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0522发布日期:2019-11-06 00:15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输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潜水泵。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将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等领域。

我国专利CN 206753925 U公开了一种防堵型超低水位陆地潜水两栖泵,其包括外壳体、马达、水仓、马达外壳、导流盘、盖板、导流腔室、叶轮、吸嘴以及底座,外壳体内设置有马达和水仓,马达设置在马达外壳内,马达外壳半身容置在水仓内,导流盘固定在盖板上形成导流腔室,盖板固定在马达外壳上,马达轴端设置有叶轮,叶轮容置在导流腔室内,导流盘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支撑上设置有吸嘴,底座覆盖吸嘴并固定在外壳底部。泵运行后,可通过形成负压将水由吸嘴吸至泵内,再由出水口排出。

但是,水泵运行后,水泵内部会形成负压,而由于导流盘与底座之间存在配合间隙,该间隙会导致水泵内的压力不稳定,从而影响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潜水泵,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水泵运行内其内部的流道压力稳定性,从而提高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开设有内腔和进水口,所述内腔中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与进水口之间具有导流盖,所述导流盖与泵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且相互组合形成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导流腔,所述导流盖与泵体之间还设置有能够使两者形成密封的密封单元。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潜水泵运行时,电机转动带动叶轮转动,导流腔与进水口处会形成负压,流体从进水口处进入,并通过泵体内的流道,最终从潜水泵的出水口流出。由于导流盖与泵体之间设计有密封单元,使得导流腔、叶轮周边的流道等,与泵体别的区域隔开,避免气体外泄导致泵内的流道压力不稳,提高泵内的流道压力稳定性,进而提高本潜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泵体底部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一,所述导流盖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二,所述密封单元包括密封圈一,所述密封圈一的外端和内端分别嵌接于所述环形凹槽一和环形凹槽二内。设计有密封圈一,可分别与环形凹槽一和环形凹槽二通过弹性形变形成密封,有效避免泵内流道的气体外泄,从而使泵内流道的压力较稳定;并且当泵体流道形成负压时,密封圈一可在压力作用下朝导流盖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密封圈一与导流盖之间的气密性更好,而此处往往也是气流最容易泄漏的地方,因此提高此处的气密性,可进一步避免气流外泄,从而保障流道内的压力稳定性,提高潜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导流盖的下表面同轴设置有环形凸台一和环形凸台二,所述环形凸台一位于环形凸台二内侧且两者相互组合形成所述环形凹槽二;所述密封圈一的外端与环形凹槽一的槽底相贴靠,所述密封圈一的内侧面与所述环形凸台一相贴靠,所述密封圈一的内端与所述环形凹槽二的槽底相接触。密封圈一与泵体、导流盖之间形成三处密封,可有效提高密封性能。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电机外套设有定子套,所述定子套上固定有导流座,所述导流盖固定于该导流座上,所述导流座和导流盖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同轴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该通孔一和通孔二。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叶轮套设于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的外端开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上嵌接有与所述叶轮外表面相贴靠的卡簧。设计有卡簧后,可避免电机转动时叶轮沿轴向蹿动。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电机的外端固定有轴承座,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该轴承座,所述输出轴上套设有密封圈二,所述密封圈二位于所述电机端面与轴承座之间且形成密封。设计有密封圈二后,可避免流道内的流体进入电机影响电机正常运作。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轴承座与定子套之间紧配合且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三。设计有密封圈三,可避免流体进入定子套内,进而也可避免流体进入电机中影响电机正常运作。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泵体的内侧面与定子套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流道,所述泵体内还固定有压紧圈,所述压紧圈套设于所述定子套上,所述定子套的上端朝外翻折形成凸台,所述压紧圈的上端靠近所述凸台且通过密封圈四形成密封。设计有压紧圈后,可对定子套形成支撑固定。

在上述一种潜水泵中,所述泵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阀腔,所述阀腔内活动设置有滚珠,所述压紧圈的上端面能够与该滚珠相接触形成支撑;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滚珠能够在流体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排气孔处实现密封。潜水泵刚开始运行时,流道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孔排出,此时滚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压紧圈相贴靠,不会堵塞排气孔;当流道内充满流体后,滚珠可在流体的作用下朝排气孔移动实现密封,避免流体外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导流盖与泵体之间设计有密封单元,使得导流腔、叶轮周边的流道等,与泵体别的区域隔开,避免气体外泄导致泵内的流道压力不稳,提高泵内的流道压力稳定性,进而提高本潜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2、设计有密封圈一,可分别与环形凹槽一和环形凹槽二通过弹性形变形成密封,有效避免泵内流道的气体外泄,从而使泵内流道的压力较稳定;并且当泵体流道形成负压时,密封圈一可在压力作用下朝导流盖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密封圈一与导流盖之间的气密性更好;

3、潜水泵刚开始运行时,流道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孔排出,此时滚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压紧圈相贴靠,不会堵塞排气孔;当流道内充满流体后,滚珠可在流体的作用下朝排气孔移动实现密封,避免流体外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潜水泵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导流盖与泵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轴承座与电机及定子套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滚珠与排气孔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进水口;3、输出轴;4、叶轮;5、导流盖;6、导流腔;7、密封单元;8、环形凹槽一;9、环形凹槽二; 10、环形凸台一;11、环形凸台二;12、导流座;13、通孔一;14、通孔二;15、卡簧槽;16、卡簧;17、轴承座;18、密封圈二;19、密封圈三;20、流道;21、压紧圈;22、凸台;23、密封圈四;24、阀腔;25、滚珠;26、排气孔;27、密封圈一;28、电机;29、定子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潜水泵包括泵体1,泵体1开设有内腔和进水口2,内腔中固定有电机28,本实施例中,该电机28优选为直流电机28,电机28的输出轴3上套设有叶轮4,叶轮4与进水口2之间具有导流盖5,导流盖5与泵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且相互组合形成与进水口2相连通的导流腔6,导流盖5与泵体1 之间还设置有能够使两者形成密封的密封单元7。

本实施例中,泵体1底部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一8,导流盖5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二9,密封单元7包括密封圈一 27,密封圈一27的外端和内端分别嵌接于环形凹槽一8和环形凹槽二9内。作为优选,导流盖5的下表面同轴设置有环形凸台一 10和环形凸台二11,环形凸台一10位于环形凸台二11内侧且两者相互组合形成环形凹槽二9;密封圈一27的外端与环形凹槽一 8的槽底相贴靠,密封圈一27的内侧面与环形凸台一10相贴靠,密封圈一27的内端与环形凹槽二9的槽底相接触。作为其它方案,密封单元7也可采用其它元件,只要能够密封导流盖5与泵体1 之间的间隙即可。

为了实现导流盖5的安装,如图2、图3所示,电机28外套设有定子套29,定子套29上固定有导流座12,导流盖5固定于该导流座12上,导流盖5与导流座12的固定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来实现。导流座12和导流盖5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同轴的通孔一13和通孔二14,电机28的输出轴3依次穿过该通孔一13 和通孔二14。叶轮4套设于输出轴上,输出轴3的外端开设有卡簧槽15,卡簧槽15上嵌接有与叶轮4外表面相贴靠的卡簧16。本实施中的导流盖5是通过导流座12来实现固定的,作为其它方案,导流盖5直接与定子套29相固连也可。

如图1、图2、图4所示,为了避免泵内的流体进入电机28,电机28的外端固定有轴承座17,两者的固定同样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的方式来实现。电机28的输出轴穿过该轴承座17,输出轴上套设有密封圈二18,密封圈二18位于电机28端面与轴承座 17之间且形成密封。轴承座17与定子套29之间紧配合且形成密封槽,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三19。

如图1、图5所示,泵体1的内侧面与定子套29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流道20,泵体1内还固定有压紧圈21,压紧圈21套设于定子套29上,定子套29的上端朝外翻折形成凸台 22,压紧圈21的上端靠近凸台22且通过密封圈四23形成密封。泵体1内设置有与流道20相连通的阀腔24,阀腔24内活动设置有滚珠25,压紧圈21的上端面能够与该滚珠25相接触形成支撑;泵体1上开设有与阀腔24相连通的排气孔26,滚珠25能够在流体的作用下移动至排气孔26处实现密封。本实施例中,滚珠25 优选为钢珠,作为其它方案,也可采用其它金属材料、陶瓷等,甚至是内部为金属、外部为橡胶的方式也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导流盖5与泵体1之间设计有密封单元7,使得导流腔6、叶轮4周边的流道20等,与泵体1别的区域隔开,避免气体外泄导致泵内的流道20压力不稳,提高泵内的流道20压力稳定性,进而提高本潜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