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式油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257发布日期:2019-08-07 01:2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式油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转子式油泵泵体。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机油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机油泵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齿轮式油泵结构紧凑,体积小,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泵油压力高,多用粉末冶金压制。当发动机工作时,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由于转子不断地旋转着,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在机油泵运转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油压过大的问题。油压过大时,载荷增大,加剧磨损,机油温度增高、变稀,对机油泵损伤极大,并会出现滤芯易损坏、气缸易窜油、断路或短路等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机油泵油压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式油泵泵体,包括主体部件和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芯和可移动推板,所述阀体与阀盖固定连接,所述阀体靠近阀盖的一端中央设置有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内设置有可移动推板,所述阀体远离阀盖的一端中央设置有直径小于溢流管道的进油管道,所述阀芯包括抵住部和移动部,所述抵住部设置在进油管道和溢流管道的连接处并抵住所述进油管道,所述移动部穿过可移动推板并可穿出阀盖,所述可移动推板和抵住部中间的移动部外套设有弹簧,所述溢流管道一侧的阀体处设置有溢流孔,所述阀盖远离阀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阀盖并与可移动推板相连接,所述活塞杆顶端固定设置有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气缸上固定设置有信号处理器,所述限压阀水平安装在主体部件上,所述薄膜式压力传感器与信号处理器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气缸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薄膜式压力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当汽车开启测试弹簧弹力时,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测试得到压力信号,信号处理器将压力信号与初始压力信号对比,如果压力信号小于初始压力信号时,气缸启动活塞杆伸出直至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与初始压力一致时;使得该弹簧提供的弹力始终在规定的范围内,增长溢流换向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道靠近进油管道处一侧的阀体处设置有溢流孔。渗油孔的设置可以促使油腔中一小部分机油渗到泵体的外壁,起到防锈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道一侧的阀体处设置有出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抵住部为圆台状,所述抵住部的最小直径小于进油管道的直径,所述抵住部的最大直径比进油管道的直径大并且比溢流管道的直径小。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件内部设置有与限压阀的进油管道相连通的出油管,所述主体部件侧面设置有一端与溢流孔相连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主体部件底部相连通,所述主体部件的中部开设有转子腔,所述阀体与主体部件的连接面往侧面延伸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件的外缘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件、限压阀、出油管和溢流管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限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齿轮腔;2、限压阀;21、阀芯;211、抵住部;212、移动部;22、溢流孔;23、阀体;24、进油管道;25、阀盖;26、出油孔;27、溢流管道;28、可移动推板;29、气缸;3、溢流管;4、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式油泵泵体,包括主体部件和限压阀2,所述限压阀2包括阀体23、阀盖25、阀芯21和可移动推板28,所述阀体23与阀盖25固定连接,所述阀体23靠近阀盖25的一端中央设置有溢流管道27,所述溢流管道27内设置有可移动推板28,所述阀体23远离阀盖25的一端中央设置有直径小于溢流管道27的进油管道24,所述阀芯21包括抵住部211和移动部212,所述抵住部211设置在进油管道24和溢流管道27的连接处并抵住所述进油管道24,所述移动部212穿过可移动推板28并可穿出阀盖25,所述可移动推板28和抵住部211中间的移动部212外套设有弹簧,所述溢流管道27一侧的阀体23处设置有溢流孔22,所述阀盖25远离阀体2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缸29,所述气缸29的活塞杆穿过阀盖25并与可移动推板28相连接,所述活塞杆顶端固定设置有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气缸29上固定设置有信号处理器,所述限压阀2水平安装在主体部件上。

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溢流管道27靠近进油管道24处一侧的阀体23处设置有溢流孔22。

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进油管道24一侧的阀体26处设置有出油孔26。

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抵住部211为圆台状,所述抵住部211的最小直径小于进油管道24的直径,所述抵住部211的最大直径比进油管道24的直径大并且比溢流管道27的直径小。

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主体部件内部设置有与限压阀2的进油管道24相连通的出油管4,所述主体部件侧面设置有一端与溢流孔22相连的溢流管3,所述溢流管3的另一端与主体部件底部相连通,所述主体部件的中部开设有转子腔1,所述阀体23与主体部件的连接面往侧面延伸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主体部件的外缘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主体部件、限压阀2、出油管4和溢流管3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实际工作过程中,当汽车开启测试弹簧弹力时,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测试得到压力信号,信号处理器将压力信号与初始压力信号对比,如果压力小于初始压力时,气缸启动活塞杆伸出,当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与初始压力一致时,气缸停止运动,活塞杆停止伸缩,从而弹簧的弹力始终与弹簧初始弹力保持一致。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