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536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泵出水口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大多数用户在安装时,为了满足管网设计需要,需要通过很多弯头进行方向变换,安装成本较高,并且占用较大空间,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多的弯头还会使漏水的概率加大,另外,因为一般弯头在出水口,会对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造成影响,降低系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解决现有泵体结构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不能调整其之间的夹角,导致在安装时泵体结构和管网连接时需要多个弯头来完成方向变换的问题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便于和管网连接的多角度变换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包括轴向设有通孔的泵本体,泵本体一端同轴设有与外部的电机密封连接的泵盖,泵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出水管的出水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同轴设有连接进水管的进水通孔,泵本体的通孔与进水通孔轴向连通,泵本体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底座与泵本体相对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且出水管和进水管在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与泵本体相对旋转角度时保持不接触,泵体口环设于该泵本体内。固定底座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与泵本体的夹角角度,方便了进水管根据管网的现实情况进行角度调节,节省了弯管成本,并降低了因安装多个弯管带来的对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造成影响,此外泵体口环由于设置在泵本体内,可以避免带有进水管的固定底座与带有出水管的泵本体在角度调整时所引起的泵体口环与叶轮之间的间隙变化或因安装扭力影响所引起的摩擦,保证本泵体结构的供水效率不受带有进水管的固定底座的装配影响。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泵本体的另一端上且与其呈同轴设置的调节座,设于固定底座上的若干主调节孔,所有的主调节孔间隔均匀的分布于以固定底座的轴线为圆心的且半径相同的圆周上,调节座上设有若干从调节孔,所有的从调节孔与所有的主调节孔呈大小、形状、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主调节孔和与其对应的一个从调节孔通过一调节螺接件连接;泵体口环设于泵本体靠近角度调节组件一端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装快捷。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子组件,密封子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底座上的凸设于进水通孔周侧的圈形压条和开设于调节座上位于泵本体的通孔周侧的圈形密封槽,圈形压条与圈形密封槽的大小、形状相适配。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圈形压条和圈形密封槽之间设有圈形密封垫。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调节座上靠近固定底座的一端端面上至少一相对两侧各开设有一个便于安装人员手部放入的弧形握持口。便于在圈形密封垫损坏,或者本泵体结构装配时发生泄漏时,可以方便的通过弧形握持口取出圈形密封垫进行更换。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固定底座与调节座的横截面大小、形状相适配。便于固定底座与调节座在安装时能快速定位,节省了安装时间。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进水管靠近固定底座的一端向固定底座的一侧弯折、使进水管上的远离固定底座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与其另一端的端口的轴线近似垂直。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进水管上设有抵靠于固定底座外侧的抵靠段。提高了对进水管的支撑力度。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进水管上的抵靠段外端向靠近泵本体方向且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延伸段,该弯折的角度范围为15度至40度。增大了安装空间,便于安装、维修。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第一延伸段外端向远离泵本体方向且向外弯折呈与固定底座轴向方向近似垂直的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的外端为进水管上的远离固定底座一端的端口。第二延伸段的设置便于进水管与外部管网的连接。

在上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中,进水管5上的远离固定底座3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与出水管4上的远离泵本体1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使本泵体结构在其上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5间的夹角调整为180°时,作为普通的管道泵使用,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多角度变换泵,包括电机和与其密封连接的泵体结构,泵体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方便了泵与外部管网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角度变换泵及其泵体结构的优点在于:固定底座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与泵本体的夹角角度,方便了进水管根据管网的现实情况进行角度调节,节省了弯管成本,并降低了因安装多个弯管带来的对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总体装配示意图。

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的结构示意。

图3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的结构示意。

图4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夹角为270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泵体结构与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6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已安装了调节座的泵本体与固定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电机a、主安装孔a1、固定螺接件a2、叶轮a3、泵本体1、泵盖2、从安装孔21、泵盖密封圈22、环形台23、固定底座3、出水管4、进水管5、抵靠段51、第一延伸段52、第二延伸段53、调节座61、主调节孔62、从调节孔63、调节螺接件64、圈形压条651、圈形密封槽652、圈形密封垫653、泵体口环7、弧形握持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6所示,本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包括轴向设有通孔的泵本体1,泵本体1一端同轴设有与外部的电机a密封连接的泵盖2,泵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出水管4的出水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上同轴设有连接进水管5的进水通孔,泵本体1的通孔与进水通孔轴向连通,泵本体1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相对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且出水管4和进水管5在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相对旋转角度时保持不接触,泵体口环7设于该泵本体1内,固定底座3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固定底座3与泵本体1的夹角角度,方便了进水管5根据管网的现实情况进行角度调节,节省了弯管成本,并降低了因安装多个弯管带来的对管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造成影响,此外泵体口环7由于设置在泵本体1内,可以避免带有进水管5的固定底座3与带有出水管4的泵本体1在角度调整时所引起的泵体口环7与叶轮a3之间的间隙变化或因安装扭力影响所引起的摩擦,保证本泵体结构的供水效率不受安装带有进水管5的固定底座3的装配影响,当然泵体口环7也可以安装在固定底座3上,只是这样调整固定底座3相对于调节座61旋转角度时会引起的泵体口环7与叶轮a3之间的间隙变化或因用户安装扭力影响所引起的摩擦的影响。

具体地,这里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泵本体1的另一端上且与其呈同轴设置的调节座61,设于固定底座3上的若干主调节孔62,所有的主调节孔62间隔均匀的分布于以固定底座3的轴线为圆心的且半径相同的圆周上,调节座61上设有若干从调节孔63,所有的从调节孔63与所有的主调节孔62呈大小、形状、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主调节孔62和与其对应的一个从调节孔63通过一调节螺接件64连接,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装快捷,可根据所需调节的角度开设不同数量的主调节孔62和与其对应的从调节孔63,如只需调整90°、180°、270°以及重合四个方向的只需开设分别四个主调节孔62和四个从调节孔63,若是需调整60°、120°、180°、240°、300°以及重合六个方向的需开设分别六个主调节孔62和六个从调节孔63,具体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变,作为优选固定底座3和调节座61的横截面形状都为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或同为圆形,作为优选泵体口环7设于泵本体1靠近角度调节组件一端内;这里的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子组件,密封子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底座3上的凸设于进水通孔周侧的圈形压条651和开设于调节座61上位于泵本体1的通孔周侧的圈形密封槽652,圈形压条651与圈形密封槽652的大小、形状相适配;这里的圈形压条651和圈形密封槽652之间设有圈形密封垫653,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圈形密封垫653作为密封件材料可选择丁腈橡胶,硅橡胶,天然橡胶等材料,本结构中优选硅橡胶作为密封件材料,此外圈形密封垫653可以是方形、矩形、三角形、环形等各种形状,优选的采用环形,其压缩率选择范围为5%-8%,其对应的过盈量推荐值为0.4-0.6mm,优选的圈形密封垫653与圈形密封槽652的配合过盈量为0.5mm,即圈形密封垫653的内径尺寸比圈形密封槽652的内径尺寸小0.5mm,将圈形密封垫653安装在圈形密封槽652内部,圈形密封垫653由于弹性形变与圈形密封槽652过盈配合,保证圈形密封垫653的紧固安装,并且圈形密封垫653的外径与圈形密封槽652的外径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圈形密封垫653能够沿轴线调整位置,同时在固定底座3安装时,圈形密封垫653受到纵向的调节螺接件64的预紧压力作用产生应变,同时引起圈形密封垫653横向应变,圈形密封垫653外径与圈形密封槽652内部的间隙用于填充圈形密封垫653的横向应变量,例如,本结构中根据硅橡胶密封件材料的泊松比及调节螺接件64的预紧压力优选圈形密封垫653外径与圈形密封槽652外径的间隙尺寸为0.5mm,圈形密封槽652的凹槽深度为6mm,圈形密封垫653的厚度为2.5mm,调节座61与固定底座3装配时,调节座61上的圈形压条651与泵本体1上的调节座61上的圈形密封槽652配合,挤压圈形密封槽652底部的圈形密封垫653,形成面接触挤压的密封配合;这里的调节座61上靠近固定底座3的一端端面上至少一相对两侧各开设有一个便于安装人员手部放入的弧形握持口8,便于在圈形密封垫653损坏或者本泵体结构装配时发生泄漏时,可以方便的通过弧形握持口8取出圈形密封垫653进行更换;这里的固定底座3与调节座61的横截面大小、形状相适配,便于固定底座3与调节座61在安装时能快速定位,节省了安装时间。

进一步地,这里的进水管5靠近固定底座3的一端向固定底座3的一侧弯折、使进水管5上的远离固定底座3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与其另一端的端口的轴线近似垂直;这里的进水管5上设有抵靠于固定底座3外侧的抵靠段51,提高了对进水管5的支撑力度;这里的进水管5上的抵靠段51外端向靠近泵本体1方向且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延伸段52,该弯折的角度范围为15度至40度,增大了安装空间,便于安装、维修;这里的第一延伸段52外端向远离泵本体1方向且向外弯折呈与固定底座3轴向方向近似垂直的第二延伸段53,第二延伸段53的外端为进水管5上的远离固定底座3一端的端口,第二延伸段53的设置便于进水管5与外部管网的连接;进水管5上的远离固定底座3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与出水管4上的远离泵本体1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使本泵体结构在其上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5间的夹角调整为180°时,作为普通的管道泵使用,提高了适用范围。。

安装原理:首先,根据要连接的外部管网确定出水管4和进水管5之间的夹角大小,接着将圈形密封垫653放入圈形密封槽652,然后将固定底座3上的圈形压条651插入圈形密封槽652内,固定底座3和调节座61呈同轴设置,然后旋转固定底座3,使其上的某个主调节孔62对应到调节座61上的某个从调节孔63上,由于主调节孔62和从调节孔63都分别设于一个半径相同的圆周上且一一对应、并且两个圆心都位于同一轴上,因此只要有一个主调节孔62和一个从调节孔63对准后、其余的主调节孔62和从调节孔63自然都一一对准,然后用调节螺接件64将一一将对应的主调节孔62和从调节孔63连接起来,在连接固定底座3和调节座61后,将泵盖密封圈22安装于泵盖2内的环形台23上,然后将泵盖2上的从安装孔21与电机a上的主安装孔a1一一对准,最后用固定螺接件a2将一一对应主安装孔a1和从安装孔21连接。

本多角度变换泵,包括电机a和与其密封连接的泵体结构,泵体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角度变换泵体结构,方便了泵与外部管网的安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机a、主安装孔a1、固定螺接件a2、叶轮a3、泵本体1、泵盖2、从安装孔21、泵盖密封圈22、环形台23、固定底座3、出水管4、进水管5、抵靠段51、第一延伸段52、第二延伸段53、调节座61、主调节孔62、从调节孔63、调节螺接件64、圈形压条651、圈形密封槽652、圈形密封垫653、泵体口环7、弧形握持口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