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2888发布日期:2018-12-14 21:4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扇。



背景技术:

冷风扇采用蒸发制冷,制冷功效远高于空调。为实现均匀出风和摆动出风,冷风扇需要设置可转动的纵向风叶和横向风叶,其中,纵向风叶实现左右摆风,横向风叶实现上下摆风。通常,冷风扇横向风叶的上下摆动为手动控制。手动扳动横向风叶时的阻尼手感主要靠塑料件之间的过盈摩擦力实现,手感不好控制,多次使用之后容易失去阻尼效果导致风叶下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风扇,旨在解决现有冷风扇横向风叶易下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风扇包括出风框、横向风叶和硅胶阻尼件,所述出风框包括竖向延伸的框板,所述横向风叶两端具有转轴,且所述横向风叶通过所述转轴可上下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框板,所述硅胶阻尼件安装于所述框板且过盈抵接于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框板包括第一侧板和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外侧的第一风叶安装架,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侧板而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叶安装架包括底座和多个自上向下间隔排布的支撑架,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底座并朝前延伸,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前端开设有供所述转轴通过的缺口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前端设置有一供所述转轴安装的轴孔,所述轴孔的前端敞口,所述敞口的上下两侧缘均凸设有导向板。

优选地,所述硅胶阻尼件为呈条形设置的硅胶条,且所述硅胶条位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凸台承载所述硅胶条。

优选地,所述底座设有上挡板与下挡板,所述硅胶条限位于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设有向前凸出的螺柱安装台,所述螺柱安装台凹设有凹槽,所述硅胶条夹持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框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板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架对称设置的第二风叶安装架,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侧板而与所述第二风叶安装架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板上设置过盈抵接于横向风叶转轴的硅胶阻尼件,增加横向风叶转轴的阻尼效果和阻尼作用的持久性,可以防止横向风叶长时间使用之后出现下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风扇一实施例中框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风扇另一实施例中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风扇又一实施例中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风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与方向和位置有关的“前”指的是冷风机出风口所朝向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冷风扇包括出风框100、横向风叶200和硅胶阻尼件300,所述出风框100包括竖向延伸的框板,所述横向风叶200两端具有转轴201,且所述横向风叶200通过所述转轴201可上下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框板,所述硅胶阻尼件300安装于所述框板且过盈抵接于所述转轴201。

冷风扇在使用时竖向放置,出风口长度方向为竖向。本实施例冷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一出风框100,出风框100为矩形框,包括竖向延伸的两框板和设于两框板两端且横向延伸的两端板。冷风扇包括用于左右摆风的纵向风叶和用于上下摆风的横向风叶200,其中,纵向风叶安装于两端板之间,横向风叶200安装于两框板之间。冷风扇的出风口在竖向延伸,具有较大的竖向出风范围,而横向出风范围较小,因此,通常情况下冷风扇的纵向风叶可以随冷风扇的启动而可控的进行自动左右摆动,横向风叶200则相对固定,在需要调整上下出风方向时,需要通过手动扳动横向风叶200以改变横向风叶200的倾斜方向,进而改变出风的向上或向下倾斜的角度。本实施例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可上下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框板上,并且在框板上安装有硅胶阻尼件300,硅胶阻尼件300作用于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并与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实现过盈抵接。横向风叶200在上下旋转时,硅胶阻尼件300与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之间产生摩擦,使横向风叶200的上下旋转产生阻尼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板上安装硅胶阻尼件300,并使硅胶阻尼件300过盈抵接于所述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为横向风叶200的上下选择提供良好的阻尼效果。此外,硅胶阻尼件300相较于常规塑胶阻尼件而言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阻尼效果的持续性,在经历长期使用后仍然可以提高良好的阻尼效果。

为便于转轴201和硅胶阻尼件300的安装,以及硅胶阻尼件300更好的与转轴201过盈抵接,请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实施例,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框板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第一风叶安装架112,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分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其中,第一风叶安装架11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0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侧板110的外侧壁连接。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穿过第一侧板110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风叶安装架112上。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20可以与第一侧板110左右对称设置,第二侧板120上外侧对应的也设有第二风叶安装架。第一风叶安装架112和第二风叶安装架前端开设安装孔121,横向风叶200两端的转轴201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风叶安装架112和所述第二风叶安装架的安装孔121内;第一风叶安装架112和第二风叶安装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的外侧壁,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的前侧边。在第一风叶安装架112和第二风叶安装架设置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的前侧边时,硅胶阻尼件300需要安装在转轴201与安装孔121之间。此外,第二侧板120上还可以直接开设安装孔121,横向风叶200一端的转轴201直接插入安装孔121即可。

所述第一风叶安装架112包括底座113和多个自上向下间隔排布的支撑架114,所述底座113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0,所述支撑架114安装于所述底座113并朝前延伸,所述转轴201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14。所述底座113呈条形,且底座1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板110的长度方向一致,底座113的宽度反向朝向第一侧板外侧延伸,支撑架114在底座113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设。支撑架114与第一侧板110之间间隔设置,硅胶阻尼件300设于第一侧板110与支撑架114之间,所述底座113承载所述硅胶阻尼件300。所述硅胶阻尼件300为呈条形设置的硅胶条301。所述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10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14上时,与所述硅胶条301过盈抵接。硅胶条301在横向风叶200旋转时受到多个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施加的同一方向的力,为防止硅胶条301在底座113上发生上下滑动,本实施例在底座113上设置位于硅胶条301上下两端的上挡板150和下挡板151,以将所述硅胶条301在竖向限位于所述上挡板150和下挡板151之间。

所述支撑架114的前端设置有一供所述转轴201安装的轴孔115,所述轴孔115的前端敞口,所述敞口的上下两侧缘均凸设有导向板122。两导向板122自敞口两侧缘向前延伸,且两导向板122间距向前逐渐增大。所述第一侧板110前端开设有供所述转轴201通过的缺口槽111。横向风叶200安装时,在轴孔115前侧导向板122的导向作用下,转轴201被导向到敞口处。支撑架114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按压转轴201即可将转轴201通过敞口处压入轴孔115中。

框板安装于出风口,在框板前侧,冷风机还设有前壳体,前壳体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框板上。具体的,第一风叶安装架112的底座113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螺柱安装台130,螺柱安装台130上设有向前延伸的螺柱以供前壳体安装。螺柱安装台130凸出于底座113的前表面,并且所述螺柱安装台130上设置上下延伸的凹槽131,所述硅胶条301夹持于所述凹槽131内。本实施例凹槽131的槽底凸出于底座113,此时,硅胶条301脱离于底座113的前表面,为保证硅胶条301与转轴201的抵持力,在底座113上设置凸台140,所述凸台14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4与所述第一侧板110之间,凸台140的前表面与凹槽131的槽底持平,并且设于所述转轴201后方,以承载所述硅胶条301,为所述硅胶条301与所述转轴201之间的过盈抵接提供支撑。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柱安装台130上设置的凹槽131的槽底还可以与底座113的前表面持平,此时,硅胶条301可以直接贴设在底座113的前侧面,不需要设置凸台140。凸台140还可以与转轴201错位设置,设于所述转轴201两侧,因硅胶条301较软,转轴201和转轴201两侧的凸台140分别在硅胶条301的两侧,可以使硅胶条301向后弯曲,硅胶条301与转轴201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进一步增加阻尼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侧板110外侧设置包括底座113和支撑架114的第一风叶安装架112,支撑架114与第一侧板110间隔设置,并将硅胶阻尼件300设置成硅胶条301,将硅胶条301安装在支撑架114与第一侧板110之间,在保证硅胶阻尼件300的阻尼效果的前提下,便于硅胶阻尼件300的安装;在支撑架114前端设置前侧边敞口的轴孔115并在敞口两侧缘设置导向板122,便于转轴201的安装。横向风叶200安装时,先将硅胶条301放在底座113上,再将横向风叶200的转轴201按压入轴孔115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