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868发布日期:2018-12-14 23:1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筒,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选择在一个充气模式以及一个抽气模式间转换的大气量打气筒。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是CN 201610830U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以产生大气量的打气筒1,该打气筒1包含一个界定出一个封闭空间10的筒座11、一个位于该封闭空间10内的活塞12、数个安装在该活塞12内的控气阀13,以及一个带动该活塞12在该封闭空间10内升降的握把单元14,该活塞12将该封闭空间10分割成一个上气室101及一个下气室102,并具有两个阀室121,每个阀室121都具有一个与该上气室101连通的上阀口122,以及一个与该下气室102连通的下阀口123。所述控气阀13分别安装在所述上阀口122及所述下阀口123内,并可打开及关闭相对应的该上阀口122及该下阀口123。

该握把单元14具有一个握把141,以及同轴套装并安装在该活塞12与该握把141之间的一支内管142、一支外管143,该内管142界定出一个与其中一个该阀室121连通的第一通道144,该外管143及该内管14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与另一个该阀室121连通的第二通道145,该握把141具有两个往相反侧突出的握持部146、一个与该第一通道144连通的第一通口147,以及一个与该第二通道145连通的第二通口148。

现有打气筒1要进行充气的操作时,利用一条管件(图未示)连接在一个充气对象与该第二通口148之间,接着,推动该握把单元14上下移动。如图2实线箭头所示,当该握把单元14上移时,通过所述控气阀13的配合,位于该上气室101内的气体会经由该第二通道145流向该第二通口148,外部的气体经由该第一通口147进入该第一通道144,最后进入该下气室102内储存。如图2假想线箭头所示,当该握把单元14带动该活塞12下移时,位于该下气室102内的气体将进入该第二通道145,并由该第二通口148流出,由该第一通口147进入的气体,则是经由该第一通道144进入该上气室101内储存。如果该管件安装在该第一通口147处,就会反向将该充气对象内部的气体抽出,以达到抽气的目的。

前述实用新型虽然可产生充气及抽气的效果,但是与该充气对象连接的该管件安装在该握把单元14的第一通口147或者该第二通口148上,因此,当该握把单元14上下位移时,该管件也会随着移动。此项结构不但在操作时该管件会碍手、不方便,经常拉扯该管件,也容易造成该管件衔接不稳以及使用过程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

本实用新型的的大气量打气筒适用于对一个充气对象进行充气及抽气,并包含一个筒座、一个活塞单元,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筒座上并邻近下方的控气机构。该筒座包括一个组装孔,该活塞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筒座内并可往复移动的活塞座,该活塞座与该筒座相配合界定出位于该组装孔上方的一个第一气室、一个第二气室。该控气机构包括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组装孔内的阀杆,该阀杆具有一个第一充气道、一个第二充气道、一个第一抽气道及一个第二抽气道,该控气机构还包括一个安装在该阀杆的该第一充气道及该第二充气道内的充气阀组,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抽气道及该第二抽气道内的抽气阀组;当该打气筒位于一个充气模式下,通过该充气阀组的配合,外部气体经由该第一充气道及该第二充气道进入该充气对象内,当该打气筒转换到一个抽气模式,通过该抽气阀组的配合,该充气对象内的气体经由该第一抽气道及该第二抽气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气量打气筒,其中,该第一充气道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气室及该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一充气孔,该第二充气道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气室及该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二充气孔,该充气阀组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充气孔内的第一充气阀,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充气孔内的第二充气阀;当该打气筒位于该充气模式下,且该活塞单元下压时,所述第一充气阀的其中一个打开,让外部气体经由该第一充气道进入该第二气室内,同时所述第二充气阀的其中一个打开,让位于该第一气室内的气体由该第二充气道进入该充气对象,当该活塞单元上移时,所述第一充气阀的另一个打开,让外部气体经由该第一充气道进入该第一气室内,同时所述第二充气阀的另一个打开,让位于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经由该第二充气道进入该充气对象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气量打气筒,其中,该第一抽气道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气室及该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一抽气孔,该第二抽气道具有两个分别与该第一气室及该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二抽气孔,该抽气阀组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抽气孔内的第一抽气阀,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抽气孔内的第二抽气阀;当该打气筒位于该抽气模式下,且该活塞单元下压时,所述第一抽气阀的其中一个打开,让该充气对象内部的气体经由该第一抽气道进入该第二气室内,同时所述第二抽气阀的其中一个打开,让该第一气室内的气体由该第二抽气道抽出;当该活塞单元上移时,所述第一抽气阀的另一个打开,让该充气对象内部的气体经由该第一抽气道进入该第一气室内,同时所述第二抽气阀的另一个打开,让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由该第二抽气道抽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气量打气筒,其中,该阀杆还具有一个第一换气道,以及一个第二换气道,而该控气机构还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换气道及该第二换气道内的换气阀组,当该打气筒位于一个换气模式下,通过该换气阀组的控制,在该活塞单元上移时,该第一气室及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该第一换气道进行换气,当该活塞单元下压时,外部的气体经由该第一换气道进入该第二气室内,位于该第一气室内的气体由该第二换气道进入该充气对象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气量打气筒,其中,该第一换气道具有一个在该换气模式下与该第一气室连通的第一换气孔,以及两个在该换气模式下与该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二换气孔,该第二换气道具有一个在该换气模式下与该第一气室连通的第三换气孔,该换气阀组具有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换气孔内的第一换气阀、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换气孔内的第二换气阀,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三换气孔内的第三换气阀;当该打气筒位于该换气模式下且该活塞单元上移时,外部气体将推开该第一换气阀进入该第一气室,同时位于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会推开所述第二换气阀的其中一个,并由该第一换气道排出,当该活塞单元下压时,位于该第一气室内的气体会推开该第三换气阀,并经由该第二换气道进入该充气对象内,同时外部的气体进入该第一换气道,并打开所述第二换气阀的另一个后进入该第二气室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气量打气筒,其中,该筒座还包括一个内筒壁、一个围绕在该内筒壁外部的外筒壁、一个界定出该组装孔并连接在该内筒壁及该外筒壁下方的组装环壁,以及一个盖设在该内筒壁及该外筒壁上方的端盖,而该活塞单元还包括一个与该活塞座连动结合的握把,该活塞座具有一个可移动且气密地夹设在该内筒壁及该外筒壁之间的活塞本体,以及一个由该活塞本体往上突出该端盖并与该握把结合的延伸管部,而该第一气室位于该内筒壁及该外筒壁之间并位于该活塞本体的下方,该第二气室具有一个由该内筒壁界定而成的第一空间、一个位于该内筒壁及该外筒壁之间并位于该活塞本体上方的第二空间、一个介于该内筒壁及该延伸管部之间并与该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三空间,以及至少一个位于该延伸管部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及该第三空间的连通孔,又该组装环壁还具有一个通孔组,所述通孔组具有两个与该第一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两个与该第二气室的该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二通孔;当该打气筒位于该充气模式下,该第一充气道及该第二充气道与该通孔组连通,当该打气筒位于该抽气模式下,该第一抽气道及该第二抽气道与该通孔组连通,当该打气筒位于该换气模式下,该第一换气道及该第二换气道与该通孔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由于该控气机构设在该筒座邻近下方的位置,并且与该活塞单元的操作无关,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达到大气量充气及抽气的目的,也可以避免连接该打气筒及该充气对象的一个管件随着该活塞单元上下移动,通过前述结构的配合,来达到操作顺手、方便,以及避免该管件脱落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CN201610830U实用新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该实用新型的一个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气筒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同时说明该打气筒与一个管件的相对关系;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组合剖面图,同时说明该打气筒与该管件的相对关系;

图5是一个类似图4的视图,该打气筒位于一个充气模式,且该打气筒的一个活塞单元被下压;

图6是一个类似图4的视图,该打气筒也是位于该充气模式,但该活塞单元被上拉;

图7是一个类似图4的视图,该打气筒位于一个抽气模式,且该活塞单元被下压;

图8是一个类似图4的视图,该打气筒也是位于该抽气模式,但该活塞单元被上拉;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打气筒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同时说明该打气筒与该管件的相对关系;

图10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组合剖面图,该打气筒位于一个换气模式,且该活塞单元被下压;

图11是一个类似图10的视图,该打气筒也是位于该换气模式,但该活塞单元被上拉。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打气筒的一个第一实施例是利用手动操作方式,将气体填充于一个充气对象(图未示)内,或者反向由该充气对象抽出气体,该充气对象可例如:充气船、充气垫、充气床等等的物品,但本实用新型在运用上不以前述举例为限。该打气筒通过一个管件9与该充气对象连接,并包含:一个筒座2,以及安装在该筒座2上的一个活塞单元3、一个控气机构4。

该筒座2包括一个直立且中空的内筒壁21、一个同轴并围绕在该内筒壁21外部的外筒壁22、一个围绕一条旋转轴线20设置的组装环壁23、两个由该外筒壁22往相反侧突出并邻近底端的踏板24,以及一个盖设在该内筒壁21及该外筒壁22上方的端盖25,该端盖25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扶持孔251。该组装环壁23介于所述踏板24之间,并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组装孔231的内表面232,以及一个通孔组230,该通孔组230具有两个第一通孔233,以及两个第二通孔234。

该活塞单元3包括一个部分伸入该筒座2内的活塞座31,以及一个与该活塞座31连动结合的握把32,该活塞座31具有一个气密的夹设在该内筒壁21及该外筒壁22之间的活塞本体311,以及一个与该活塞本体311一体连接并穿出该扶持孔251后与该握把32结合的延伸管部312,该活塞座31与该筒座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第一气室33,以及一个第二气室34。该第一气室33介于该内筒壁21及该外筒壁22之间,并位于该活塞本体311的下方,同时与所述第一通孔233连通。该第二气室34具有一个介于该内筒壁21内并与所述第二通孔234连通的第一空间341、一个介于该延伸管部312及该外筒壁22之间的第二空间342、一个介于该延伸管部312及该内筒壁21之间并与该第一空间341连通的第三空间343,以及数个设在该延伸管部312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342及该第三空间343的连通孔344。

该控气机构4包括一个阀杆41,该阀杆41具有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组装孔231内的中心部411,以及一个由该中心部411往径向外端突出的扳动部412,该中心部411具有一个第一端面413、一个第二端面414、一个第一充气道43、一个第二充气道44、一个第一抽气道45,以及一个第二抽气道40。该第一充气道43及该第二充气道44直线对应,该第一抽气道45及该第二抽气道40也是直线对应。

该第一充气道43具有一个邻近该第一端面413的气体入口431,以及两个分别与其中一个该第一通孔233及其中一个该第二通孔234连通的第一充气孔432,该第二充气道44具有一个邻近该第二端面414的气体出口441,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233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通孔234的另一个连通的第二充气孔442。该第一抽气道45具有一个邻近该第二端面414的抽气入口451,以及两个第一抽气孔452,该第二抽气道40具有一个邻近该第一端面413的抽气出口401,以及两个第二抽气孔402。

又该控气机构4还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第一充气道43及该第二充气道44内的充气阀组46,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抽气道45及该第二抽气道40内的抽气阀组47,该充气阀组46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充气孔432内的第一充气阀461,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充气孔442内的第二充气阀462,该抽气阀组47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抽气孔452内的第一抽气阀471,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抽气孔402内的第二抽气阀472。

参阅图4、5、6,本实施例该打气筒位于一个充气模式下,该第一充气道43及该第二充气道44邻近上方,并且通过该通孔组230与该第一气室33及该第二气室34的该第一空间341连通。如图5所示,当下压该活塞单元3时,位于该第一气室33内的气体会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二充气阀462,并经由该第二充气道44进入该管件9,最后进入该充气对象内。另一方面,该第二空间342的容积会加大,并且将该第一空间341内的气体抽往该第二空间342,由于该第一空间341内的气体被抽出产生吸力,所以外部的气体可以经由该第一充气道43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一充气阀461,并进入该第一空间341内。

如图6所示,当上拉该活塞单元3时,该第一气室33的容积会加大并因此产生吸力,此时,外部的气体会进入该第一充气道43,并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一充气阀461后进入该第一气室33内。另一方面,上移的该活塞本体311会压缩该第二气室34的该第二空间342,使内部的气体经由所述连通孔344经过该第三空间343,最后流到该第一空间341内,在该第一空间341内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气体会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二充气阀462,最后由该第二充气道44经由该管件9进入该充气对象内。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在该活塞单元3上移或者下压的过程中都可以充气,通过前述结构配合,达到大气量充气的目的。

参阅图4、7、8,当本实施例该打气筒要由图5、6的该充气模式转换到图7、8的一个抽气模式时,转动该阀杆41,使该第一抽气道45及该第二抽气道40朝上对应该通孔组230,该充气对象同样通过该管件9与该阀杆41连接。当下压该活塞单元3时,位于该第一气室33内的气体会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二抽气阀472,并由该第二抽气道40将气体排出,同时,该第二空间342的容积会增大,并且让该第一空间341内部产生吸力后,将该第一抽气道45内的气体抽往该第二气室34的该第一空间341内。

当上拉该活塞单元3时,会在该第一气室33内产生吸力,此时,位于该充气对象内部的气体,会经由该第一抽气道45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二抽气阀471,并进入该第一气室33。另一方面,上移的该活塞本体311也会缩小该第二空间342的容积,而将气体往该第一空间341压送,最后推开相对应的该第二抽气阀472,并且将气体压送到该第二抽气道40后排出。如此一拉一压,可以将该充气对象内的气体快速的抽出。

参阅图9、10、11,本实用新型打气筒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也具有大气量充气及换气的功能。不同的地方在于:增设一个换气的功能,也就是说,当该打气筒转换到一个换气模式时,在上拉该活塞单元3时只能进行换气功能,而在下压该活塞单元3时具有高压充气的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实施例该阀杆41的该中心部411还具有一个第一换气道49,以及一个与该第一换气道49横向对应的第二换气道49’,该第一换气道49具有一个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33的其中一个的第一换气孔491,以及两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二通孔234的第二换气孔492,该第二换气道49’具有一个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33的另一个的第三换气孔493。该控气机构4还包括一个换气阀组48,该换气阀组48具有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换气孔491内的第一换气阀481、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换气孔492内的第二换气阀482,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三换气孔493内的第三换气阀483。

当该打气筒位于该换气模式时,该第一换气道49及该第二换气道49’朝上,当下压该活塞单元3时,位于该第一气室33内的气体会推开该第三换气阀483,并经过该第二换气道49’将气体推向该充气对象,同时,该第二气室34因为容积变大产生吸力,并因此打开所述第二换气阀482的其中一个,使气体进入该第二气室34内。

当上拉该活塞单元3使该第一气室33的容积增加时,外部气体推开该第一换气阀481进入该第一气室33,同时位于该第二气室34内的气体会因为被压缩,并推开所述第二换气阀482的另一个,也就是说,在该换气模式下,该活塞单元3上移只进行换气,只有下压该活塞单元3才具有高压充气的功能。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将该控气机构4设在该筒座2邻近下方的位置,并通过该阀杆41、该充气阀组46、该抽气阀组47,以及该换气阀组48配合,不但可以达到大气量充气、抽气,以及换气的目的,前述结构的配合,也可以避免连接的该管件9随着该握把32上下移动,以达到操作顺手、方便,以及避免该管件9脱落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