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2036发布日期:2019-04-20 04:1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地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



背景技术:

循环扇主要作用是将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 度的效果。一般不能直接做制冷机使用,常用来配合空调,达到快速制冷,平衡室温的作用。也可用来循环室内外的空气,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替。

现有的落地扇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组装麻烦、组装定位稳固性欠佳等不足,导致后续使用时运行稳定性欠佳,故障率高,导致维修率高、维修成本高,影响了循环扇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组装定位稳固,不易出现故障,降低了维修率,有效控制了检修维护成本,有利于延长落地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包括有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具有扇叶组件、马达组件、连接于马达组件的底盘及控制面板;

其中,所述扇叶组件连接于马达组件,马达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上立柱,底盘的上端设置有底盘立柱,上立柱连接于底盘立柱以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马达组件包括有马达、马达前罩及马达后罩,马达前罩与马达后罩彼此组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马达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马达轴,其马达轴伸出马达前罩的外侧,马达轴的头部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马达前罩的前侧面凸设有安装凸部,安装凸部位于马达轴的外侧边上;所述安装凸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纹部。

所述扇叶组件包括有前网、后网、扇叶、用于固定后网的后网螺母及用于固定扇叶的扇叶螺母,后网连接于前述马达前罩的前端,后网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适配于前述安装凸部,后网螺母连接于前述安装凸部的第二螺纹部以形成连接固定;所述后网与前网彼此组装设置有第二容置腔,前述马达轴自后网通孔伸入第二容置腔内,扇叶具有轮毂和连接于轮毂外周的若干叶片,所述轮毂开设有轴孔;扇叶通过轮毂的轴孔连接于马达轴,扇叶螺母连接于马达轴头部的第一螺纹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网可拆装式扣装于后网的前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网具有后侧板部及一体连接于后侧板部周缘的前侧环形板部,后网的前向开口为圆形开口,相应地,所述前网为圆形板状镂空结构;所述前网的外周一体向后延伸形成有后侧环形板部,所述后侧环形板部沿周向间距式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扣位缺口,后网的前侧环形板部的内侧面设置有扣位件,扣位缺口呈L形结构,扣位缺口包括有沿前网的周缘延伸的第一槽位及连通于第一槽位后侧的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为弧形槽,所述第二槽位为直形槽,第二槽位与马达轴所在轴向平行;在后侧环形板部上形成有位于第一槽位后侧的勾部;

组装前网时,先将前网的第二槽位对应相应的扣位件向推进以使得扣位件伸入第二槽内,再旋转前网,以使得扣位件适配于第一槽内,从而,形成扣位件对勾部的止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网的前侧环形板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前网的后侧环形板部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利用螺丝连接于第一螺纹及相应的第二螺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立柱设置有安装凹槽,马达组件安装于凹槽内,上立柱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上立柱与底盘之间设置有中立柱,中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中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底盘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可拆装式适配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可拆装式适配于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也可拆装式适配于第二连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相应的连接件是否能够插入相应的连接孔内的固定按键;前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有两个电性连接柱,相应地,在前述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均设置有两个电性连接孔;在底盘立柱和中立柱内均设置有止挡块,止挡块上开设有让位孔,止挡块的一端受固定按键的抵接,止挡块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底盘立柱或中立柱的内壁面之间连接有弹簧;在自然状态下,止挡块受弹簧作用,其让位孔与前述电性连接孔错开,导致电性连接柱无法插入到电性连接孔内;在组装之前,通过按压固定按键,利用固定按键抵推止挡块位移,使得其让位孔与电性连接孔正对贯通,再插入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电性连接柱与相应的电性连接孔适配导通,然后,释放固定按键,止挡块在弹簧的复位作用力下反向位移;在电性连接柱的下端设置有防脱凹位,止挡块反向位移卡于防脱凹位以对电性连接柱形成插接方向的止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有外侧的操作面板以及位于操作面板内侧的主控制板、用于供电的电源板、触控显示电路板,主控制板、电源板、触控显示电路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操作面板为透光面板,在透光面板的内侧面丝印有遮光层,在透光面板上具有未丝印的镂空区以形成若干触摸按键图标,所述触控显示电路板具有若干LED,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分别电连接于电源板和触控显示电路板,所述LED正对相应的触摸按键图标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组装定位稳固,不易出现故障,降低了维修率,有效控制了检修维护成本,有利于延长落地扇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落地扇的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落地扇的产品质量可靠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柱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种立柱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后网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扇叶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前网、后网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控制面板大致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遥控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固定按键部位的结构);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固定按键部位的结构);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主要用于体现固定按键部位的结构)。

附图标识说明:

10、马达组件 11、上立柱

12、马达后罩 13、马达前罩

14、马达轴 20、扇叶组件

21、后网 22、前网

23、后网螺母 24、扇叶

25、扇叶螺母 30、底盘

31、底盘立柱 32、控制面板

33、信号接收部 34、电源线

40、中立柱 50、遥控器

60、固定按键 61、电性连接孔

62、止挡块 621、让位孔

64、弹簧 65、电性连接柱

651、防脱凹位 66、内架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包括有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具有扇叶组件20、马达组件10、连接于马达组件10的底盘30及控制面板32;

其中,所述扇叶组件20连接于马达组件10,马达组件10的下端设置有上立柱11,底盘30的上端设置有底盘立柱31,上立柱11连接于底盘立柱31以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马达组件10包括有马达、马达前罩13及马达后罩12,马达前罩13与马达后罩12彼此组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马达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马达轴14,其马达轴14伸出马达前罩13的外侧,马达轴14的头部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马达前罩13的前侧面凸设有安装凸部,安装凸部位于马达轴14的外侧边上;所述安装凸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螺纹部。

所述扇叶组件20包括有前网22、后网21、扇叶24、用于固定后网21的后网螺母23及用于固定扇叶24的扇叶螺母25,后网21连接于前述马达前罩13的前端,后网21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适配于前述安装凸部,后网螺母23连接于前述安装凸部的第二螺纹部以形成连接固定;所述后网21与前网22彼此组装设置有第二容置腔,前述马达轴14自后网21通孔伸入第二容置腔内,扇叶24具有轮毂和连接于轮毂外周的若干叶片,所述轮毂开设有轴孔;扇叶24通过轮毂的轴孔连接于马达轴14,扇叶螺母25连接于马达轴14头部的第一螺纹部;此处,所述后网21具有后侧板部及一体连接于后侧板部周缘的前侧环形板部,整个后网呈前向开口的杯状结构,后网21的前向开口为圆形开口,相应地,所述前网22为圆形板状镂空结构;所述前网22的外周一体向后延伸形成有后侧环形板部,所述后侧环形板部沿周向间距式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扣位缺口,后网21的前侧环形板部的内侧面设置有扣位件,扣位缺口呈L形结构,扣位缺口包括有沿前网的周缘延伸的第一槽位及连通于第一槽位后侧的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为弧形槽,所述第二槽位为直形槽,第二槽位与马达轴14所在轴向平行;如此,在后侧环形板部上形成有位于第一槽位后侧的勾部;组装前网时,先将前网22的第二槽位对应相应的扣位件向推进以使得扣位件伸入第二槽内,再旋转前网22,以使得扣位件适配于第一槽内,从而,形成扣位件对勾部的止挡,这样,前网22不会脱出后网21;以及,后网21的前侧环形板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前网22的后侧环形板部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利用螺丝连接于第一螺纹及相应的第二螺纹以加强前网22、后网21的彼此组装定位牢固性;通常,这种螺纹结构设置一处或两处即可,以方便拆装。

优选地,所述马达轴14上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设置于马达轴14的前段位置,所述扇叶24的轮毂限位于限位凸块上,扇叶螺母25连接于第一螺纹部以将扇叶24固定于马达轴14的前段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立柱11设置有安装凹槽,马达组件10安装于凹槽内,上立柱11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上立柱11与底盘30之间设置有中立柱40,中立柱4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中立柱4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底盘立柱3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适配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适配于第二连接孔,当然,第一连接件也可适配于第二连接孔,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相同配件部位,以及,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也为相同配件部位;如此,可以依据实际使用需要,拆装前述中立柱40,以获得不同高度的使用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孔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按键60,当第一、第二连接件安装于第一、第二连接孔内时,按下固定按键60将连接件与连接孔之间进一步的锁紧,提高了风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所述控制面板32设置于底盘30上,控制面板32上设置有若干功能键及功能显示灯,其功能键及功能显示灯均设置于底盘30的上端表面,所述底盘30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电源线34,电源线34上设置有插头。

所述风扇设置有遥控器50,遥控器50上设置有信号输出部,所述底盘30对应设置有信号接收部33。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前述易组装的多用落地扇的一种组装步骤:

1、装立柱:

落地扇装法:按住底盘立柱31第二连接孔处的固定按键60,把中立柱40下端的第二连接件对位准确插入并确认固定好;按上述方法把上立柱11下端的第一连接件插入固定在中立柱40上端的第一连接孔内,构成落地扇的机体。

台扇装法:按住底盘立柱31第二连接孔的固定按键60,直接把上立柱11下端的第一连接件对位准确插入并确认固定好,构成台扇的机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按键60是用于控制相应的连接件是否能够插入相应的连接孔内的部件;前述连接件包括有两个电性连接柱65,相应地,在前述的第一连接孔(或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两个电性连接孔61;在管体(所述管体是指底盘立柱31或中立柱40的管体)内设置有止挡块62,止挡块62上开设有让位孔63,止挡块62的一端受固定按键60的抵接,止挡块62的另一端与管体的内壁面之间连接有弹簧64,在自然状态下,止挡块62受弹簧64作用,其让位孔63与前述电性连接孔61错开,导致电性连接柱65无法插入到电性连接孔61内,因此,在组装之前,需要按压固定按键60,利用固定按键60抵推止挡块62位移,使得其让位孔63与电性连接孔61正对贯通,再插入第一连接件,电性连接柱65与相应的电性连接孔61适配导通,然后,释放固定按键,止挡块62在弹簧64的复位作用力下反向位移,在电性连接柱65的下端设置有防脱凹位651,止挡块62反向位移卡于防脱凹位651以对电性连接柱65形成插接方向的止挡;此处,前述电性连接孔61是设置有一个内架座66上。

2、后网组装:

依顺时针方向拧出扇叶螺母25,逆时针方向拧出后网螺母23后,将后网21定位孔对准电机前罩定位柱套入;依顺时针方向用后网螺母23锁紧固定。

3、扇叶组装:

将扇叶24插入马达轴14,扇叶24凹槽对准轴心插销压入到底,且须完全吻合;依逆时针方向将扇叶螺母25入电机轴心,并确定固定。

4、前网组装:

先将前网22扣位缺口对准后网21的扣位柱推进(注意有定位点的朝下置于后网底螺丝孔偏右位置);推进到位后,再顺时针旋转锁住前网22后在底部的螺丝孔锁上螺丝。

如图8所示,大致介绍一下前述控制面板的功能说明:

1、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全部灯闪亮一遍后熄灭,进入待机状态;

2、功能显示灯:位于功能按键的后侧,根据使用者切换不同的功能而显示出当前功能的灯。

3、手指触键: 位于功能按键的最外侧,在待机状态下,触碰此键点亮功能键,继续操作某个能键则相关的对应功能显示灯启亮;如再触按手指键,或者10秒内不作任何操作则自行关灯,如在工作状态下工作继续;长按手指键(2秒左右)关机。

4、风速档位加减键:位于功能显示灯的前侧,其加速键设置于功能键的右侧,减速键设置于功能键的左侧;在待机下,触碰任何一键即开机,默认正常风档运行,对应的显示灯亮;继续触按"+"键,一次加升一档,最高至9档,档位灯也相应的增亮;触按"-"键,一次减降一档,低至1档,档位灯相应的减熄,1档后,再按"-"键即关机。

启亮情况"+"或"-"。

5、风类触键:位于功能键的左前侧,触碰此键进行风类选择,每触按一次依"自然--睡眠--母婴--ECO --正常"模式循环切换,同时对应的功能显示灯亮起。(自然模式风速有大小起伏变化,睡眠模式下60秒关闭全部指示灯,母婴模式为固定1档风速,ECO模式按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速,正常模式按选择的档位运行。)

6、定时设定触键:位于减速档的前侧,风类触键的后侧;触碰此键进行预约关机定时设置,没触按一次依“1H-2H-4H-8H-不定时”循环选择,对应显示灯亮(全熄灯为不定时)。

7、上下摆头触键:位于加速档的前侧;触碰此键上下摆头并可进行摆头角度选择,每触按一次依"10°--40°--100°--不摆头"循环选择,同时对应的显示灯亮起(通电第1次开启此功能时,自动进行位置校对,确保角度正确)。

8、左右摆头触键:位于前述上下摆头触键的前侧;触碰此键左右摆头并可进行摆头角度选择,每触按一次依"30°--60°--90°--不摆头"循环选择,同时对应的显示灯亮起(通电第1次开启此功能时,自动进行位置校对,确保角度正确)。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32有外侧的操作面板以及位于操作面板内侧的主控制板、用于供电的电源板、触控显示电路板,主控制板、电源板、触控显示电路板分别电性连接;

所述操作面板为透光面板,在透光面板的内侧面丝印有遮光层,在透光面板上具有未丝印的镂空区以形成若干触摸按键图标(也就是前述的种种触键),所述触控显示电路板具有若干LED,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分别电连接于电源板和触控显示电路板,所述LED正对相应的触摸按键图标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组装定位稳固,不易出现故障,降低了维修率,有效控制了检修维护成本,有利于延长落地扇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落地扇的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落地扇的产品质量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