口;22、出风口;31、纤维初滤组件;32、PM2.5净化组件;41、固定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2,壳体2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净化组件3,净化组件3覆盖住壳体2的空腔的整个横截面,壳体2的上端面设有进风口21,壳体2的下端面敞开形成出风口22,壳体2的出风口22外周处套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用于与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连接。

具体地,壳体2中设有净化组件3,净化组件3用于过滤净化空气,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和PM2.5,在壳体2的出风口22外周处设置有连接件4,通过连接件4与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连接,使用时,在风扇主体1自带的动力源作用下,空气从壳体2的进风口21抽进,经净化组件3过滤净化后,从壳体2的出风口22进入至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根据不同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尺寸,设置壳体2出风口22全覆盖住进风面,从而使得从风扇主体1出风面中吹出的风都是经过过滤净化后的洁净空气,过滤效率较高;而且,空气净化装置不需要设置专门动力源,直接通过风扇主体1自带的动力装置抽吸空气,既达到低能环保的目的,还可以实现风扇功能的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主体1的类型可以是落地扇、台扇、塔扇以及空调扇等,壳体2形状根据具体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形状定制,可以是圆柱形或方形等不同的形状,保证壳体2的出风口22全覆盖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提高过滤效率;为了保证稳固连接,设置连接件4的形状与壳体2的形状相匹配;净化组件3根据壳体2的形状而定,使得净化组件3能覆盖住壳体2空腔的整个横截面,保证流经壳体2空腔的空气都能经过净化组件3的过滤净化,进一步地提高净化效率。

本实施例中,净化组件3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纤维初滤组件31和PM2.5净化组件32,纤维初滤组件31主要对5微米以上的大颗粒物进行过滤,PM2.5净化组件32主要对PM2.5进行过滤,具体地,为了保证空气净化装置具备较低的风阻(≤30Pa),使得空气流通顺畅,又可以有效去除PM2.5(PM2.5过滤效率≥50%),优选纤维初滤组件31为一层厚度为0.5-50mm的纤维过滤切片,主要是PET(聚酯纤维)和PP(聚丙烯纤维)组合物,一般采用热风法和针刺法制成,形状根据壳体2而定(一般为方形或圆形)。

PM2.5净化组件32采用对PM2.5有过滤效率的熔喷过滤材料打折滴胶制成,形状根据壳体2而定(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常见的熔喷过滤材料的成分主要是PP(聚丙烯)。

进一步地,连接件4与风扇主体1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空气净化装置,由于净化组件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上粘附的颗粒物较多,过滤净化的效率降低,需要及时更换从而保证净化效率。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进风口22处设有保护网罩211,保护网罩211主要对壳体2中的净化组件3起防尘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连接件4上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固定脚41,固定脚41延伸布置在连接件4的边缘处,风扇主体1的进风面设有进风罩11,通过多个固定脚41分别与进风罩11连接实现风扇主体1与空气净化装置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在固定脚41上设有扣码或胶贴,连接件4与风扇主体1可以是通过扣码扣合连接或是采用魔术贴等胶贴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由于风扇主体1一般都是采用铁质材料或是不锈钢制成,连接件4与风扇主体1之间还可以通过磁吸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连接件4外周设有密封圈5,当风扇主体1是设置在墙体中的新风机或者换气扇时,为了防止空气不经过壳体2中的过滤组件3,直接经新风机或者换气扇抽吸后吹出,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风扇的空气净化装置与墙体的新风机或者换气扇连接时,在连接件4外周设有密封圈5,具体安装时,密封圈5位于墙体与连接件4之间防止漏气。为了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密封圈5一般由EVA或EVO海绵等柔性材料制成,密封圈5根据实际尺寸切割定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