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式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301发布日期:2019-02-22 21:3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台车式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蠕动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车式蠕动泵。



背景技术:

蠕动泵属于一种流体输送设备,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驱动器、泵头和软管,由于流体被隔离在泵管中进行传送,因此流体仅仅接触泵管而不接触泵体,因此泵体的使用寿命长、精度高,同时蠕动泵还具有可快速更换泵管、流体在软管内可逆行以及可以干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工等行业。

目前的蠕动泵本体上通常设有提手,操作人员通过提手拿取和放置蠕动泵,如果在不同的地点使用同一蠕动泵,不仅需要通过提手搬运蠕动泵,而且还必须同时搬运相关的软管以及储存流体的装置,这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蠕动泵搬运不方便,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台车式蠕动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台车式蠕动泵,包括蠕动泵、储液装置、软管和台车,所述台车包括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支撑平台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顶面和第二支撑平台的底面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底面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储液装置通过直线导轨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顶面上,且所述储液装置能够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顶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蠕动泵的伸缩夹,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侧设有扶手,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另一侧设有软管限位环,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还设有软管穿透孔,所述软管穿过所述软管穿透孔后插入所述储液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台车式蠕动泵通过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支撑平台、支撑架以及第一支撑平台底面的万向轮、第二支撑平台顶面的伸缩夹、扶手和软管限位环的设计,不仅使蠕动泵移动方便,同时由于第一支撑平台顶面设置有直线导轨,储液装置的底座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相配合,因此储液装置可沿直线导轨滑动,进而方便了储液装置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台车式蠕动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台车式蠕动泵包括蠕动泵1、储液装置2、软管3和台车,其中台车包括第一支撑平台4、第二支撑平台5和支撑架6,支撑架6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4的顶面和第二支撑平台5的底面之间,支撑架6用于支撑蠕动泵1、第二支撑平台5以及第二支撑平台5上设置的伸缩夹9、扶手10和软管限位环1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平台4的底面安装有万向轮7,优选地,万向轮7的数量为4个,以保证台车式蠕动泵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优选地,万向轮7为静音刹车轮,该静音刹车轮具有噪声小的优点以及刹车的功能,能够降低台车式蠕动泵在移动过程中的噪声,并能防止溜车,从而保证台车式蠕动泵的安全。

在第一支撑平台4上设有直线导轨8,储液装置2的底座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8相配合,并且储液装置2能够沿直线导轨8滑动,因而方便了储液装置的更换,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优选地,储液装置2设有推拉把手13,以方便操作人员推拉储液装置2。

第二支撑平台5的顶面设有用于固定蠕动泵1的伸缩夹9,伸缩夹9的底面固定在第二支撑平台5的顶面,同时伸缩夹9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夹板,并且侧夹板之间的距离可调,侧夹板将蠕动泵夹紧固定,以防止蠕动泵在台车移动的过程中滑落,保障台车式蠕动泵的安全性。

第二支撑平台5的一侧设有扶手10,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扶。优选地,扶手10上设有防滑橡胶层。

第二支撑平台5的另一侧设有软管限位环11,软管3的一端插入储液装置2内,软管3的另一端则穿过软管限位环11,在蠕动泵1的作用下,储液装置2内的流体被从软管3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软管限位环11可以限定软管3的位置,避免软管3的随意滑动。

第二支撑平台5上还设有软管穿透孔12,软管3穿过软管穿透孔12后插入储液装置2内。

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台车式蠕动泵通过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支撑平台、支撑架以及第一支撑平台底面的万向轮、第二支撑平台顶面的伸缩夹、扶手和软管限位环的设计,不仅使蠕动泵移动方便,同时由于第一支撑平台顶面设置有直线导轨,储液装置的底座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相配合,因此储液装置可沿直线导轨滑动,进而方便了储液装置的更换。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平台4、第二支撑平台5、支撑架6、扶手10和软管限位环11均由不锈钢制备而成。由于不锈钢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因此本实施方式利用不锈钢材料制备第一支撑平台4、第二支撑平台5、支撑架6、扶手10和软管限位环11,可以保证它们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有利延长台车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