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整铸型高速三元流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843发布日期:2019-08-03 16:1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整铸型高速三元流叶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元流叶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整铸型高速三元流叶轮。



背景技术:

三元流叶轮实际上将原泵改变成一种全新的泵,其泵效率最高点对应用户所需的流量、扬程等实际工况,并按三元流叶型设计,使泵效率得到科学而充分的提高,但是现有的流叶轮与水泵之间的安装步骤比较繁琐,并且流叶轮与水泵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液体容易从连接缝处流出。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整铸型高速三元流叶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整铸型高速三元流叶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流叶轮与水泵之间的安装步骤比较繁琐,并且流叶轮与水泵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液体容易从连接缝处流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流叶轮本体,所述流叶轮本体外侧固定有叶片,流叶轮本体底端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组件,固定座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连接外壳、第一螺纹、水泵本体、第二螺纹、第一密封圈和第一螺栓孔,固定座外侧下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部嵌有连接外壳,连接外壳外侧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外壳外侧对应第一螺纹位置处套接有水泵本体,水泵本体对应第一螺纹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连接外壳靠近第一螺纹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水泵本体位于第一密封圈上方开设有第一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盖壳、第二限位槽、第三螺纹、第四螺纹、固定板和第二螺栓孔,水泵本体外侧靠近流叶轮本体一端套接有盖壳,盖壳内部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槽,盖壳内部另一端开设有第三螺纹,水泵本体对应第三螺纹位置处开设有第四螺纹,水泵本体靠近第三螺纹位置处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外部一侧开设第二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盖壳外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盖壳呈圆柱形状。

优选的,所述流叶轮本体和盖壳外侧均喷涂有防腐蚀层,所述水泵本体和盖壳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数量均为四个,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分别均匀分布在水泵本体和固定板外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使得流叶轮的安装更加的方便快捷,便于拆卸,并且使得流叶轮与水泵之间的安装更加的牢固,不会轻易掉落,密封圈的安装使得液体不会从水泵与流叶轮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限位槽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螺纹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流叶轮本体;2、叶片;3、固定座;4、第一固定组件;41、第一限位槽;42、连接外壳;43、第一螺纹;44、水泵本体;45、第二螺纹;46、第一密封圈;47、第一螺栓孔;5、第二固定组件;51、盖壳;52、第二限位槽;53、第三螺纹;54、第四螺纹;55、固定板;56、第二螺栓孔;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流叶轮本体1,流叶轮本体1外侧固定有叶片2,便于流叶轮本体1的使用,流叶轮本体1底端固定有固定座3,固定座3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组件4,固定座3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组件5,使得流叶轮本体1的安装更加的牢固。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槽41、连接外壳42、第一螺纹43、水泵本体44、第二螺纹45、第一密封圈46和第一螺栓孔47,固定座3外侧下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1,第一限位槽41内部嵌有连接外壳42,使得流叶轮本体1能够在连接外壳42内部转动,并且流叶轮本体1与连接外壳42之间呈连接状态,连接外壳42外侧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43,连接外壳42外侧对应第一螺纹43位置处套接有水泵本体44,水泵本体44对应第一螺纹43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45,连接外壳42靠近第一螺纹43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密封圈46,防止液体的泄露,水泵本体44位于第一密封圈46上方开设有第一螺栓孔47,使得流叶轮本体1的安装更加的牢固。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二固定组件5包括盖壳51、第二限位槽52、第三螺纹53、第四螺纹54、固定板55和第二螺栓孔56,水泵本体44外侧靠近流叶轮本体1一端套接有盖壳51,盖壳51内部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槽52,第二限位槽52插入在流叶轮本体1的内部,盖壳51内部另一端开设有第三螺纹53,水泵本体44对应第三螺纹53位置处开设有第四螺纹54,水泵本体44靠近第三螺纹53位置处固定有固定板55,第三螺纹53与第四螺纹54之间的啮合使得盖壳51与水泵本体44之间固定起来,固定板55外部一侧开设第二螺栓孔56。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盖壳51外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6,盖壳51呈圆柱形状,便于流叶轮本体1的使用。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流叶轮本体1和盖壳51外侧均喷涂有防腐蚀层,所述水泵本体44和盖壳51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一螺栓孔47和第二螺栓孔56数量均为四个,第一螺栓孔47和第二螺栓孔56分别均匀分布在水泵本体44和固定板55外侧,使得流叶轮本体1与水泵本体44之间的安装更加的牢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安装人员通过第一螺纹43与第二螺纹45之间的啮合使得连接外壳42与水泵本体44之间紧密连接,从而使得流叶轮本体1与水泵本体44之间连接,待第一螺纹43与第二螺纹45之间完全连接在一起之后,通过第一螺栓孔47内部嵌入紧固螺栓来对水泵本体44与流叶轮本体1之间进行二次固定,第一密封圈46的安装使得水泵本体44与流叶轮本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使得水不会从水泵本体44与连接外壳42之间的缝隙中泄露,待流叶轮本体1安装完成之后,通过水泵本体44外侧开设的第四螺纹54与第三螺纹53之间的啮合来使得水泵本体44与盖壳51之间紧密连接,同时第二限位槽52插入到流叶轮本体1开设的出水孔内部,水泵工作的时候,流叶轮本体1通过水泵本体44内部安装的电机带动从而高速转动,连接外壳42在第一限位槽41内部转动,防止流叶轮本体1脱落,然后水泵本体44内部的液体被叶轮甩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使得流叶轮的安装更加的方便快捷,便于拆卸,并且使得流叶轮与水泵之间的安装更加的牢固,不会轻易掉落,密封圈的安装使得液体不会从水泵与流叶轮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便于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