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7067发布日期:2019-08-31 02:0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动充气泵。



背景技术:

充气泵又叫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机,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是一种充气工具;一般适用于对充气床和皮划艇等等进行充气。现有的电动气泵是由风腔盖、设置在风腔盖内的叶轮以及用于带动叶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构成的,电机设置在一个电机盒内,电机盒上设有进风口,叶轮通过风腔盖的吸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风腔盖的出气口将加压后的空气排出。然而现有的电动充气泵散热效果不佳,其只能对电机的定子外周侧面进行表面散热,气流不能很好地穿到电机定子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可利用电机盒设置的进风口进行散热的电动充气泵作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充气泵,其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动充气泵的散热效果,保证了电动充气泵的电机不会出现过热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充气泵,包括有电机盒、风腔盖、驱动电机、叶轮,所述驱动电机内置于电机盒中,所述风腔盖罩设在电机盒的开口上,所述叶轮容置在风腔盖内,该电机盒上设有第一气口,所述风腔盖上设有第二气口、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由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三气口依次相通形成第一条气道,由第四气口和第三气口依次相通形成第二条气道,由第四气口、第二气口和第一气口依次相通形成第三条气道,所述第二气口开设在风腔盖的底部中间位置,在该第二气口的内表面设有电机安装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部上,该驱动电机具有一旋转轴,旋转轴穿过第二气口延伸至叶轮腔中与叶轮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有一电机开关,所述电机盒的侧面设有一安装凹位;该电机开关安装在安装凹位上,利用导线与驱动电机导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安装部是于过风孔两侧设置的安装块,该安装块上设有螺孔;所述驱动电机利用螺丝穿过螺孔螺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安装部是固定环,该固定环两侧设有螺孔;所述驱动电机利用螺丝穿过螺孔螺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是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中部设有一安装孔,叶轮通过该安装孔固定安装在旋转轴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腔盖包括有上盖和下盖,所述第二气口穿设于下盖的中部,第四气口穿设于上盖中部,当下盖和上盖配合安装后,在上盖和下盖的侧面形成第三气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主要是利用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之间形成的多条风道可以实现充气、放气的效果的同时亦能给驱动电机进行有效地散热;并且将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气口的中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气流引入到电机的定子内进行散热,相比以往在驱动电机侧旁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的电动充气泵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充气泵的散热效果更好,保证了电动充气泵的电机不会出现过热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发生。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风腔盖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二维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电机盒 11、第一气口

12、安装凹位 20、风腔盖

201、上盖 202、下盖

21、第二气口 22、第三气口

23、第四气口 24、电机安装部

2401、螺孔 241、安装块

242、固定环 30、驱动电机

301、旋转轴 302、电机开关

31、交流电机 32、直流电机

40、叶轮 4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图6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的电动充气泵,该电动充气泵包括有电机盒10、风腔盖20、驱动电机30和叶轮40。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30内置于电机盒10中,所述风腔盖20罩设在电机盒10的开口上,所述叶轮40容置在风腔盖20内,该电机盒10上设有第一气口11,所述风腔盖20上设有第二气口21、第三气口22和第四气口,由第一气口11、第二气口21、第三气口22依次相通形成第一条气道,由第四气口和第三气口22依次相通形成第二条气道,由第四气口、第二气口21和第一气口11依次相通形成第三条气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口21开设在风腔盖20的底部中间位置,在该第二气口21的内表面设有电机安装部24,所述驱动电机30安装在电机安装部24上,该驱动电机30是交流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0具有一旋转轴301,旋转轴301穿过第二气口21延伸至叶轮40腔中与叶轮40相连。

将电机安装部24设置在第二气口21的内表面,然后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部24上后,该电机是位于第二气口21中部的;这样不管在充气或者放气时,都可以利用第一条气道和第三条气道形成的风给电机进行全方位的散热;相比以往将气口设置在电机周侧的更能提高其散热效果。

所述驱动电机30还包括有一电机开关302,所述电机盒10的侧面设有一安装凹位12;该电机开关302安装在安装凹位12上,利用导线与驱动电机30导通连接。该电机开关302是普通的开启和关系的控制开关,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部24是于过风孔两侧设置的安装块241,该安装块241上设有螺孔2401;所述驱动电机30利用螺丝穿过螺孔2401螺合连接。加之,所述叶轮40中部设有一安装孔41,叶轮40通过该安装孔41固定安装在旋转轴301上。所述风腔盖20包括有上盖201和下盖202,所述第二气口21穿设于下盖202的中部,第四气口23穿设于上盖201中部,当下盖202和上盖201配合安装后,在上盖201和下盖202的侧面形成第三气口22。

请参照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机安装部24是固定环242,该固定环242两侧设有螺孔2401;所述驱动电机30利用螺丝穿过螺孔2401螺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30是直流电机32。这样,可以将电机安装部24设置成不同的安装部件,使得可以适用于多种驱动装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动充气泵之驱动电机30的设置灵活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共用大部分零配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当充气时,(参见图6)将充气泵的第三气口22插入到被充气物件的插接口上;按下电机开关302于“开”的状态,电机带动叶轮40转动。此时第一条气道和第二条气道的风流均流入到第三气口22且流向被充气物件的插接口中,在此过程中,第三条气道的风流是为最主要的充气作用,第二条气道的风流是为驱动电机30散热以及辅助充气作用。(参见图7)当被充气物件充气完毕后,第一条气道和第二条气道的风流则会因为被充气物件充满气而气体则无法流入到充气物件的插接口,此时会因为第四气口的风力比第一气口11的风力大,从而将风流转换为第三条气道流动;此时的风流主要是给持续运转的驱动电机30进行散热。

当放气时,(参见图6)将充气泵的第四气口插入到被放气物件的插接口上;按下电机开关302于“开”的状态,电机带动叶轮40转动。此时被放气物件的气体会第四气口和第三气口22形成的第二条气道向外排出,而第一气口11、第二气口21和第三气口22形成的第一条气道的风流还是依然流动,为驱动电机30进行散热;(参见图8)当被放气物件的气体完全经第二条气道排放完成之后,第一条气道的风流依然流动给驱动电机30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是利用第一气口11、第二气口21、第三气口22和第四气口23之间形成的多条风道可以实现充气、放气效果的同时亦能给驱动电机30进行有效地散热;并且将驱动电机30设置在第二气口21的中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气流引入到驱动电机30的定子内进行散热,相比以往在驱动电机侧旁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的电动充气泵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充气泵的散热效果更好,保证了电动充气泵的电机不会出现过热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